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牙
潘天寿(1897—1971),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他的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大气磅礴,具有摄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
1897年3月14日,潘天寿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出身书香世家的他,自幼酷爱文学和艺术,14岁开始拜名师学习中国画和书法,后来赴日本留学,接受西方绘画和美术教育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返回祖国,参加了全国美展等许多展览,成为中国现代画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潘天寿的画作先后在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出,享誉国际艺坛。
潘天寿的创作涉及中国画、书法和篆刻等多个领域,其画作以笔墨独特、构图新颖、色调清新而著称。他在笔触、线条、形象、色彩等方面都有獨特的表现方式。同时,潘天寿的艺术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构图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笔墨独特是潘天寿画作的特点之一。从他的众多作品可以看出,他作画的独特性是笔墨。他常常在作画时使用鱼尾笔,画出来的作品线条流畅,富有变化。潘天寿在墨渍浓淡、笔触轻重上的运用,形成了一种丰富而有力的笔墨表现方式。他的画作在墨与水的交融上具有极高的技巧。
构图新颖是潘天寿画作的另一个特点。他认为中国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要注重表现绘画对象的神情和气韵,因此在构图安排上、在线条的组织运用上、在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要注意气的连贯和势的动向转折。气要盛、势要旺,才能让整个画面呈现出蓬勃灵动的韵味,达到中国画特有的生动性。潘天寿的画作构图严谨,整体感强,古朴却不失现代感。他常常采用奇特的角度和视角来构图,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色调清新是潘天寿画作的又一特点。他的作品以淡雅的色彩为主,色调柔和、清新。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极少的色彩来表现极致的美感,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不仅呈现了传统的中国艺术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构图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除了画画,潘天寿在书法上也是独具一格、卓尔不凡的,称得上是专业的书法家。他最擅长的书体是行草,其次是篆隶,楷书较少见。他偏爱更适宜抒情的书体,以抒发他雄肆奇逸的审美理想,展现阳刚的美感。
在社会剧变、思想激荡的时代,潘天寿坚守自己认同的传统书画的精神领地,可以说他是中国画的守望者。他沉雄博大的创作风格、奇崛伟岸的书画作品,无可争辩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