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五字诀”做好党媒调查研究

2023-07-04 12:14杭春燕
中国记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百村新华日报冠军

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新时代党报记者要自觉锻造、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这项硬核能力,以真调查、深研究紧扣时代脉动,以扎实过硬的调查研究赋能新闻报道的创新创优,将调查研究的好作风、好成果转化成党媒传播的大流量、大影响,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这一要求揭示了调查研究工作的一般规律,对党报记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领悟其精神实质,结合新闻工作的特点深刻把握、全面践行。近年来,笔者策划主创或参与主创过多组调查研究型深度报道,我们通过磨细调研工作“颗粒度”,增强成果呈现的“饱和度”,努力在“深、实、细、准、效”上取得新突破。

一、“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越是通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强“四力”的首要要求,也是打造精品力作的前提条件。这方面,笔者参与的“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以下简称:百村调研)是一个典型例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周年。在此关键时间节点,走进乡村、采访农民、观察农业,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与实践意蕴。而江苏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东部发达省份中为数不多的农业大省,聚焦其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意义重大。

5年来,江苏乡村振兴取得怎样的发展成就?探索出哪些新的发展路径?乡亲们对未来又有什么期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新华日报社党委和编委会领导下,由总编辑亲自指挥,新华日报推出大型全媒体行动“百村调研”,全面系统展示5年来江苏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用大江南北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变化,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百村调研”由新华日报社联合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开展。在7个月左右时间里,调研人员充分践行脚力,深入到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的100个乡村,对话访谈数百位“新农人”、村干部与“原住民”,同时采用记者+专家+“三农”主管部门等多维视角观察乡村、总结经验、探路未来。

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实情、挖到“真金”。2018年5月到12月,笔者曾带队逐一走访调研省内45家民营“冠军企业”,与45家企业的负责人及一线工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最终推出的《来自江苏45家民营冠军企业的调查》,在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文字系列报道二等奖。

二、“实”,就是听到实话、摸到实情

采访调研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有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真心实意、扎扎实实地开展调研,才能听到实话、摸到实情,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疫情大大增加了调研采访的难度。2022年1月,我们就想启动“百村调研”,然而由于疫情防控,迟迟无法走出去。直到5月疫情有所缓解后,调研才开始试水。面对本年度仅剩7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及疫情的严峻态势,对于如期完成100个村的实地调研,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调研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兵分多路、团队小型化;见缝插针、调研机动化等方式,最终如期完成了采访调研任务。

其间险情不断。最险的一次发生在最后一组调研出发当天:因疫情波及集团、全员被紧急通知取消出差!然而,行程规划已定、采写时间紧迫,加之未来的不可控,心急如焚之下,笔者迅速提出应对之策:紧急调动在安徽居家办公的记者,开着私家车前往乡村采访,同时用自己的手机拍摄视频,这一方案获得了领导的支持,才终于化解了难题。

在对45家民营“冠军企业”进行调研时,我们同样坚持“实”字打头:记者都是直接到企业一线采访。实实在在调研,听到了实话,摸到了实情。比如,调研中,我们发现,极致专注于单一领域精耕细作,是“冠军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但极致专注就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吗?如果要变,又该怎么变?我们也听到很好的建议:“专注绝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企业在坚持初心与匠心的同时,也要兼顾韧性与弹性,既能够在细小领域做专、做精、做优、做特,也要能在适度范围内精准“转舵”,从而尽可能争得最宽广市场空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细”,就是要善于分析、认真细致

在新闻采访调研中,要精心制定调研方案、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采访主题如何聚焦?历经多次“集体备课”和“集中讨论”,调研组最终形成共识——紧扣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任务,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个村紧扣一个关键词进行调研。

□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封面图

调研样本如何选择?我们通过多方信息比对,最终确定了覆盖全省76个涉农区县的100个样本乡村。这其中,既有总书记考察过的镇江世业村、徐州马庄村,也有一批勇立潮头、耳熟能详的老典型,还有一大批原本不太知名、近年脱颖而出的“新秀村”,与此同时也兼顾少量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庄。

采访对象如何确定?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每个村锁定“三个人”——“新农人”、村干部、“原住民”。这“三个人”,正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领头人、见证者。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既可能反映新成果、新进展、新亮点,也可能提出一些困惑、疑问和期待,一定能让调研更辩证、更客观、更真实。

通过“头脑风暴”,调研组还决定对调研稿都配以专家点评,用学者的独特视角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寻策探路,充分体现调查深度、思考锐度以及阅读的延伸度。

随着调研行动接近尾声,我们决定在完成100篇“单村单篇”调研报道基础上再推一组综合调研报道。仔细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新提法、新要求之后,又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科院的专家开展专题座谈。最终,我们打破预设的“人、地、钱”模式,推出了《统筹“新”和“旧”,共筑富强梦——从基层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善用“引”和“留”,共走振兴路—从基层实践看乡村人口流变》《兼顾“外”和“内”,共绘“和美”图—从基层实践看乡村空间重塑》三篇综合调研报告(每篇5000字),获得各界高度肯定。

四、“准”,就是要揭示本质、把握规律

调查研究,不是有闻必录。对于记者来讲,调研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掌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从而让报道更具新闻价值和资政价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访,才能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来自江苏45家民营冠军企业的调查》,以及2022年我们再一次推出的《栉风沐雨这四年·回访江苏45家“冠军企业”》,就是始终秉持问题意识的追问与再追问。

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民营经济“离场论”、实体经济“坚守难”、国际贸易“摩擦多”等多重考验,而彼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依然活跃着一大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第一的民营“冠军企业”。他们为什么能够驰骋市场,为什么历经风雨岿然不动甚至一路飘红?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有针对性地展开对省内45家民营企业的走访调研。

2022年,新华日报再次启动“栉风沐雨这四年·回访江苏45家‘冠军企业’”大型新闻调研行动。四年之后,为什么要策划回访报道?因为,2018年-2022年正是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特殊时段。透过四年“压力测试”的前后对比,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研判:面对超预期突发冲击,“冠军企业”能不能如制度设计所愿更好地闯关过坎?能不能对其所关联的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起到保障和提升作用?危难之时,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帮扶?长远发展,企业更想要什么样的环境?

这不仅是一次特殊阶段的回访,更是一次“全新维度的审视”:通过一个个逆势走强的企业故事,充分证明了创新是“冠军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利器;同时我们深度研析了疫情下受到重点关注的产业链“强裢补链”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作为“配套大师”的冠军企业可在“强链补链”中实现“强”自身“补”全链;此外,报道还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党和政府的所需所盼,不仅可以给遭遇种种不确定性的广大企业攻坚克难带来启发,同时也可以为江苏乃至全国探路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五、“效”,就是要切中肯綮、见到实效

就党报记者而言,调查研究的“效”,主要体现在新闻作品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实实在在影响力。

“百村调研”,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7个多月的时间,除了三篇每篇5000字的综合调研报告外,我们还采写了100篇村庄调查(每篇2500-3000字),并精心制作100个融媒视频,全媒体报道同时在新华日报、“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江苏1号等报网端微联动推出,总阅读量过亿人次。103篇的平面媒体报道规模,也创下新华日报多年来主题报道规模之最。

2022年10月25日相关主管部门刊发专文表扬《新华日报记者迈双脚“百村调研”促乡村振兴》,认为“所写报道既有新闻性又有思想性,对推进这一战略具有一定的资政价值、样本参考。”特别指出,“地处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发达地区的新华日报,能投入这么多人力下乡进行‘百村调研’,这对其它地区的主流媒体应有所启迪和鞭策”。

2022年10月,“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征集展示活动”首批融合精品案例;2002年底,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整组报道和综合调研报告集纳作为学者研究的案头资料;2023年1月,“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大型全媒体行动获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2023年初,江苏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将报道汇编成册作为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材料发给与会代表;近日,这组报道又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文字系列一等奖。

报道还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2023年1月20日,新华日报编辑部收到东台市头灶镇十五灶村15组77岁老党员读者许永恒的来信说:“我是一个农民读者,从2022年7月12日《新华日报》第一版首篇调研到12月19日综合篇收官,对大多数文章都认真阅读,感到文章篇篇、字字、句句都是写在我们农民心里的话。你们联合调研组写的每一篇调研报告内容真实,100篇文章都是写‘新农人’、村干部、‘原住民’,最后专家点评,我们农民看得懂、记得住、收益大……”

猜你喜欢
百村新华日报冠军
抢跑“抢”来的冠军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省母归途有怀
“晋”现龙城美景 “源”是北方江南——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工作纪实
“百会帮百村”合力助脱贫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的四大优势——以海南省定安县“百里百村”为例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