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职业院校在“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试点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为例,从“1+X证书意义”“试点工作面临挑战”“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试点工作现状并介绍试点院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主要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配套保障机制、重构“1”与“X”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立高水平教师团队以及升级软硬件教学资源等。此外,针对实施课证融通,本文探索BIM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和中级证书与现有课程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关键词: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此项工作对于试点职业院校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1+X”证书意义
“1+X”证书制度试点对于学校、社会以及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方面,首先是学生受益。学生通过考取“1+X”(BIM)证书可以掌握BIM技术相关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其次是学校,学校通过“1+X”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三教”改革,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社会方面,目前BIM人才较为紧缺,而“1+X”BIM证书从2019年9月至今已考核人次近5.5万人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目前工程建设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状况,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产业方面,我国目前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产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1+X”(BIM)试点工作在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服务于智能建造、智慧建造。
二、试点工作面临挑战
对于试点院校来讲,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主要遇到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最根本的是“1”与“X”的有机融合问题,由于试点工作从2019年刚刚启动,学校层面相关政策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完善。学生考证也主要以专项培训方式推动,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相关工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学生角度,最关心的莫过于证书的含金量。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或者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补贴政策,学生考证积极性较高。而“1+X”(BIM)证书目前仅在试点院校、相关软件公司内积极推动,行业里以及社会上一线BIM企业公司对其了解不多,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
从教师角度,目前教师日常工作任务已经较多,比如有双高校建设任务、教改科研项目、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技能竞赛等,考证培训开始后,往往需要利用晚上或者周六日等时间进行培训,大大压缩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因此老师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最后就是实训条件,主要是指相关BIM软件的采购。目前BIM软件定价较高,而考证涉及软件种类较多,使得经费有限的院校对很多考证软件望而却步。此外,存在软件选择问题,BIM考证软件可选择性较多,每款软件都有特色亮點,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满足教学、考证要求,需要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三、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
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试点院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主要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配套保障机制、重构“1”与“X”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立高水平教师团队以及升级软硬件教学资源等方面。
试点院校可以借助双高建设的东风,通过“三教”改革、高职扩招改革以及技能竞赛等多项改革,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时用一盘棋的思维做好顶层设计。
配套保障机制方面,首先从学校层面,可以建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整体规划、部署和宏观指导,全面统筹试点工作。教务部、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人事部和二级院系积极配合,教务部负责试点专业的遴选和申报、数据汇总和情况总结等相关工作,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考务、培训工作协调及社会人员培训考证等相关工作,组织人事部则负责承担相关试点师资培养工作,二级院系则承担相关证书试点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
“1”与“X”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最主要的是课程设置。目前,融课方案相比于新开课程,更适合于现阶段学校实情。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介绍。针对“1+X”(BIM)初级证书,主要通过专业必修课程“BIM技术基础”进行职业技能培养。针对“1+X”(BIM)中级结构方向、工程管理方向以及设备工程方向的职业技能,将其拆解细化,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施工”“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和“建筑设备”,增加“1+X”(BIM)中级职业技能相关内容后,课程变为“混凝土结构+BIM技术”“建筑结构施工+BIM技术”“建筑工程计量计价+BIM技术”和“建筑设备+BIM技术”。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项目为载体,BIM相关软件为手段,实现“专业知识+BIM技术”的教学活动,其中,涉及的BIM相关软件有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Revit、斯维尔和广联达BIM软件等,如表1所示。
试点院校可以通过“订单班”以及“BIM工作室”等形式,主动与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合作,如BIM咨询公司或者BIM施工单位,学校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实现了互利共赢,消除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讲,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情况寻找自我职业发展之路。此外,授课教师应积极参加BIM技术相关培训,好好学习BIM技术。在寒暑假或者节假日,授课教师可以去一线企业进行锻炼,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对掌握BIM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技能竞赛对于教师工作意义重大。首先,教师可以作为参赛者参与一些BIM技术相关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一些BIM技术相关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授课教师还应该学习一些职教相关文件,比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认真研读“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相关条文,并以宣讲会或者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准确传达,提升学生学习和考证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方面,授课教师应积极走访BIM一线企业和BIM相关软件,并且积极与培训评价组织沟通、联络并接受专业建议与指导,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情、考情的软件。
四、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BIM技术相关课程建设依托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首批高职示范专业、首批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也是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此外,课程建设依托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土木工程公共实训中心,省级校内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包含施工综合实训室、建筑测量实训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等22个实训室。
(一)“1+X”(BIM)初级证书
针对“1+X”(BIM)初级证书考核,对土木工程学院“BIM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复合”的“专创融合、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发挥土木工程学院在拓展课程的集群优势,融合“X”证书,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建造技术集成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模块化,模块与行业企业职业认证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实现课证融通。
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对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实现课证融通,提升师资队伍的BIM实践指导水平,探究“1+X”制度下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综合实践新模式,具体目标如下:
(1)解构“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具体要求转换成证书能力模块。
(2)探究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对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BIM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框架。
一、BIM概述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现状
二、创建建筑信息模型
1.Revit Architecture 2016基本界面及软件应用基本概念
2.建筑模型创建
(1)標高(绘制标高、修改标高);
(2)轴网(绘制轴网、修改轴网、标高轴网与视图、参照平面);
(3)墙体(绘制墙体、修改墙体、墙体与视图详细程度);
(4)楼板(绘制楼板、修改楼板、视图范围);
(5)屋顶(绘制屋顶、修改屋顶);
(6)门、窗(放置门窗、幕墙、平面区域);
(7)楼梯(绘制和修改楼梯、楼梯与建筑、栏杆扶手、台阶坡道)
三、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
1.房间和面积统计;
2.房间明细表;
3.出图设置
四、族与体量的初步探索
1.族类型、族参数、族设置方法、族的应用思路、基本族的建立流程;
2.体量的概念和应用,体量创建的方法,完成真题体量的创建
此外,针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在《BIM技术基础》基础上设置专项培训课程,聚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族和体量的创建。此外,有针对性地对轴网、幕墙(或墙体)、楼梯以及屋顶(或楼板)设置能力模块开展培训,加大课堂实操比例并增设当堂答疑环节。
(二)“1+X”(BIM)中级证书
针对“1+X”(BIM)中级证书结构方向,目前我院以“BIM技术基础”课程为基础,在“混凝土结构+BIM技术”课程中,引入结构构件钢筋建模内容,将考证涉及的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楼板、楼梯以及基础等结构构件的平法识图和钢筋建模相关内容引入课程实训中,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职业技能。此外,在“建筑结构施工+BIM技术”课程中,引入结构综合建模内容。
针对“1+X”(BIM)中级证书工程管理方向,目前我院以“BIM技术基础”课程为基础,在“建筑结构施工+BIM技术”课程中,引入场地布置及优化相关内容,此外,在“建筑计量计价+BIM技术”课程中,引入土建建模及计量相关内容,掌握基于BIM的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的可视化模拟和基于BIM的算量及计价等相关职业技能。
(三)线上教学平台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收集、开发以及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视频、考证真题、理论题库、BIM相关技术和标准以及教材等电子版资源等,将上述资源利用职教云发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便利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知识传输与教学过程贯穿于始终。
(四)学生反馈
针对“1+X”(BIM)初级考核的“BIM技术基础”课程以及专项培训已经面向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开设,学生评价意见如表3所示。
(五)融课成效
融课探索得到了实践的检验。2019年11月至2021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情况如下:2019年土木工程学院初级考证报考人数341人,通过人数296人,通过率为87%。2020年土木工程学院初级考证报考人数170人,通过人数162人,通过率为95%;中级考证报考人数58人,通过人数56人,通过率为97%。2021年土木工程学院初级考证报考人数404人,通过人数337人,通过率为87%;中级考证报考人数187人,通过人数183人,通过率为98%。因此,我校获得国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颁发的“最佳考试通过奖”和“最佳组织报考奖”两个奖项,2022年5月,我校获得“2021年度‘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进工作单位”。
结语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于试点职业院校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为例,从“‘1+X证书意义”“试点工作面临挑战”“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试点工作现状并介绍试点院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为试点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抛砖引玉。此外,针对实施课证融通,本文探索了BIM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和中级证书与现有课程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具体包括“‘1+X(BIM)初级证书”“‘1+X(BIM)中级证书”“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反馈”以及“融课成效”等方面,为试点院校课证融通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S].
[2]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大纲[S].
[3]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评工作指导委员会.BIM技能等级考评大纲(中国图学学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项目信息: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GDJG2021240);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X(BIM)证书制度下BIM技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GXO205JGXMO14);2022年度第一批教材建设项目(重点教材)——BIM建模基础(GX02 05JC048);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BIM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X0201KCSZKT 202203);2020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BIM技术基础》项目
作者简介:任楚超(1990— ),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