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课赛证”融通推动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教学优化

2023-07-04 15:15赵芳芳蔡景素范晓明黄燕生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思政

赵芳芳 蔡景素 范晓明 黄燕生

【摘要】本文分析“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体系重构策略:紧贴垃圾发电企业工作岗位以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教学策略以探索“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 岗课赛证 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0117-05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按照学科配置与行业衔接、教学与职业标准衔接、教育与产业衔接,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制度体系,推进“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垃圾围城”问题成为制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利用垃圾发电在我国已实践20多年,但仍然面临垃圾发电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的情况。如何对接企业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岗课赛证”有效融通,培养垃圾发电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垃圾处理及发电属于能源动力类的小分支,在“双碳”目标下,垃圾发电运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急需突破。如何在培养垃圾发电技术技能的同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垃圾运维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课程与思政系统育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垃圾焚烧发电运维岗位对应的“岗证”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垃圾处理及分类、渗滤液的处理、垃圾焚烧产物的处理及有害气体的排放、垃圾焚烧发电等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及工程领域,是一门与环境保护、废物再生利用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是解决我国“垃圾围城”难题,推进我国“零碳排放”工程的重要举措。2020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申报国家垃圾焚烧发电“1+X”证书试点通过,教学团队通过提取垃圾发电厂生产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和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开展“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完成了教学资源的初步建设。

一、“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岗课赛证”的生成逻辑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融通难度高;另一方面“岗课赛证”内部体系复杂,教学评价体系去芜存菁困难。具体表现在:垃圾处理及发电运维岗位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职业竞赛的难度、层次参差不齐、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系统的认定与管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侧重“课证”融通,“岗课”融通不够深入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属于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单体项目的用人数量并不大,企业更需要全能值班员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从岗位需求看,垃圾发电厂需要既能胜任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安全专工、锅炉专工等的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协调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北极星环保、北极星电力、北极星招聘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达630多家,处于在建状态的电厂有370多家,根据在建电厂数量,在未来短期内,运营人才的整体人才缺口在22 000人以上。目前学院的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更侧重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1+X”证书(中级)考证,探索“课证”融通模式。“课证”融通中对综合创新能力等素养的考核体现较少,证书中技能考核内容虽体现了垃圾发电岗位需要和技能人员基本素养要求,但大多数垃圾发电企业有自己的岗位需求和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因此企业对“1+X”证书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目前课程主要侧重对“1+X”证书(中级)考证的实践探索,融通过程中对初级和高级岗位能力、职业核心素质的融入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融入还有待深入。

(二)存在“课赛”分离、“岗赛”分离现象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规定,垃圾发电集控运维比赛每校参赛队伍不得多于4支,每支队伍由2名选手组成,因此参赛的学生仅是少部分。另外,根据2020—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的调研数据,取得三等奖以上名次的学生90%进行了停课训练,参赛选手训练内容全部围绕竞赛的理论知识与实操项目展开,训练更注重比赛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对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较差,不符合企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此外,由于垃圾发电厂设备庞大,结构复杂,因此比赛项目基本为仿真操作,比赛受到设备、标准及赛制等的限制,基本上都侧重基本的技能操作,而且项目较为单一,与电厂实际运行环境和要求有一定差距;同时由于受到标准、赛制、硬件等条件的限制,大赛缺乏对电厂变工况运行以及电厂故障的系统性考核与处理,因此存在与新技术、新工艺对接不够紧密,更新不够及时,脱离实际岗位需求的情况。

(三)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教学实施难度较大

根据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高职招生计划扩招100万人,招生范围扩大至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生源更加多元化,因此“岗课赛证”融通体系也需要拓宽对象范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育训并举的作用,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紧密结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以及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对课程设计、培训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构建更加灵活可靠的教学实施方案,满足层次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需求,教学实施难度较大。

(四)课程思政融入存在理论、实践及能力困难

一方面,在“工科”大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容易出现重专业技术技能传授而轻思政融入的倾向,同时由于能源电力行业的思政内容具有碎片化、抽象化的特点,导致专业教师提炼思政内容缺乏准确性、实时性、趣味性。因此,如何将教书育人与知识传播有机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是目前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团队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0%的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存在困难。以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院所设置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和8门专业拓展课程中,仅2门课程获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等其余课程均存在发掘课程中隐性思政元素不够深入、融合思政元素的力度不够强、思政元素的融入缺乏系统性等问题,课程思政难以形成体系,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入能力有待提高。

二、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体系重构策略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重新对接垃圾发电企业行业,确定垃圾发电相关岗位标准及“1+X”证书考证标准;结合岗位标准及证书标准重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探索“岗课赛证”与思政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从根源上打通“岗课赛证”融通的逻辑,进行分层次多场景教学,开展“崗课赛证”与思政融通课程体系重构;开发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使“岗课赛证”与思政融通更加深入。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岗课赛证”与思政融通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结构化“双师”队伍,加大融通的力度。

(一)紧贴垃圾发电企业工作岗位,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

现有的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内容繁杂,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而且包含电厂巡检、工程安装和垃圾发电系统调试,学生只通过课程学习是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为此,教学团队深入垃圾发电企业开展调研,分析提取垃圾电厂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紧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电力体系发展趋势,根据集控运行值班员岗位要求,同时对接垃圾焚烧发电“1+X”证书要求,结合全国高等院校集控运维技能竞赛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并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使课程建设与国家战略、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要求保持同步。团队也对岗位技能需求、“1+X”证书考核标准、竞赛技能点进行分析,将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X”证书及技能竞赛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专业培养的知识与岗位技能目标,并在素质培养目标中融入思政素养与职业素养,探索五位一体课程标准。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要求,团队基于“岗课赛证”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巡检、运行、调整3个模块,具体课程模块重构图如图1所示。

重构课程以职业核心素养为核心,根据学生认知体系及岗位级别,分析各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垃圾发电厂巡检员、集控运维值班员、全能运行值班员的技术技能对接垃圾发电运行维护“X”证书的初级、中级、高级技术技能证书考核标准。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从设备认知、系统操作、运维调整逐层递进,按照协同培养的思路,将“X”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以知行合一为指导,将技能竞赛技能点、“X”证书技能考核点以及企业行业新工艺、规范融入岗位,构建“岗课赛证”阶梯状递进的课程模块。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借助超星混合式教学平台,班级QQ群、微信交流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教学空间;通过分析课前、考前、赛前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及竞赛指导策略;课中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开展互动、考前测试及指导,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实施过程如下页图2所示。

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第一,任务驱动法。以子任务为工作任务,借助话题讨论、新知讲解、技能操作、技能比拼等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第二,角色扮演法。根据电厂实际工作岗位,设定个性化角色。对每组学生按实际工作中的主操、副操、安全员、监督员进行人员分工,并开展技能比拼,让学生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树立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探索“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一方面,教学团队以重构课程章节为核心,深挖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电力工匠等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思政主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思政和思政嵌入课堂的协同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垃圾发电章节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垃圾电厂事故案例教学、小组角色扮演电厂岗位角色、设误教学、情景教学等,合理引入垃圾发电行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通过学生团队协作、要求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获得感。

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垃圾焚烧发电运行与维护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学院从企业岗位工作中、技能竞赛中、“1+X”考证中提取电力工匠、创先争优意识、劳动精神等育人资源,将育人资源与课程进行匹配,使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教学有向度、有力度、有序度,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思政单元设计如图3所示。

以“任务5 灰渣系统启动及运行”为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下页图4所示。

课前,学生观看“随意焚烧垃圾危害”的视频,引导学生形成低碳绿色、节约环保的意识;学生完成预习测验、参与问卷调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在任务导入环节,教师反馈课前结果,学生反思总结;通过结焦停炉案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在任务实施环节,通过理论储备、方案初探、技能实践、综合应用,分别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任务评价环节,通过经验分享培养学生携同进步的精神,提高小组评价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电力工匠精神;在任务总结环节,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后,激励学生参与课后拓展任务及知识竞赛获取学分。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分析垃圾焚烧发电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及技能要求,对接集控运行值班员的岗位需求,融入垃圾发电运行与维护“X”证书标准及垃圾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内容,对垃圾处理及发电技术课程进行课程内容重构。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实践,使课程建设与能源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保持同步,创新了垃圾焚烧发电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以培养能源电力人工匠品质为内核,“技能+素养”并行进行思政探索,通过模块化课程思政的实施,增强了垃圾发电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升了能源电力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创新思政融入的模式也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发挥了课程育人作用,实现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乔茹.电气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21(24).

[2]周香.高职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才智,2021(35).

[3]金海峰,坎香,陈进.“岗课赛证”融通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福建电脑,2022(4).

[4]乔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高职电气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以《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通信世界,2021(11).

[5]向双云,周珍辉.“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2(4).

[6]欧美燕.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7]焦巧.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開发与设计:以《茶艺服务实训》教材开发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8]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

[9]董改花,蒋建强,郭秀华.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课程“变频调速技术”改革探索[J].南方农机,2021(21).

[10]高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6).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垃圾焚烧发电运维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例”(GXGZJG2022B026)、国家级职教团队创新实践性课题研究项目“基于新能源产业学院建设构架下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SJ20201001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芳芳(1986— ),云南祥云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热能动力工程教育教学;蔡景素(1985— ),贵州凯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专业人才培养及技术研究;范晓明(1978— ),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电厂电气运行;黄燕生(1978— ),广西宾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热能发电技术教育教学。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程思政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