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如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底蕴,值得学生传承和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更能充分展现音乐带有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为达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亦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高中音乐中,以此建立音乐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音乐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高中音乐深层次解读,以此实现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信息技术,彰显民族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中音乐教师也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尝试借助民族文化开展音乐课程讲解,但实际教学效果始终未达到理想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民族文化未能与高中音乐达到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带有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学生音乐知识储备,还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教学更为生动且形象,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以《牡丹汗》一课为例,通过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该首歌曲融合新疆民族元素,带有直白、豪放的曲风特点。同时,该首歌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贫穷小伙和回族姑娘的爱情故事,歌曲情调以悲伤和深沉为主。基于高中学生特点来看,学生对此类情感的理解存在局限。为深化学生音乐素养,教师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际过程中,可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新疆民土风情,为学生介绍新疆的优美风景,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的新疆视频和图片,学生大多被该地壮丽景色所感染,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便可提出相关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是否了解过新疆?提起新疆时想到的画面是什么?”有些学生为新疆土地辽阔所震撼,有些同学则是表示新疆水果极其香甜。互动教学完成后,教师便可适当引入《牡丹汗》歌曲,并以视频的方式展现歌曲所述背景故事。通过对新疆地区民土风情和歌曲背景故事的了解,学生更容易感悟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体会民族文化所带有的魅力。
借助信息技术展现歌曲文化和背景故事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本歌曲的学习和理解。但高中音乐教育不仅局限在课内知识,教师还需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拓展。在《牡丹汗》歌曲学习和欣赏完成后,教师还可播放新疆地区的其他民歌,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此类歌曲也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不同歌曲之间的比较和欣赏,更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提高学生音乐思考能力,在相关歌曲播放完成后,教师还可提出相关问题,如:“以上播放的两首歌曲与本课程所学习的歌曲存在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虽然两首歌曲均展现民族音乐文化,但从歌曲节奏分析,《牡丹汗》较为柔和且凄美,呈现出悲凉之感;而另外两首歌曲节奏欢快,呈愉悦欢快之感。由此学生也逐渐掌握音乐鉴赏方法,并了解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
二、融合兴趣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基于高中学生成长特点来看,相较于民族文化歌曲,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度更为强烈。出现此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流行音乐在节奏方面较易掌握,并且歌词也呈现通俗易懂的特点。其次,学生在以往成长过程中,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较多,音乐环境导致学生更倾向于喜爱流行音乐。最后,流行音乐更贴近学生生活,學生可从音乐中产生共鸣。为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期间,可注入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既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又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双项提升。
实际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其一为旧歌新唱,带领学生研究传统音乐歌曲,并探索全新唱法。其二,鼓励学生开展歌曲创编,将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民族音乐中。第一种教学方式更强调教师引导,学生需要与教师共同将民族音乐转变成不同风格。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对歌曲进行了解,并掌握歌曲传递的情感,最后完成民族歌曲创编任务。以《铜钱歌》为例,现代高中学生大多对说唱风格歌曲兴趣度较为浓厚,在该首歌曲教学期间,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原版歌曲,带领学生品味歌曲内涵。同时,在为学生呈现说唱版本的《铜钱歌》,以此形成不同歌曲风格之间的对比。为帮助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教师可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个版本的歌曲哪一呈现方式更好?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在学生阐述理由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分别学习不同版本的歌曲,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点评、打分,最终形成对不同歌曲、不同演唱技巧的深度理解。第二种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可自行选择创编风格,保留民族音乐所凸显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即可。如在《歌唱美丽的家乡》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针对学生先进行歌曲讲解,在学生掌握歌曲精髓后,便可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实际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此时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有限,即使创编内容并不完善,教师也应以鼓励教学的方式肯定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积极探索音乐不同风格,体会音乐带有的民族文化,并尝试进行歌曲创编,以达到音乐素养的提升。此方式不仅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了解音乐学习技巧,进一步达成高中音乐教学目标。
三、丰富音乐活动,培养文化素养
高中音乐多以教材开展音乐课程知识讲解,但教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相对有限,若始终以教材内容作为依据推进民族文化传承,难免限制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可结合民族文化开展音乐拓展活动,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一方面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如在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可以民歌主题开展“我会唱民歌”的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并以比赛的形式考查学生演唱民歌数量。同时,还可以猜歌词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段民族歌曲,并由学生猜测歌曲名字和演唱者,以此达到学习范围的拓展。在比赛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给予获胜小组一定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在班级内设置专属学习板块,并结合不同单元音乐主题,落实“民歌新唱”活动。在每单元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对本单元民歌进行选择性创编,并将优质的创编作品于学校文化活动中展示,以此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在创编音乐和感悟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了解学生喜好,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民族音乐讲解。如引导学生填写自己喜爱的民族音乐,并从音乐中选择学生喜爱数量最多的歌曲,组织全体同学一起鉴赏。在赏析音乐过程中,教师可搜罗关于音乐的不同呈现版本,如音乐作品为《茉莉花》,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逐一展现流行音乐、陕西以及江苏等带有不同文化特点的歌唱形式,以此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达到弘扬民间音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合以往教学形式来看,学生对民族音乐传统印象根深蒂固,认为民族音乐过于枯燥乏味。出现此情况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学习民族音乐的环境。丰富高中音乐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聆听和学习音乐的同时,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更能打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统印象,促进学生民族音乐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此,教师有必要基于学生需要,不断创设、改变音乐活动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主,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喜爱甚至传承民族音乐,以此达成民族音乐文化上的共识,助力学生在民族音乐领域的长久稳定发展。
四、运用历史背景,深化音乐教学
音乐能够达到抒发情感、彰显历史文化的目的,这也是基于民族文化视野开展高中音乐教育的主要原因。高中音乐中蕴含多个民族音乐,这些音乐无一不透露当时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更能达到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感悟文化的目的。为达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意义的探查,教师有必要结合历史背景开展课程讲解,以此锻炼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
如结合《黄河大合唱》一曲分析,該首歌曲创作于抗战阶段,歌颂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而这首歌曲正因创作背景为黄河,并且描述非常时期人民自强不息的岁月,使得歌曲本身更具文化力量。但结合高中学生来看,虽然通过以往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大多形成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了解,而从音乐情感方面分析,学生并未切实经历过相关事件,难免影响对歌曲情感的探查,限制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历史,以故事或是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歌曲历史背景,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每位学生都能立足于民族文化视角实现对歌曲的深度解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新型教学为原则,打破传统教学束缚,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示歌曲作品,如诗朗诵等,此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更能彰显歌曲特色,使人产生热血沸腾之感。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带有民族文化的歌曲,并于课上展现,以此方式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对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利用多元化教学,突出民族文化元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包含多种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均彰显强烈的民族文化,并且音乐展现形式较为多样。也就是说,假设高中教师依然以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知识讲解,难免影响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课程知识的吸收。为此,教师有必要针对民族音乐特征进行了解,结合当下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学生学习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一方面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为目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借助民族文化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技巧,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稳步提升。
如教师在开展《海岛冰轮初转腾》一课教学期间,可为学生播放京剧表演的相关资料,并展现一段京剧视频,组织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模仿。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以往接触京剧的机会较少,通过模仿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既符合多元化教学标准,又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通过对京剧视频的观赏,学生逐步感受到经典唱腔的呈现方式,也了解不同京剧大师在京剧表演时的风格。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尝试京剧表演,并引导学生在练习和表演过程中感知京剧文化,进而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打破学生与京剧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排斥心理,更让学生从理解和欣赏的角度,品鉴民族文化下的音乐作品,真正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总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学习需要。结合当前教育要求来看,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有必要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借助信息技术彰显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开展民族音乐课程讲解,利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并基于音乐历史背景,带领学生探寻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以此建立民族文化和高中音乐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