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馨妍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 津南 300222)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病呈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缺血性心脏病分为两大类:(1)慢性冠脉疾病,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包括在内[2]。当前主要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PCI是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手术,疗效显著,但冠心病治愈难度较大,手术风险极高,一旦引发并发症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基于此,本文就预防干预措施用于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治疗中预防不良反应的作用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内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59.64±13.82岁)和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58.13±12.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选研究对象均采取PCI手术治疗;所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详细了解本研究内容及标准后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排除免疫功能、语言、认知障碍患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或者无手术指征患者。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不良反应干预措施,室内保持整洁、安静,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对症治疗。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在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指导,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等食物为主,饮食清淡;指导患者术后运动,在术后需保持卧床休息,在早期下床行走,结合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频率与运动量。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术后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措施:(1)成立冠心病PCI术后不良反应预防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护士担任组员,一人担任组长,负责监督管理、方案制定、组织学习等,小组成员负责实施护理方案。小组收集既往冠心病PCI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并分析主要诱因,以分析结果制定术后不良反应干预措施计划。(2)制定管理计划:小组成员应当对个人责任进行明确,并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应急管理方案。了解并发症发生率的诱发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加强小组成员风险管理模式培训,定期考核,促使其风险管理模式意识有效增强;医院需完善奖惩制度,及时给予奖惩。(3)防范管理措施:完善相关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覆盖保温毯,实施保温管理,调整温度为36~40℃。在手术过程中,在手术过程中,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麻醉药物进行核对,配合麻醉医师完成手术操作。调整手术体位,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各项指标。术后,小组成员应在术后6小时内,严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指标。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呈异常下降或休克前兆时,应及时上报医生,采取早期干预;引流管护理,严密注意引流管的通畅程度,对引流物的性状、量及色泽进行有效观察,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术后严密关注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早发现,早干预;定期使用温热毛巾擦拭患者私处,避免尿道感染;定期更换患者切口敷料,并观察患者切口愈合状态,可使用无菌纱布定期轻柔擦拭患者创口附近皮肤,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洁净,降低创口感染风险;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多交谈,对其想法、思想动态等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关心,增加其信任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理解与支持,确保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还指导患者家属关心、关爱与支持患者,促进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患者肛门排气以后,饮用流质食物,富含纤维素、米汤等,在患者病情恢复以后,逐渐恢复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注意遵循多餐少食原则,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h的心率水平、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进行监测。(2)评估疼痛程度,在护理后1天、护理后3天分别进行评估。(3)对比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4)统计对比两组冠心病PCI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出血、心包填塞、心率失常、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组间舒张压、心率变化的调查研究组术毕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各指标均比参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证实了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1h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各指标均比参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证实了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各指标均比参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证实了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3。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情况对比(天)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参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 参照组和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使PCI手术成为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PCI术是取器械在机体动脉管腔中置入,扩张狭窄部,且支架将狭窄部位撑开,冠脉血流量直接改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法的治疗目的为促使心肌缺血有效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恢复。冠心病患者可使用PCI术治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4]。然而,PCI术治疗属于强烈应急预案之一,极易引起多种非特异性心理与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精神紧张等,严重者出现应激反应综合征。PCI术患者在术前清楚认知此状态,这就使得术中焦虑、紧张等情绪加剧,对手术进程产生影响[5]。因此,PCI术患者在治疗中还应当重视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案,其护理原则是以患者作为中心,提供给患者精细化、全面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内容由早期康复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不同方面内容,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治疗疾病,改善预后效果[6]。本研究中,研究组术毕、术后1h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各指标均比参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认识与情绪,针对引起消极情绪、异常行为等因素实施缓解,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尽管PCI术能够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疏通患者血管的作用,但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无法完全治愈患者,且术后再狭窄率极高,因此,提前给予患者术后预防干预措施极为重要[7]。预防干预措施,通过提前对患者进行多项术后常见不良反应的诱因评估及了解,并以此制定特殊的干预计划,再加上加强干预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以更细致、全面的干预计划,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额外痛苦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9]。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对冠心病PCI患者实施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组患者和实施常规干预的参照组,其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例(占比4%)、11例(占比22%),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
传统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危险事件防范意识较为薄弱,观察内容、护理笼统,缺乏明确的目标[10],护理不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知道可能存在跌倒、坠床等风险,但机械性执行医嘱,未提前发现问题,并作出反应;另外,护理人员不重视跌倒风险评估,且不足够重视跌倒高危患者的评估,极易发生跌倒[11]。预防干预措施预由疼痛管理、心理管理、生活指导、饮食管理等方式组成,实施康复护理,下肢肌肉功能衰退明显降低,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压疮、跌倒等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除此之外,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12]。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各指标均比参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显示为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PCI患者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