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分析

2023-07-06 04:22陈香兰
新农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技术优化水稻种植

陈香兰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品种多样,种植技术不一,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当前对粮食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植的技术,分析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和提高种植效益的策略,以帮助我国水稻产业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引入,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是当今需要解决的挑战。现阶段,水稻种植技术已逐步开始优化,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都采取了规模化种植与化肥和农药相结合的技术,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大规模水稻种植中造成了病虫害,进一步影响了水稻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优化种植技术,坚持科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研究,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这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

1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水稻在我们的粮食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稻种植与我们的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确保良好的水稻种植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稻产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以下介绍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种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水稻品质,因此要注意种子选择。在选择水稻种子时,应优先考虑抗逆性好、籽粒成熟的种子,然后以气候和环境特征的类型和为指导,保证种子发芽。选择完成后,要进行种子处理,主要分为干燥消毒、浸泡、发芽等环节。干燥种子,干燥种子不需要特殊准备,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足够的干燥时间。干燥主要是可以起到消毒的作业,即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干燥种子,起杀菌作用,可以刺激种子的活力,种子应薄薄地铺开,并定期翻转以达到均匀性,干燥时间以3d为宜。浸泡可以增加种子活性,主要是指将种子浸泡在一定比例的药水中,结合种皮的厚度设定适当的浸泡时间,通常在25°C的温水中浸泡1~2d。发芽是通过调节环境温度来实现发芽的目的,即利用各种技术调节环境温度,以达到发芽的目的。适宜发芽水稻种子的温度为25~30°C,在此温度下发芽12h后可播种。通过水稻种子的干燥、浸泡和发芽处理,可以实现消毒并激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1.2 苗床处理技术要点

苗床的处理对苗木的质量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苗床的方向通常是东西向,这有助于确保幼苗获得足够的阳光并提高发芽率。必须根据水稻的密度和种植面积配备苗床,这有助于确保足够的育苗生长空间并改善土地利用。苗床的温度也必须得到保证,并且可以使用覆盖来减少不利的气候影响。

1.3 稻田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播种后,还应注意稻田的管理。管理稻田时,要注意三个问题:肥料、除草以及病虫害。稻田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除草,稻田通常是多年生草,经常被除草,很多杂草除草比较困难,最好用人工物理手段管理杂草,既能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除草剂对水稻幼苗的不良影响。然而,对于水稻幼苗来说,除草会改变土壤,导致水稻幼苗容易死亡。或者会导致水稻幼苗出苗缓慢,这就需要加强水肥管理,稻田育苗期分为多个阶段,比如成苗期是长根、茎、叶占主导地位的营养生长期,繁殖生长期以长刺、花、种子等为主,不同时期对水肥的要求不同,要针对性管理。此外,一旦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将导致收成不佳,因此還应注意害虫防治。

2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策略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水稻产量,有必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三控技术,主要利用控苗、控苗和控病虫害来提高水稻产量。

2.1 控肥技术的优化

主要内容是施肥和管理肥料用量,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种植后分步施肥,以减少水稻种植早期氮肥的使用,保证水稻有高质量的生长过程。肥料管理技术的优化在于科学明确肥料的种类、时间和数量。优化控肥技术主要是指加强作物施肥科学精细的方案,在传统的水稻种植制度中,很多种植者认为增加氮肥的用量有助于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充足的养分,所以一些种植者盲目施用大量氮肥,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对结穗速度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容易增加水稻的病虫害。确保水稻高产,应相应地施用氮肥,并严格监控施肥标准。在施用氮肥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氮肥的用量,一旦氮肥使用过量,就会造成低效耕作增加,进而影响水稻的整体产量。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施用氮肥进行漫灌的技术,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周期,科学合理地施肥。例如,水稻生长前只需施用少量氮肥,氮肥用量应由最初的80%调整到60%,在水稻种植的中后期,应施用剩余的40%,以确保满足不同品种肥量在水稻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优化水稻种植群的结构和优化肥料的功效来优化生长发育过程。此外,肥料的分蘖时间应相应推迟,以便更好地发挥分蘖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氮肥的使用。此外,在肥料处理过程中,正常条件下要保证不同肥料用途的平衡。在水稻田间试验中,一旦检测到缺钾或者基肥中的钾储备不足,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后期必须添加定量钾肥。比如,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价值,在插秧前,种植者可以混合1.5~2t农肥、10~20kg硫酸钾肥、20kg钙,给水稻施用复合肥;插秧后,种植者只需要施用尿素或其他类型的氮肥。因此,保证水稻肥料的合理使用,对提高水稻产量起到积极作用。

2.2 合理优化控苗管理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掌握技术。同时,应充分重视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弱苗的出现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不仅花费大量的肥料,而且使水稻种植结构恶化。为了有效管理低效耕种,以解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效果。所谓优化控苗技术,通过优化稻苗发育能力和人工控制,保证水稻幼苗正常发育。一般来说,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肥料浪费、病虫害加剧或对水稻生长环境的负面影响,对水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种植者需要优化控苗技术,尽量避免劣苗,选择生长条件好的优质苗木,避免肥料浪费,从源头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管理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幼苗分枝后,要及时处理幼苗枝条,调节水稻幼苗枝条的形成。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水稻幼苗枝条的会消耗额外的阳光、水和肥料,需要适当去除多余的水稻幼苗枝条,为水稻幼苗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同时种植者应根据水稻的实际种植位置,积极调整土壤中的养分,确保水稻幼苗根系发育,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此外,在优化种植和育种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引入创新的种植理念,以达到增加水稻种植效益的目标。

2.3 病虫害防控技术优化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不仅影响水稻品质,而且极大地影响水稻产量。为此,种植者应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传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对抗病虫害,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种植者必须大胆创新,进一步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要加强水稻抗倒伏性,以最大程度管理病虫害,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首先,喷洒杀虫剂或捕虫器来管理病虫害。种植者需要在病害幼虫期或早期喷洒农药,提高农药的功效,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农药喷洒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是种植者关注的重点,如果农药用量太少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有效消除,用量过大很容易造成水稻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比如常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对于稻飞虱每年7月中下旬和8月初的相应时期,每公顷稻田可使用20%的噻虫嗪500倍溶液和75%的联苯菊酯600倍溶液。对于稻纵卷叶螟主要流行发生在6月底,第二代在7月流行,可喷洒80%的克隆噻虫氧800倍溶液。此外,疾病预防和管理可以用葡萄糖草胺溶液或氯他酰溶液管理。其次,减少与基料的接触。水稻易受到白叶枯病的抑制,受感染幼苗叶片枯萎,呈现蓝灰色水斑。作为水稻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应充分注意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最后,科学引入青蛙、隐翅目等天敌,提高水稻生长质量,坚持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在避免影响水稻健康生长的同时,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应检查种植环境,确保种植环境中的所有参数都符合水稻种植的要求,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3 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3.1 水稻叶龄种植优化,提高种植效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普通动植物相似,植物器官状态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和发现水稻器官变化规律。应用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时,应选择最适合稻叶龄的观察点。本质上就是观察水稻叶片生长过程,有效记录过程中的变化,要保证合理性,帮助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在监测水稻叶片生长特性时,还需要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取样观察分析,以便于对不同水稻品种叶龄变化进行详细标注,以及时进行预测分析,然后对不同水稻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使不同水稻品种在技术措施的保障下提高产量。

3.2 稻田诊断技术科学监测,提高种植效益

水稻种植时面临多种的风险,要科学管理水稻生长,关键是要注意提高水稻秧苗管理水平和控肥技术。一般来说,水稻在旺盛生长期往往存在分蘖效率低下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缺点是会增加水稻所需的肥料量,从而导致种植者在水稻生长期间引入的肥料量增加,要定期引入水稻分蘖阶段和移栽阶段的叶龄种植技术,在对接和抽耳阶段,根据田间水稻生长情况及时开展田间诊断工作,并根据诊断结果综合运用叶龄种植技术,科学监测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其次,种植者还应意识到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通过加宽水稻秸秆宽度和减少基部节间来提高水稻植株中上节的生存能力,以增加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3 加强种植管理,提升种植效益

首先,科学选择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未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选择过程中,种植者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质量、生长能力和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来选择种子。种子育种过程还需要以当地条件为基本原则,必须经过大量的试验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严格管理水稻种植质量,以确保水稻种子的质量和存活率。例如,中嘉早17号、中早39等水稻品种在穗长速度和抗病虫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嘉早17号属中熟偏迟早籼,全生育期110.7d,丰产性好,后期青秆黄熟,平均产469.8kg/667m2;中早39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9.7d,茎秆粗壮,叶片挺,着粒较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平均产510.2kg/667m2,都是比较优良的水稻品种。其次,科学制备苗床,按照水稻喜高温、湿热等生长习性,科学制备苗床。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阳光充足、土壤层深、土壤肥沃的成熟旱地或园林用地。最后,加强水肥管理,水肥是分不开的。当土壤干燥时,幼苗叶片顶部没有水球或幼苗叶片卷起时,早晚应进行浇水。根据水稻发育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种类肥料量,提供科学肥料。此外,还要精确测定水稻收获时间,精确管理水稻收获时间会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播种者必须根据播種时间和水稻的生长情况准确判断水稻收获的时间。如果稻田里90%的水稻秸秆和叶子都是黄色的,稻粒变硬了,那么需要立即收割水稻。

4 结语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用科学手段增加水稻种植效益不仅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必须关注水稻种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管理,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避免因管理不善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水稻种植时,为了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除了了解水稻种植技术的关键点外,还需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准确估计水稻收获时间,合理灌溉稻田,加强病虫害防治、化肥管理等技术,让我国水稻产业持续发展,同时为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韦恩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乡村科技,2020,11(29):94-95.

[2] 黄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新农业,2020(18):30-31.

[3] 武兴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家参谋,2019(15):52.

[4] 张焕萍.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83.

[5] 杨继良.水稻种植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种植者致富之友,2019(11):22.

[6] 杨锐,戴典,罗志勇,等.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提升种植效益的策略[J].种子科技,2020(11):34,37.

[7] 王显栋,黄群英.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9(24):90-91.

[8] 王卫东.探究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2):108-109.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技术优化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优化与实现
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煤矿采煤技术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