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 揭秋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戏曲传播逐渐以数字媒体为主要载体,不再单一地以传统固定舞台的形式呈现。文章围绕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发展、传播戏曲及琼剧展开论述,为琼剧文化传承、弘扬提供借鉴。通过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了中国戏曲及琼剧的发展现状、数字化转型趋势及传播策略。自媒体的兴起,对于古老的琼剧艺术来说,迎来的是新的发展机遇;琼剧需要搭载最潮流、关注度最广泛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高效、灵活的互动传播形式,把琼剧文化推广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认可,使琼剧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戏曲数字化;琼剧影视化;戏曲文化;保护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1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三级导师制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教学创新探索——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影视编导专业为例 ”(项目编号:Hnjg2022-4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吕永(1983—),男,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华研究专业博士在读,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与产业、影视编导与创作;揭秋云(1985—),女,硕士,海南医学院团委组织宣传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宣传、电影心理学、创新实践教育。
不管是哪个层面来看,戏曲影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有被创造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戏曲数字化是将戏曲和数字传媒进行融合,所得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于新媒体发展,使得戏曲数字影视有了更多的观众,传播的范围也随之更加的广泛[1]。戏曲是中国的国粹,琼剧则是海南省的地方国粹文化,国粹必须得以传承,特别是在今天海南自贸港文化大发展时期,更是不能让海南独有的琼剧文化被人遗忘,琼剧的数字化发展将为琼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一、戏曲的传播形式与琼剧发展现状
(一)戏曲的傳播形式
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中国汉族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念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从古演变至今主要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他各种省份也有自己的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从古至今,远离故土家乡的人曾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形式。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口口相传。传统的戏曲表演主要是在既定的舞台上展演,民众在台下赏戏。这种传播模式直观性比较强,但是舞台固定不变,赏戏群体的观看区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他地域的人无法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戏曲的传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文本戏曲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丰富满足了戏曲的社会传播需求。
(二)琼剧的发展现状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海南省海口市、定安县等地方的传统戏剧,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如今琼剧展演观众寥寥无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观念转变,导致琼剧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年轻人离戏曲渐行渐远,选择了电影、K歌、剧本杀等新兴的娱乐体验。传统戏曲离社会时尚渐行渐远。目前琼剧的展演主要依托海南省市琼剧团,琼剧队伍整体素质不够理想;演出市场不景气,体制滞后,观念老化、人才匮乏、缺少精品力作等原因造成了琼剧发展遇的瓶颈,根据调查分析,琼剧发展目前主要面临以下的问题:
1. 资金困难
琼剧因为关注度相比于电影、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社会关注度少,政府主导性过强,投入力度较少。
2. 内容陈旧,缺乏原创
互联网自媒体网民时代追求的是“新鲜”,讲的是时效,内容设置须新颖。在自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传播对传统网站有不小的冲击与分流。加上琼剧内容老套,管理者没有及时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琼剧的热点进行创新,导致戏曲内容陈旧。只是单纯回顾赏析以往戏曲作品,对传统琼剧文化与当下观众兴奋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不做观察、没有深入研究,制约了线上琼剧内容的创新。目前对于琼剧相关网站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网络转载或者一些投稿,原创内容和创新内容奇缺。例如对于陈素珍等琼剧名家的经典收藏、历史回顾以及新剧目、新信息的传递存在少、慢的现状。
3. 传播形式老套,缺乏趣味
现有的网络琼剧资源形式过于陈旧,无论音频、视频,还是文献,多是较老的展演版本和书籍资料。一方面视听的清晰度受到一定影响,不便于受众享受戏曲美感;另一方面,琼剧传统的展现方式阻碍了现代人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4. 缺乏互动
互联网上的琼剧传播不够灵活。“互动”是互联网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征,利用互联网从事戏曲传播也应注重开发网络管理者与网友、网友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实现戏曲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渗透。总体来看,网站戏曲传播的互动比起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还是不够新潮。网络平台组织者对于网友能动性的号召力不够。如网站、微博、论坛中关于戏曲传播跟帖互动缺乏鼓励引导。很多琼剧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只是做好了一些戏曲信息资料的发布工作,对于后续的琼剧网民接触之后的互动与反馈多是任其自生自灭。缺乏有效的组织与调动,网民的积极性自然调动不起来。
5. 人才奇缺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在琼从事琼剧人员存在从业人员量少,各工种从业人员文化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由于行业不景气,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队伍涣散,琼剧整体行业恶性循环严重。
二、戏曲数字化的模式
(一)戏曲数字化影片
戏曲影片艺术和影视文化的融合表达缔造了戏曲影片的一种新传播模式,现代数字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戏曲影片的全新发展。事实证明,不断进步的科技、声效、画质结合优秀的故事题材,这种融合传播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2]。戏曲电影随之发展出多种影视类型,电影的时尚传播模式也随之出现在戏曲艺术传承上,使得戏曲散发着国粹文化的新魅力,海南的琼剧电影《圆梦》便是很好的证明,琼剧电影化尝试不仅使传统琼剧在一定范围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使传统琼剧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 “戏” “影” 融合
影视里面的戏曲元素一直丰富着电影里民族文化情节的表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这种充满着民族气息的国粹文化表达将是永久的[3]。富含戏曲元素的影视除了创建了一个传播渠道外,也赋予了影视剧情节与视听审美的丰富性。比如《霸王别姬》《大武生》等这类影片中,戏剧元素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就,让广大中外民众看到了京剧的魅力与艺术之美,民众的观影回馈又使得创作者对电影的戏剧化元素表达有了进一步的自我提升,两者融合互相促进。
(三)戏曲的电视节目化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播,标志着电视戏曲逐渐走向频道化专业化的道路,也为全国性的电视戏曲大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传统的戏曲艺术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找到了更多的知音,许多青年观众通过收看戏曲频道的栏目,接触到了戏曲,进而喜欢上了戏曲,推动了中国传统戏曲自身的革新和发展,许多地方电视台如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等设立了很多戏曲比赛,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平台展示自己,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表演。这也是戏曲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又一次发展,戏曲的电视栏目化成了传承历史和保护艺术的景观,也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戏曲体验。
(四)戏曲与自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为戏曲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和传统电视和纸媒相比,新媒体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影响辐射范围,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已经从过去的实体网站逐渐发展成为移动数字媒体。戏曲自媒体是以移动数字终端为载体,通过无线数字技术与移动数字处理技术,运行各种互联网、平台软件及相关应用,以戏曲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戏曲信息和提供戏曲信息处理功能的媒介。当前,移动数字媒体的主要载体以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为主。从门户时代的“专业传播”到今天“平台重塑,个人崛起”的众媒时代,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可以用移动媒体来替代,“无移动不新闻”已经成了当下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互联网接入20多年来,近8亿网民活跃在网上,每天产生300多亿条信息,约6亿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短视频行业的日活跃用户总数已达到10亿之多。这给文化传播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传统的电视媒体、报纸都将被取代,前互联网时代“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被“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所取代。手机上现有的戏曲传播类型主要有:戏剧展演、戏剧研究、戏剧批评。梨园频道、河南电视台以播报节目预告、行业动态、观众互动交流为主题。梨园精舍、学苑出版社以文献出版、搜集整理戏曲文化资源为主。幕间戏剧,以推荐分享好戏、发表剧评为主。近几年随着自媒体平台的繁荣发展,手机可视化发展,抖音短视频等自媒体高速发展,也为传统戏剧文化铺开了践行先河,出现了《戏曲多多》等系列短视频、抖音自媒体[4]。
三、数字化背景下琼剧保护与传播对策
面对目前海南琼剧文化存在的“积贫积弱”的社会问題,琼剧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粹要传承发扬光大,势必要革新。全球数字化大发展背景给琼剧发展现状给予了新的思考。虽然琼剧之音等极个别网络媒体已经持续在上传推广琼剧表演短视频,但仅限于传统上传,互联网的媒介特征并未很好地应用于琼剧的传播,戏曲文化的精髓也并未通过互联网得到有效的体现,互联网、短视频的传播优势与琼剧文化的颂扬传承并未完全结合,这是琼剧在兴盛的互联网时代并未很好地传播的重要原因。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特长以彰显琼剧文化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全社会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经过考察调研,对于琼剧的数字化传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作共赢、回归市场
寻求合理的盈利模式,寻求市场生存、进行融资。琼剧相关组织应多方位与政府,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争取支持,解决人力资源及资金瓶颈问题,探索市场资本注入的主动性和灵活管理机制。
(二)重视创新
传统琼剧影视化与数字化的发展传播,势必会打破琼剧原来固定舞台的传播模式。从海南琼剧乃至我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早期出现的实地演出戏台,到后来的广电影视媒介、网络媒体等平台都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国粹文化戏剧向着更广泛的天地行走,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戏曲电视栏目等多种戏曲传播形式与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但这远远不够,琼剧的自身创新更是重要,琼剧的创作文本题材的选取,戏曲故事的策划设计、演绎如何切合网络新媒体的视觉表达等等,都需要系统性地创新设计以取得观众的认可。
(三)积极交流互动
网络传播平台的价值在于互动,戏曲媒体传播的根本目的在于创作者与受众者的互相交流学习。展示交流推广是网络传播平台最大的优势,交流互动是琼剧深入发展传播的必要措施。首先,打造便于受众参与的琼剧传播平台。无论在互联网平台、微博平台,或是自媒体短视频或是抖音平台,从策划之初就考虑交流平台功能的完善性和便携性,重视设计界面视听表达的艺术性,重视对多群体观看的吸引性,增加信息量的广泛性,考虑传播平台与专业戏曲网站对名家微博、对琼剧研究平台等相关联信息的互补对接等等,这不仅能增加平台戏曲信息量,还尽可能人性化地让琼剧爱好者有更多获益,当然最终是更加稳固扩大琼剧在广大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其次,琼剧平台的发起与组织者应肩负己任、主动引导琼剧推广团队与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积极回应琼剧受众者的提问、围绕问题开展探讨、营造热闹的琼剧网络氛围,引导更多的人了解琼剧、参与琼剧、推广传播琼剧。平台组织者应多策划线上线下结合的琼剧论坛、沙龙、展演、研讨会等活动,引导民众齐心协力为琼剧的深入发展作贡献,推动琼剧文化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琼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琼剧从业教育、培养琼剧创作演绎专业人才。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琼剧专业人才,目前在琼的琼剧人才主要服务于社会展演,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主要靠收徒,个别中职学校与大专院校开设了琼剧课程与琼剧研究中心,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政府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学校要联合开展琼剧的职业化教育,开办专业,从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吸引优秀琼剧艺术家走入学校,开展琼剧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培养琼剧专业人才。如海口市琼剧团陈素珍、张建雄等琼剧名家走进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一方面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播了琼剧,另一方面促成了学院与琼剧院成立了琼剧文化传播中心,导师工作坊,琼剧名家、文学、传媒教师带着学生整理琼剧文献资料,开展琼剧文化保护研讨会,撰写琼剧论文,拍摄专题纪录片,高校人才的优势为琼剧文化的发扬光大起了一个好的开端。还要提升在琼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增加从业人员的工作细分,做到术业有专攻,提升整体琼剧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功底。另外积极吸纳岛外优秀人才。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琼剧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吸引知名琼剧研究团队来岛创作研究挖掘琼剧艺术,培养琼剧艺术人才。
(五)加大对海南现有琼剧资源的宣传力度
海南的国粹琼剧资源虽然历史悠久,但推广传播度却不高。网络媒体兴起前,传播区域主要在原始固定场地推广展演,互联网自媒体兴盛起后,琼剧受到了新兴娱乐模式的冲击,受众日益减少,各方面的发展滞后使得琼剧的发展传播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但也要看积极的一面,有优秀的琼剧艺术家在,也有优秀的琼剧电影在创作推出,对这样宝贵的琼剧资源,倘若能够引起重视,做好推广宣传,使其逐步走入市场化,势必可以带来巨大的琼剧经济文化效益。在调研中许多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都有同感,要借势做好海南琼剧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制订全套的宣传方案,认真梳理、包装琼剧与相关产业相融合的元素,及时推出琼剧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琼剧中的美来自美丽的海南,增加海南的知名度。
互联网自媒体的兴起,对古老的琼剧艺术来说,迎来的是新的发展机遇和传播渠道。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度广,形式灵活、传播成本较低,搭载这个平台,借助这种优势,从小众群体的艺术欣赏形式,慢慢转变,开始影响到各年龄层、各区域的人群。适应新媒体时代,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平台、诞生的琼剧影视、琼剧动漫等新形式的戏曲表演模式,为琼剧的多样化、立体化地发展、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
参考文献:
[1] 陈文仁. 浅议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J]. 大众文艺,2015(17):166.
[2] 王达亮. 数字化技术视阈下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研究[J]. 大众文艺,2021(24):120-121.
[3] 许馨,刘宗元. 论戏曲影视化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J]. 大众文艺,2015(15):179.
[4] 邱华青,胡静. 短视频背景下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 艺术品鉴,2022(26):40-43.
[5] 黄尧,田力. 新媒体时代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策略——以戏曲微信公众号为例[J]. 当代戏剧,2017(06):46-48.
(荐稿人:胡凯,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