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赛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注重过程和细节控制,通过一系列规则化、程序化、标准化及量化的步骤和作业手段,使企业各管理环节紧密衔接并高效运行。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管理是将该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流程当中,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细致。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的有效落实,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监督、鉴证、内部控制及咨询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和人员的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文章重点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意义、不足以及对策,从而推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意在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管体系的关键组成之一,也是现代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把控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是审计工作依据“依法审计,加强监督、围绕核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以预防风险、提高收益为目的,严苛落实流程,执行监督责任,将精细化作为寻找差距、弥补短板、提高能力的参考,以“实、高、严、精”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精确审计、精细审计,制作精品,审出成效,综合提高审计工作水准。
一、精细化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的本质和要求分析
精细化管理是以合理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点,着手于减少行为成本,提升管理行为成效与效果的一类管理模式,其明显特点为精、准、细、严,也就是精益求精的将工作目的做好,谋求最合理、最优质、最完美,精确有效的将内部管理信息与事务实现准点、准时、无缺点,合理的将管理、操作以及履行等工作从被服务对象需求的层面开展分析与探讨,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与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流程与工作环节中去。
精细化管控实质是要求每一个管理的组织区域与分支末梢均通过管理服务所需开展细致的拆分,针对各个管理阶段落实组织予以的不同使命、目的与职责,同时精准、细致化与合理管控内部管理的稳定运转,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的与发展所需,落实可持续性发展、企业与股东责任、社会使命承担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线,不仅局限于防范风险,同时要负责为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从而更全面地为企业的战略和运营提供支持。从内部审计各个层面信息开展归纳剖析,内部审计整体体现着监管与服务的职责效果,但防患于未然的能力与水准不足,无法从源头上处理问题,发生基层不理解,管理层不协调、决议层不认可的问题。追根究底,没有按照正确的“要求”查阅精准的“危机”,贯彻落实精准的“答案”。从本质上而言是方案不全面、能力不达标、理念不成熟、组织不精细、落实不严谨、要求不落地、追责不公正等。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监管流程,是企业运营管理组织网络中的“诊断师”以及“安全卫士”,是企业预防运营风险与提升管理水准的关键关卡,导入精细化管理的先进思想,通过精、准、细、严的合理方式与管理策略,从各个方面的“要求”着手,科学处理相应问题与漏洞是很有价值的。
二、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落實精细化管理能够优化内部审计的环节
严苛落实流程,开展审计整个环节质量监管是提升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精细化管理能够最大化运用企业资源与核心优势,落实规范化管理。实践过程中重点是企业领导应当有计划的明晰审计目的,明晰工作的关键,促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去审计。审计部门应当仔细开展事前调研,设计审计方案,通过目录管理等方式明晰审计关键点,设计可操行性较高的计划,严苛履行指标与规章。此外,精细化管理将企业内部审计的各个工作环节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有机系统。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内部审计完成后,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描述清晰,富含建设性与精准性的审计报告,在审计计划的落实环节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促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操作更加合理,职责贯彻落实到底,促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再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
(二)形成精细化管理思想能够推动内部审计改革
随着企业规章的现代化,传统的粗放式内部审计无法满足企业运营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关键在于审计与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其最终目标是优化运营管理,提升经济收益。所以,内部审计监管应当从本企业的具体状况着手,将审计的核心放在内部管理与经济收益中,有助于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进行评估,推出可行性较为突出的意见,给企业谋求最大化经济收益带来一些帮助。而精细化管理与粗放型管理恰恰相反,其内涵是以提升经济收益为引导思想,侧重成本收益与质量收益,侧重管理的全面性与穿透性。基于此,企业内部审计在改革环节中,应当形成精细化管理思想,促使企业落实内部审计从粗放到精细化的改革,其内容以财务收支审计向收益审计以及管理审计改变。
(三)落实精细化管理能够满足内部审计拓展的需求
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审计从传统的内部审计向现代化的内部审计转变。重点囊括: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估其活动能否有效且实现预期目的,对企业运营活动的审计,评估其管理责任的体现状况,对各类经济职责的审计,评估企业内部各个单位负责人经济职责的落实状况。因为内部审计的范畴存在差异,其关注点也存在一定差异,要求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落实。因此,搭配内部审计的改革,应用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细化思想在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审计方向的差异落实区分,进一步优化。借鉴美国爱迪生电力企业的运转方式在内部审计部门中设计了四个职能部门,除了财务审计分部外,还囊括了业务运营审计、计算机工程以及建筑审计三个分部。80位审计工作人员,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人员只有22人,其余人员全部参与非财务范畴的审计工作。在我国,各个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依据本企业的运营与实际业务分类状况,有效区分不同的职能部门。
三、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不足
(一)理念方面的问题
现今,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均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也就是从传统的管理方法朝着合理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过渡,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状况之下,难以杜绝会有较多的企业职工甚至是领导人员并没有从过去的管理模式之中走出来,更加无法适应全新的管理模式,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也难以依据既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这一理念方面的问题,引起的结果就是哪怕是有较好的合理管理方式,也无法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体现价值,也难以获得相应的成效。
(二)素养方面的问题
工作人员甚至是企业领导人员在个人素养方面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重点是因为职工与领导人员假如具备较为突出的个人素养,在接受全新的思想与理念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轻松与简单,使得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改变为合理化管理方式的环节更加容易开展,与之相反的是,假如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人员的个人素质不足,精细化管理对于这一部分工作人员而言就是难以认知的,就更加无法将其贯彻落实到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认知错误以及工作人员在改变环节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均会对企业造成较为巨大的损失。此外,還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基层开展的工作通常工作量较大且工作环节复杂,所以,也存在人手不足造成诸多应付了事的状况出现,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样是存在负面影响的。
(三)效率方面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环节中希望可以获得最合理的经济收益,可是,又不希望在精细化管理环节中投入较高的成本,在这一状况下,企业通常会在上述精细化管理模式之中选择几个重要的流程来进行落实并且忽视其他环节,在这样一个管理形式中,虽然,从外表上来看企业运营的效果的确有所提升,可是,这毫无疑问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缺少了精细化管理必备的中间流程,一方面促使工作人员更加无法认知与适应全新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效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所以最终仍旧还是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造成负面影响。
四、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1. 构建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为了给落实精细化管理带来有利的客观条件,构建较好的内部审计环境,首先,应当从企业领导人员着手。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深入了解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为内部审计配置适合的人力、技术、经济资源。提升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地位。充分带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审计部门的特殊性,如此才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应当革新已有的组织模式,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科学设计内部审计部门是落实审计监管的组织保障。在审计部门设计中要确保审计部门的特殊性与权威性,最大程度与其他职能部门脱离。现今,世界各国设计的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下述几种: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与监事会双重领导的组织形式;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上述各类组织模式各有优缺点,其中以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层次性高、地位超然,相对而言具备较高的独立性及权威性,是现代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较为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
2. 构建合理落实精细化的文化环境
培育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思想是现代国有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要落实精细化管理,第一,向大家传递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价值作用、可操行性,从思想的根源上培育工作人员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气氛。第二,应当致力于培育人才。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所需,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所需更多的通过提升职业素养、职业技巧固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之中去。所以,要真正意义上落实内部审计的精细化,务必要培育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工作人员,通过人才的职业化落实内部审计环节的职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第三,要通过审计、奖励、惩处等方法的指导、培养、促进精细化管理。假如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落实精细化,可是在审计过程中、鼓励过程中均没有先行一步,无法与精细化接轨,就势必会引起精细化管理贯彻落实不到位。第四,要具备阶段性目的,循序渐进,严禁要求一步登天,而应当稳扎稳打,将精细化管理的前进步伐巩固扎实,才能够构成牢固的根基,才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
(二)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决定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落实,落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落实,任何好的决议或者目的均无法成功。除此之外,“执行力”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也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诸多状况下,一些设计非常精巧的企业内部审计策略,却难以获得有效的贯彻落实,这一问题的重点在于其可操行性设计不够科学,没有深入思考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已有的地位。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以企业名义开展,审计通知书也是由企业领导签署,可是,在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因为对内部审计认知的模糊,有些被审单位工作人员拖延提供资料或者提供不完整,设计各类障碍限制审计工作人员的查证、取证给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所以,企业务必严苛落实审计决议,最终审计决议落实状况。审计决议是内部审计单位的劳动成果,是对实际审计项目的归纳整理,在通过企业领导审计后应当及时送到被审计单位落实,被审计单位应当严苛落实。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构建审计落实检验反馈体系,对任何说情拉关系的活动一律抵触杜绝。国有企业领导人也应当高度重视其审计的审计决议,严禁出现姑息迁就的状况,对审计过程中查出的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要有坚决惩处的决心与毅力,借此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较好的审计氛围。
五、结语
依据上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管理的持续发展与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使得企业人才培养更加合理与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前人持续探究与探讨和发展后有效的解决策略。适应现今新时期的管理模式,具备较为突出的适应性。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理论之一,对企业的工作成效与最终的工作质量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所以,在协助企业发展改革管理方面均有着较大的优点。精细化管理能够体现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开展改革创新,进而确保国有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培养,明晰更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梅.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 2020(02):135.
[2]罗芳.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采购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计,2021,38(04):55-57+6-7.
[3]滕骥儒.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思路与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20,225(09):48-49.
[4]王艳华.江苏水利内审工作精细化管理浅析[J].中国水利,2021(10):55-56+64.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