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
——关于新时期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的思考

2023-07-04 12:14胡汉昌,韩炜林,王丙全
中国记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金钥匙研究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1]近期,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回顾党的历史,历次大兴调查研究,都成为党破解时代课题、战胜重大挑战的重要法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时期,传播生态、传播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高水平履行职责使命面临新的挑战。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方法论。大兴调查研究,不仅是主流媒体攻坚克难、提升引导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履行职责使命、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主流媒体引导力面临挑战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统主流媒体受众日益分流,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地位,面临着被冲击、被蚀损的挑战。

不可否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传播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推手。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传统主流媒体在技术支撑、传播渠道、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但是,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主流媒体引导力主要源于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持续供给优质内容才是主流媒体安身立命之本。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关键在内不在外,即自身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迟滞,与主流媒体的职责定位、新时期的传播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拳头产品”不够硬,新闻价值欠缺

部分主题报道内容空泛,引导力不强。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当家产品”,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功能。目前,一些主流媒体的主题报道经常“鸿篇巨制”、连篇累牍,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内容陈旧,同质化、应景式现象比较普遍,往往陷入“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地。有的报道重形式不重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十八般武艺”全部上阵,花样繁多,却少有吸引受众的“干货”;有的报道重声势不重效果,动辄“报、端、网、微、抖”等全媒体矩阵传播,却叫好难叫座;有的报道文字生硬、内容空洞,“万能标题”、大话套话充塞其间。

直面社会、推动发展的深度产品较少,“智库”作用发挥不够。指导性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特征。主流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理应深入一线、把脉时代,在研究问题、发掘典型和提供参谋建议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目前一些报道浮于表面,脱离实际,宣传成就的多,研究问题、探寻破解之策的少;自上而下的多,自下而上的少,对发生在基层一线、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创新发掘不够;跟风网络、人云亦云、零碎拼凑的多,令人眼前一亮、振聋发聩、启发思想、推动工作的少。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主流媒体报道“可看可不看”,这与主流媒体直面实际不够、报道指导性下降不无关系。

(二)作风漂浮,深入调查研究不够

当前,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内容品质不高、引导力不强,关键在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

深入一线调查不够,本质是作风问题。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生产优质内容必须迈开双腿,走入生产生活一线。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节奏加快,一些记者放松了对调查研究的要求,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有的热衷于跑机关、要材料,对部门提供的信息照搬照抄,不愿调查核实,也疏于按新闻传播要求进行创作;有的即使到了基层和现场,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热衷于在网上扒信息,习惯于复制粘贴、整合加工,沉沦于当“二传手”;等等。

(三)文风不实,读者不爱看、不买账

作风关乎文风,文风反映作风。“作风病”必然伴生“文风病”,进而影响报道品质和效果。

近年来,新闻报道文风有所改进,但官话、套话、大话、旧话、废话等顽疾难除。例如,一些报道过于注重程序性内容,模式化、套路化严重;一些报道机械落实上级要求,“上下一般粗”,生硬干瘪;一些报道热衷于堆砌数据,对各种字母代号、专业名词、学术概念不作“翻译”,晦涩难懂;一些报道语言不平实,空洞笼统。这些“文风病”,就是毛泽东同志曾经严厉批评的“党八股”。这样的报道读者自然不爱看、不买账,主流媒体引导力何从谈起?

二、主流媒体调查研究的有益探索

对主流媒体而言,调查研究是一把应对挑战、消除乱象、提升引导力的“金钥匙”。近几年,湖北日报聚焦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深入开展蹲点调研,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调查研究报道,内容生产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一)主动设置议程,形成舆论热点

大众传播具有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又影响政策议程。

强化议程设置,是主流媒体提升引导力的重要路径。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实体企业热衷于“玩金融”“炒房子”,想着“赚快钱”,主业逐渐虚化。坚持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的大问题。

2019年,《湖北日报》刊发的《一根纱的韧劲》,通过一根细细棉纱的百年历史,解析中国最早的大型机器纺纱厂之一——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坚守“做中国最好的纺织企业”这一初心,矢志创新,历经百年仍然挺立产业前沿的历程,揭示了实体经济乃一国经济立身之本,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理。该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近年来,少数发达国家频频实施各种制裁、长臂管辖,特别是通过对高科技领域的封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中国如何埋头苦干、打破封锁与制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话题。

2020年,在一次采访中,湖北日报记者发现中国数控领域的引领者之一华中数控,早在2008年就因其在数控技术方面的创新受到西方制裁、打压。华中数控埋头苦干,冲破封锁,为中国机床装上“中国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事关中国制造、国家自强、民族自立的重大选题。获悉这一线索后,湖北日报聚焦自主创新,主动设置报道议程,在《湖北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冲破封锁线》并配发评论,随后接连推出5篇重头报道,进一步解析“冲破封锁线”的价值、意义与启示。相关报道经湖北日报所属新媒体平台推送,一周点击量突破60万人次,新华网等平台纷纷转载,中国记协、中央电视台给予推介、跟进,极大地提振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看得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予人启迪,向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读者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该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二)树立重大典型,弘扬时代精神

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指极具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同时又极具个性特色的事件或人物。通过典型报道凝聚人心、引导舆论,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典型在哪里?典型在人民群众中,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用新闻眼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将典型发掘出来、树立起来。

2019年春节期间,湖北日报记者偶然听说张富清老英雄的故事,心中十分震撼,敏锐判断这是一个重大典型,于是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便前往来凤县调查、采访,张富清的英雄事迹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退役转业,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间,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当地有关部门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张富清的事迹才被发现。2019年2月,《湖北日报》率先刊发《95岁老人是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被全国众多主流媒体转载,引起巨大轰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典型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全国掀起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的热潮。《湖北日报》紧接着刊发后续报道《你是一座山》,再次引发强烈反响。《你是一座山》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张富清的事迹生动注解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成就背后的人民力量,具有深远时代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该重大典型报道,成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生动案例。

(三)坚持问题导向,发掘基层创新

面对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困难问题,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迫切需要更多类似安徽凤阳“大包干”的基层创新。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今后“谁来种田”“如何种田”成了难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迫切需要找到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湖北日报记者在公安县农村调研土地流转工作时,发现义星村“三块田”改革模式很有新意。该村以小组为单位,把耕地统一集并为三大块,“第一块田”为同意流转的,“第二块田”为边种边看的,“第三块田”为农户继续耕种的。“三块田”相对集中又相互连通,每一大块里都是“一户一田”,农户一旦改变主意,随时可以调换田块。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地推进土地流转、引进经营主体。短短几年时间,义星村“三块田”逐渐变成“两块田”“一块田”,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经营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多方共赢。

2022年5月7日,《“三块田”破解“谁来种田”》报道推出当天,湖北省委主要领导要求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调研。同年11月,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组建专家团队前往公安县调研。2023年初,“小田并大田”“一户一田”改革模式被写入中央、湖北省关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四)当好参谋,有效推动工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向党和政府提出参考建议,有效推动工作,是主流媒体引导力的有力体现,也是其发挥“瞭望”“智库”功能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能力水平。以湖泊保护为例,近年来各地经常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但为何有的湖泊越放流水质越差?《保护之举何以结涩果》便是一篇实事求是反映基层呼声的重磅报道。

2022年1月,湖北日报记者了解到梁子湖水质越“保护”越恶化的情况后,立即前往调研,发现是局部合理政策叠加造成的负面效应,即从禁捕、放流、种草等单项举措看都是为了湖泊保护,但是没有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结果造成“合成谬误”,结出“涩果”。湖泊保护中出现的这一新问题,事关重大却鲜为人知,必须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对此,报道紧扣“鱼草较量”这一主要矛盾,从“种草:30年种下20万亩水生植物”“失草:鱼量激增吃光沉水植物”“疾呼:水草怎么也长不起来”“悖论:‘保护’的结果为何是‘破坏’”“出路:以整体生态观开展系统施治”等5个方面深入剖析,指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对策建议。

报道推出后,引起多方高度关注。同年底,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在报告中指出,受增殖放流等因素综合作用,一些湖库出现鱼类资源过多影响生态系统问题,建议在一些鱼类数量偏多的湖库,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后实施生态调控捕捞,保持湖库生态平衡。湖北省相关领导极为重视,会同相关部门前往梁子湖调研,寻求解决之策。鄂州市为改善梁子湖水质专门出台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围网种草科学试验。

主流媒体引导力面临挑战

·直面社会、推动发展的深度产品较少,“智库”作用发挥不够。

·作风漂浮,深入调查研究不够。

·文风不实,读者不爱看、不买账。

三、关于主流媒体强化调查研究的思考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重要职责。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2]

新闻传播是从信源到信宿的多环节传播活动。采访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实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新闻采访是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全面准确认识客体,必须深入调查研究。

实践证明,新的历史时期,主流媒体只有大兴调查研究,持续生产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才能持续提升引导力。

(一)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胸怀“国之大者”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正确引导舆论,是主流媒体的首要职责使命。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任何时候都要把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放在首位。

每一个时代的重大主题,都值得隆重记录、深入挖掘、精彩呈现,出色的主题报道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时代之问的精彩作答。调查研究报道以其反复提炼的主题和观点,以其思想高度和对问题的精准把握,以其独有的深度和温度,感染人、说服人,达成既守正又创新的目标。

主流媒体开展调查研究,必须紧扣时代主题。例如,《一根纱的韧劲》关注了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脱实向虚”的重大命题;《冲破封锁线》以自主创新为报道底色与背景;《你是一座山》树立的是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时代典型;《保护之举何以结涩果》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三块田”破解“谁来种田”》则发掘了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改革经验。每篇报道都配发深度评论,用以提炼观点、深化主题、升华意义。

实践表明,主流媒体开展调查研究,只有抓住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国之大者”,才能切中肯綮、彰显作为,从而提升引导力。

(二)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身入”“心入”

基层一线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新闻报道工作,就是一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来评判的工作。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3]主流媒体搞好调查研究,必须肩负主流媒体职责,真正俯下身、沉下心,耐得住寂寞、付得出真情;必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这样才能抓“大鱼”、抓“活鱼”。

“身入”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前提,目的在于走到群众中间,详细掌握大量一手、直观、鲜活的真实情况;而“心入”则是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为讲好“一根纱”的故事,记者历时两月采访企业高管、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劳模代表、退休职工及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从百年老企业与时代新标杆这一反差中,探寻出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提炼出“实业兴国”的时代精神。为采写《冲破封锁线》,记者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应用车间,从武汉到广水、北京,采访高校负责人、院士、专家、企业负责人、一线技术工人达数十人,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捕捉到大量细节。《保护之举何以结涩果》采访调查历时4个月,采访小分队多次乘船赴梁子湖探访,广泛采访水生态专家、鱼类专家、植物专家及生态环保、农业等管理部门负责人,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找破解之策。张富清老英雄首发报道推出后,湖北日报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投入重兵进行二次发掘。报道组前往湖北来凤和陕西渭南、汉中等张富清出生、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对老人及其亲友、同事进行深入采访,真正做到了“身入”“心入”,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才一点点地被发掘出来。

(三)做好调查研究,必须遵循新闻规律

新闻报道不是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公文,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以新闻手法来呈现,这是由报纸的新闻属性决定的。以小切口展现大背景,以新视角映照大时代,刨根问底、反复求证,这样才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调查研究报道就是要调查幕后和关联事实,揭示复杂关系、事实真相,考验的是记者的核心能力,即采访、突破、分析和洞察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找到个性化的角度或侧面,“挖深井”“饮甘泉”。

报纸是给人看的,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是增强报道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一环,是“脑力”与“笔力”的体现。这就要求记者在“深”和“细”上下苦功,用心用情挖掘故事、讲好故事。“文中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记者报道的精品意识是相通的,都是精益求精”“把如此晦涩难懂的技术用大众的语言生动表达出来,很不容易”……看了《冲破封锁线》报道后,一些科技工作者积极点赞。《你是一座山》生动呈现了张富清老英雄“把‘国家给的’降压药锁在柜子里,防止儿子吃”“为落实国家精简退职工作,首先让妻子离职”“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却坚持选择最便宜的晶体”等细节,令读者深受感动。

(四)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完善工作机制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得失的大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科学精准做好方案设计、过程实施、监督问效等各个环节工作。

□ 2021年1月28日上午,作者胡汉昌(中)和韩炜林(右一)在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采访紧缺防疫物资生产情况

目前,一些媒体十分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对内容生产却有所忽视,在激励优质内容生产上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主流媒体记者写不过网络“大V”的尴尬现象。殊不知,没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供给,平台再多、再好也只是空架子。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校正偏差,将内容生产作为提升引导力的根本,用心用力开展调查研究,持续打造精品力作。

主流媒体党委、编委会须深刻认识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将其置于重要议事及工作日程,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覆盖选题策划、采访调度、编辑审核、考核评价等环节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在选题策划上,主流媒体应建立个人、部门、编委会三级策划机制,通过每天采前会、周例会、月例会对调研线索及时汇总、讨论,强调一击必中、宁缺毋滥;在采访调度上,实行项目负责制,由编委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班,打破部门、战线分割,实行多兵种作战、全媒体传播;在考评机制上,对调查研究报道加大倾斜力度,并通过当日奖、月度奖、年度奖及总编辑奖等各种手段给予叠加式激励,达到一篇顶十篇、百篇的效果,推动更多采编人员沉下心开展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金钥匙研究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唐冰的“金钥匙”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