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四)

2023-07-06 08:33:55子规
文史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白马寺佛道道士

子规

佛道之争除争祖师先后而外,又有夷夏之辨。

据《汉法本内传》载,在汉明帝于洛阳建白马寺后第四年,即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南岳道士诸善信、华岳道士刘正念等五岳十八观、太上三洞共690名道士联名上表朝廷,指控尊佛是逐本舍末,是求于西域;并称佛是胡神,所论教义与华夏无涉,要求与佛教进行方术比赛,以火烧方法来测验各自经典的真伪。汉明帝当即认可,特命在白马寺南筑三个高坛,将道经放在西坛上,将黄老一类道家书置中坛,祭祀供物等则置东坛。佛徒们则将佛经、佛像及佛舍利搁于道路上。道士首先举火。他们用紫荻与檀沉香为火炬,祈求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尊天神)保佑;为使朝廷承认道教灵异而以大火显道经之“真金”。道士们平时自夸神通广大,可吞霞饮气,呼风唤雨,入火不烧,履水不沉,以至能隐身遁形,白日升天等等。不意经书着火顷刻间化做一片灰烬,令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南岳道士费叔才当场羞愧而死。此时佛徒也取火焚經,却只见烈火熊熊吞卷如蛇;但佛经却稳如磐石,丝毫不损。旋见佛舍利生辉五色大放异彩且直冲云斗旋转如盖。其上有西域高僧竺摩腾跏趺端坐,天雨宝花,广现神变。在场观者无不雀跃欢呼。佛法大获全胜。道士们个个垂头丧气,而且当场就有620名弃道为僧﹔又有贵妇、宫女2032人踊跃报名为尼。佛徒们个个眉开眼笑。

据称今天白马寺南还残留有两个方土丘,就是当年焚经台遗址。唐朝的一代英主李世民曾在洛阳感于此事,作有《题焚经台》诗一首云:

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漫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

确定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

今天来看,《汉法本内传》所载道教同佛教比焚经一事,实为荒诞。因为汉明帝时代中国道教尚未诞生(大约在半个世纪至一个世纪以后,张陵和张角方于汉顺帝时代与汉灵帝时代分别在四川鹤鸣山及河北巨鹿创立五斗米教和太平道,是为道教之始)呢,何来五岳十八观太上三洞之690名道士?

对此,有学者(如汤用彤、张英)考证《汉法本内传》乃元魏时代的僧徒伪造,此记载纯属子虚乌有。然而,这一伪造之举,却使我们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佛教初入中土之际,在某种程度上还被人们视作“以夷变夏”的危险物而警惕之,并受到社会习俗与传统文化的抵制。

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南朝宋齐之际,道士顾欢作《夷夏论》,大体是说夷夏异俗,佛教不能全形守礼,是西戎之俗,绝恶之学,不可以信仰﹔并进而指出,汉族人有自己的礼制风俗,为什么要模仿外国?又有萧齐道士假托张融名义作《三破论》,攻击佛教是“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云云。

猜你喜欢
白马寺佛道道士
基于UGC数据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旅游纵览(2021年10期)2021-10-23 13:59:24
A New Way of Dao
窦圌山绝顶飞渡表演(外一首)
岷峨诗稿(2020年3期)2020-11-19 14:59:15
记白马寺(新韵)
《道士下山》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白马寺的文化内涵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Chinese Idioms
佛教中国化与现代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