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来,一阵细雨落在窗台上,一片花瓣飞向窗边的瓷瓶,飘进瓶口……
那天,我走进木屋,在店主的指引下制作瓷瓶。我围上围裙,坐在一张木凳上,让店主先教我拉坯。首先要浸湿双手,再用指腹推出泥坯的形状。我心急,手上的力度不觉大了一些,泥坯像一个失去平衡的舞者,歪斜着往一旁倒去。我没有领悟拉坯的要点,连着拉废了好几个坯。店主见状,走过来说:“拉坯啊,是个细致活。你的动作要慢,手要稳,力度要轻,切记不能心急。”
我听着店主的指导,轻轻地用手揉捏着陶土,泥坯开始有了形状。可我盯着泥坯久了,竟开始分神,手上渐渐使劲。等我回过神,泥坯早已没了刚才的形状,几乎化成一摊暗黄的稀泥。为什么一直做不好?我心里开始打起退堂鼓。这时,我往旁边的架子上看去,只见一尊青花瓷瓶摆在架子上。它釉面均匀,外形看起来简单雅致。正午的阳光投在青花瓷瓶上,为它洒上了一层细碎的金粉,使它看起来更添一分华丽。我望着这尊青花瓷瓶出神,不禁想到它是如何浴火重生,如何在高温中被烈火磨砺得坚强细腻。我有些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时间和耐心能诠释这一切。于是,我重新拿起一块泥,在温水中浸湿双手,慢慢把泥坯扶起来,虎口一收,一个小口大肚的花瓶便有了雏形。
太阳微斜,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身上,也照在我额头渗出的汗珠上。一个花瓶总算有了大致的模样,我拿起一把刀片仔细修整它的形状。最后,我在瓶身上涂上釉,放进炉子里,用烈火淬炼它。
花瓶从炉子里出来时,已经和刚才的模样大不相同,它从一块黄泥蜕变成一尊精美的瓷瓶,瓶身上还带着火的余温,洁白如玉,击声如磬。
阵阵细雨落在窗前,打湿了窗边的瓷瓶。良久,我才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我抬手抚摸瓷瓶,想起那天瓷瓶在烈火中受到的淬炼,还有它出炉时细白如雪玉的模样。
(指导老师 覃雨晴)
【点评】陈奕好同学运用翔实生动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回忆了自己一步步从拉坯塑型到成功制作出一个瓷瓶的过程。虽然在制作瓷瓶時遭遇了挫折,但作者领悟了要经历时间和耐心的考验,才能收获成功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