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07-04 07:44:49胡争光吴亚飞马林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

胡争光 吴亚飞 马林

[作者简介]胡争光(1973— ),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吴亚飞(1985— ),女,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林(1999— ),女,湖南省岳阳市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互联网+”背景的驱动、大数据生态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创新,为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也使其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基于经济理性视角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式和五大发展理念,从微观教学层面探讨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强调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面向市场,打造继续教育品牌;重塑教育质量观;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标准;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办学主体监管;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实践。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2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2-0038-06

Abstract:Driven by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ecolog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but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Input-Process-Output" model and F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micro-teaching level. It emphasizes tha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must be people-oriented that can meet needs of learners, and build brand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which are market-orient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must be reshape. Formulating teaching standards for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high quality teaching staff can be helpful.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o school running subject and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path; Cultural value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继续教育尤其是高等继续教育是面向成人的职业后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继续教育使人们不断获取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知识,是对各类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拓展和能力提高而形成的一种高层次追加教育。目前的高等继续教育包括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类,其中学历继续教育是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包括高等院校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非学历教育是指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如企业培训、技能培训等。

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已经形成覆盖面广、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办学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由此高等继续教育也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为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互联网+”背景的驱动、大数据生态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创新,一方面为高等继续教育突破时空界限、持续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一方面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整理分析,有利于促进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教育事业落地生根,促进新发展格局覆盖到教育行业。

一、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模式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1]教育的高质量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高、获得感强,以及教育的发展要为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等继续教育是否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着以成人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影响着“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完成。胡争光,等.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陜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2).

而目前我国在教育质量评价上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人文主义视角的学习者中心模式。该模式根植于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的理念,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将教育作为个体的一项基本人权,强调以学习者为本,将促进学习者学习放在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心地位,高度强调任何“缺乏对人权强有力的、明确的尊重的教育系统不能被称为高质量”。二是经济理性视角(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式。该模式采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观点,关注教育投入的效率,追求教育产出的质量及教育系统的绩效,其基本假设认为教育质量是由一系列投入要素,包括学习者、课程、教师、学校等以及其他背景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多维社会互动模式。该模式体现的是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融合的观点,强调教育是公共产品,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互动及不同诉求,强调相关背景的重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继续教育要实现从办学理念到发展战略,从办学模式到体制机制,从办学形式到教育对象等多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要求,加快改革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结合经济理性视角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式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借鉴2021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制并发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本文尝试将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分为教学效率、教学创新发展、招生水平、办学绿色发展、办学开放共享发展、政府支持等六个维度,构建出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根据2011-2021年教育部披露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来看,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本专科招生人数近十年来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218.51万人上升至2021年的378.53万人;毕业人数从2011年的190.66万人上升至2021年的277.95万人。尽管高等继续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毕业人数仅占高等学历教育毕业人数的25%,高等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致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仍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

1.以知识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随着终身学习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公众逐渐产生了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以知识授受为主的功利性特征仍较为明显,尚未形成真正的能够反映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以学费收入为主的继续教育。

办学机构受制于学费标准多年不变,存在与市场脱轨,教学资金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办学质量难以提升等痼疾。加之部分学校任课教师为高等院校教师兼任,其学术经历导致他们难以避免地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习者获得职业技能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以照搬照抄为主的教学质量难以回应学习者的诉求。

虽然国家对高等继续教育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高等继续教育发展,但是事实上高等继续教育相关研究与实践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尤其是高等继续学历教育,因与本专科教育模式趋同,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直接照搬照抄高等院校教育;高等非學历教育则以专题讲座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非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活动之间普遍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经济盛行的当前,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质量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办学机构缺乏对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定位的清晰认知,缺乏对各行各业学习者教育诉求的深刻把握,缺乏对多元主体的尊重,也难以回应学习者内心真实的学习诉求,无法体现继续教育的独特教育价值。

3.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的生源地空间分布难以实现教育发展的均衡。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民众的基本诉求。然而目前就高等继续教育本专科教育而言,毕(结)业生数最多的地区通常是 GDP 排名较高和人口数较多的地方,如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湖南;宁夏、内蒙古、海南、西藏、青海作为 GDP 排名较低的地区,其毕(结)业生数也是最少的五个地区。另外高等继续教育办学布局存在着不合理、不平衡的现象。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0 所左右,但高等继续教育院校仅为265所,且多聚集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而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高等继续教育院校数量不到全国院校的10%,且西藏地区更是没有开办成人院校。

4.以“参照-借用”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和推进高等继续教育发展,但是从行政管理看,我国高等继续教育仍普遍存在着立法缺位、政策缺位和监管缺位的现象。立法上,我国没有独立的《成人教育法》,对高等继续教育的管理一般是参照、借用《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政策上,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教育支持性政策和扶持性措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并没有获得对等的支持性政策。直到近5年来,高等继续教育关于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指引性规定才逐渐增多。监管上,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三大主体。[2]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中专学校、各类职业学校、大专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也进入到高等继续教育领域。高等继续教育到底应纳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监管范畴还是纳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监管范畴,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且至今未有定论。而大量缺乏资质、办学能力不足的办学机构的加入,在增加了办学机构多元性的同时,也使得高等继续教育主体的管理处于混乱失序状态。除专职的成人学校之外,有些办学主体甚至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副业,对高等继续教育投入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落后。

5.以线下面对面为主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赋能教育的需要。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应用,促使各行各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响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成为高等继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在新兴信息技术运用上仍有较大脱节。许多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方式为主,尚未搭建切实有效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开辟线上线教学方式的融合模式;有的高校虽已开通线上教学通道,但线上知识课程仅是对全日制课程的移植,并未给继续教育模式带来质的改变,难以应对新时代学习者多样化学习诉求;多数教师只是浅层次地运用PPT课件或者影音工具进行授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待开发。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媒介的利用,缺乏对专业领域动态知识的捕捉和传授,缺乏大数据时代对学科前沿信息获取渠道的传授,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陈旧,遭到教师和学生的诟病。[3]

三、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当代人发展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包含着全体社会成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蕴含了塑造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换言之,高等继续教育必须跟随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更加重视社会整体和成员个体的不同需求,做到社会整体和成员个体需求的对立统一。

1.立德树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高等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于成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身心发展需求,关注其对于学习内容的多样化需求,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个性化地对不同学生进行培养;要多关注新兴产业、新岗位对社会成员的需求,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4]同时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算法,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强化对教学环节的把控和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避免走入“普教化”的误区,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促使新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

2.面向市场,探索高等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

市場机制能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继续教育优质发展,满足学习主体的要求,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在面对市场办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开展办学互动过程中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在项目研发上,高等继续教育的项目研发要结合社会热点,提高课程设计的针对性;要在尊重学员意见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在市场作用发挥上,高等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可以参考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产品营销。例如科特勒的6Ps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在学生服务和管理上,高等继续教育办学机构需要平衡好学生身份的二重性,一方面严肃教学纪律,严格把握课程要求,把控好学生毕业或者结课的考核;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消费者的特点,个性化、人性化地做好学员的服务工作,避免僵化刻板。

3.提质增效,重塑高等继续教育质量观。

高等继续教育虽具有市场属性,但教育属性才是其根本属性。高等继续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高等继续教育质量观,同时必须遵循管理规律。在教学标准上,高等继续教育应秉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这一价值取向,形成统一的入学条件、学制、毕业条件、学分制度等方面的教学标准并加以规范,进而创造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管理体制上,高等继续教育应坚持以“立规矩”为基本原则,统筹设计学分认证标准、毕业学分要求、学分互认机制,对专业适用范围、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界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进行明确指引,对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进行总体规范,对教育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提出指导性要求。与此同时,要以核心素质为依据,完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充分展示出高等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包容性和前瞻性。

4.因地制宜,促进高等继续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继续教育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采取管理措施。一方面,高等继续教育应发挥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如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优质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办学机构以及更加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些地区可以在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学科质量、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进而推动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高等继续教育应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办学水平,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些地区可以利用开放的优质资源,改善办学环境的劣势,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如通过与优秀的办学机构合作的方式,吸取优秀的办学经验,从中提炼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5.强基培优,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则明确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需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该聚力于两个突破:一是师资队伍质量的突破。为保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必须通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加强在岗师资培训、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措施提高高等继续教育师资的整体学历水平。[5]二是师资队伍规模的突破。在“互联网+”背景下,师资规模不足的办学机构可以通过共享各自本校内的名师课程、聘请优秀教师共享优质师资、引入非高校师资力量等举措提升师资队伍水平。[6]

6.统筹兼顾,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高等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即面向市场需求提供服务,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需要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得高校与消费者自主达成合作。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高等继续教育 “育人”的公益性特征,使其必须承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育人的使命与职责。对于高等继续教育办学主体来说,要严格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实施“归口管理”,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职能,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学科院系等承担办学职能,各院系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办学,继续教育学院与专业学院分工合作,互动共赢。在这种模式下,归口管理是主要目的和目标要求,管办分离是基本原则与表现形式。而将多元化办学机构各自的优势转化为学校继续教育整体优势,既完善了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又提高继续教育风险抵御能力,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建设和声誉提高。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建立办学质量抽查和评价机制,强化教学工作指导和监督,依法依规开展办学评估检查工作;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追责机制,依法依规处理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罚,确保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环境风朗气清,保障高等继续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7.数字化赋能,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实践。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要求”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高等继续教育现代化,促进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实践,通过尖端技术,实现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打造“互联网+继续教育”大平台。专业设置上,实施以市场当下和未来需求作为主导,做好前瞻性预测分析,保证专业设置的有效性。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MOOC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推进高等继续教育精品课程、教学实验平台等开放共享,推动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教育资源,积极运用企业和高校的虚拟资源突破传统课程教学、突破统一入学、统一上课的齐步走模式,引入钉钉、腾讯会议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增加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学手段上,加强师资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深度运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和合作服务,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与评价、质量监管体系,形成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30) [2021-03-06].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1/03 /content_5556991.htm.

[2]黃健.高质量发展高等继续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终身教育研究,2021,32(02):9-12+19.

[3]孙磊.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建设[J].继续教育,2018(8):11-13.

[4]胡慧晶.机遇与转型:新常态下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69-71.

[5]刘容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危机与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23(02):6-10.

[6]刘鹏,等.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02):51-65.

[责任编辑 李 帆]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09:08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