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我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样适用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基层优秀文化团队的引导和带领,这在促进基层文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创建应更加注重高质量、高效率。然而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在组织、人才配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本文就当前基层文化团队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培育路径。
一、基層群众文化团队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生动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一,对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转化当前主要矛盾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化团队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要带领者,其组织性、专业性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有效传播度,因此基层文化团队的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团队的建设,弘扬主旋律,才能不断为群众输送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传播积极正能量的精神状态,才有利于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创建离不开地方政府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这是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有力支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是文化团队永葆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是文化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基层群众文化团队才能生存、可持续发展,才能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断输送优秀的文化作品,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存在的问题
当前群众文化团队具有多样性、依赖性、滞后性等主要特点。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种类多样,包括舞蹈、音乐、摄影、书画等,其中大部分为文艺性质团队,还有部分兼具一定的表演属性。依赖性体现在团队队伍的打造、活动开展等具体经费的落实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的稀缺,以及队伍年轻力量的不足,导致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素材老旧、创新能力不足等,不能与时俱进。
(一)文化团队缺少凝聚力,缺少社会力量参与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多为自发形成,虽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团队的多样性,降低了群众文化团队创建的门槛,但同时也造成了文化团队的松散,无论是人员组成,还是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群众积极性的持续调动。
虽然近几年社会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多有渗透,但是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导致社会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方面有所制约,放不开手脚,无法得到充分施展,因此,社会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创建方面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活动经费来源单一,发展具有一定依赖性
目前各街道、社区的文体设施还无法满足文化团队的活动需求,较少的经费投入也造成了文化团队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拨款,然而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是很难满足团队持续高速发展需求的,因此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少场地、缺少道具、缺少人员等问题。虽然部分地区也会出现群众自掏腰包举办文化活动的情况,但长此以往,会消耗群众参与热情,到后期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导致他们对群众文化团体失去信心,对文化活动失去信心,这部分的缺失和不信任短期内是很难弥补回来的,对基层群众文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三)团队成员专业性有待加强,服务意识缺乏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一直以来都存在专业人员不足、年龄层次偏大、学历背景较低等情况。大部分基层文化团队的人员都属于兼职状态,这也导致团队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服务意识缺乏,在团队中缺乏稳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此外,从目前基层文化团队的组成人员年龄来看,45岁及以上的人员占到团队总人数的63.5%以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老龄化,基层文化普及存在年龄断层的趋势,不利于文化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基层文化团队学历普遍较低,缺乏专业人才,不利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也限制了团队的发展速度和深度,这样的人员构成亟待调整和完善。
此外,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虽然给予基层群众文化极大的支持,但是对基层文化队伍缺乏关注,缺少政策制度的支持,这就导致基层群众设施分配不平衡,如部分企业、村居连基础的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都没有,有的图书较为陈旧、品质较低等;一些文化团队成员缺少责任意识和持续创新、创造的精神,导致薄弱的团队无法与政府形成有效合力,共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加强基层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创建的重要性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而基层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是强大群众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团队作为群众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自发形成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的先锋队。近几年,基层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不断拓宽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积极促进群众文化心理的形成,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受当地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这就需要当地的文化团队依据本地群众需求,策划、开发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这也对当地文化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文化团队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文化团队建设、本土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发展。此外,也要加强本土文化团队的建设,内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形成稳定的管理框架,同时通过招聘、选调等形式,拓宽人才准入渠道,提高团队整体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
四、基层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文化团队建设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中便包含了人的文化品位、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可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在团队建设方面的意义重大。
要想实现“以人为本”,在文化活动的策划初期,便要充分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这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融于生活,置于舞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同时,活动结束后,可以与广大群众积极沟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记录他们对活动的反馈,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可以通过活动后的复盘会积极交流、探讨,做出相应修改,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坚持资金来源多样化,拓宽团队资金渠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资金支持是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在此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街道、村居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優化文化团队人员晋升渠道等形式,强化团队建设。此外,对于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街道、村居进行项目合作的方式联合举办相关文化活动以及相关基础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能够缓解政府在此方面的财政压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逐步调动街道、村居共同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积极性。
(三)坚持人才挖掘培养,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基层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基层文化团队的建设,在基层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通过内部选拔、推荐等形式,举贤荐能,选择合适的人才,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深入基层,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倾听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与街道、村居需要形成合力,在基层发掘具有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编排、沟通等能力的人才,或是采用招聘的形式积极发现、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基层文化团队,招引到优秀的人才后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能让善敲鼓的去拉琴,善拉琴的去吹号,效果一定不美妙。最后,加大对已有团队成员的培训力度,因为基层文化团队的人员存在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但他们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这是宝贵财富,只要对他们的文化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让他们有平台,能成长,增强动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才能留人留心,基层文化团队发展才有希望。
(四)坚持资源整合,扩大文化团队影响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层群众文化具有大而泛的特点,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也限制了特色文化活动的产生。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以及文化团队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做出创新,将本土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整合,推出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有益于老百姓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如南通滨江临海,可充分用好江海资源,在海边开展“半程马拉松”、风筝节、“渔”文化摄影等活动,此外,要想扩大团队的影响力,定期的团队内部交流,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及时整合团队内外部资源,促进团队持续有效发展。如南通被称为“北上海”,区位优势明显,沪通文化交流频繁,联系紧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已连续开展了六年“风从海上来”系列活动,将上海优质文化资源吸引到南通,加强沪通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南通百姓足不出户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沪通公共文化服务同城化的特色品牌,广受百姓欢迎。
团队内部交流一方面能够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定期交流,利于团队成员了解自身短板以及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与其他团队的交流利于搭建良性合作的关系,在交流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借鉴学习。
最后,对新兴媒体资源整合的力量也要与时俱进。基层文化团队在创建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进行舆论造势,积极宣传推广,让基层文化活动拥有更多的受众,到达更远的地方,扩大影响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最主要的组织者,与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对群众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尽早提上日程。针对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存在的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经费单一,缺乏独立性;专业性不强,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与街道、村居等密切合作,坚持以人为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坚持资源整合。在科学有效的团队建设和管理下,只要筑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务实笃行,基层群众文化定能绽放出独属自己的光彩,铺就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