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讨

2023-07-04 14:11:46豆改加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意义问题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发展大国,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少数民族文化可以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添加了浓厚的一笔。长期以来,我国都大力号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始终陷于僵局而无法获得突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的新媒体技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目前来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力量甚至一度超过了传统媒体。文章首先简要阐明了我国大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随即结合文化传播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策略展开一系列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性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051—03

引言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之外的五十五个民族均被统称为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的人口相对较少,加之受到地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在我国不断强化自身民族文化自信的文化发展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对其文化的传播问题已经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且便捷,对于媒体信息的接收也不再局限于电视机与广播的方式,只要具备移动终端设备及网络,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媒体信息。这种媒体环境的形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希望,但是也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实践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还需加强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探索,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向而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深入进行,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辟更多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从而使更多人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并将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展示给全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色彩。

一、以新媒体技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概括地讲,我国大力展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促进少数民族良好社会形象的形成。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结构,对其文化展开广泛传播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全民族人民对各族文化获得正确而全面的了解,并在其他民族中树力各个民族的个性化民族形象。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各种网站及短视频平台等媒体方式均可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这也为少数民族社会形象的建立提供了更多机会。其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1]。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由于传播途径受限而使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流失,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任务刻不容缓。而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率快等多重优势,可实现文化资源的多方收集与整合,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在利用新媒体途径展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带动各族社会与经济的联动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过于单一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传统媒体行业虽然对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展开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工作,但是这种传播方式通常是附带在某些新闻、访谈等类型的节目中的,虽有所提及,但是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在节目中通常是一带而过,文化传播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居民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媒体行业虽然开始了以宣扬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栏目,但是栏目从题材筛选、确定选题到策划采访、编辑报道,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记者完成,最后以新闻、图片或者广播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媒体方式下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阐述并不够全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二)少数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

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下,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快捷性和受众覆盖面广以及传播者准入门槛低等特点,导致新媒体不只是单纯传播信息,而是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中被加入过量的商业化元素,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商业化特点。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被添加了很多商业性的成分,甚至直接忽视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彰显,必然会影响人们对于文化内容正确理解。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实际效果较差

虽然我国部分媒体工作中将媒体栏目制作方向锁定在了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且相比传统的媒体方式收获了较好的媒体效应,但是通过节目的收看后只是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层,而无法对栏目背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了解[3]。当前虽然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并且扩大文化覆盖人群,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最终使得原本在外界眼中就颇具神秘色彩的藏族文化在大众的认知中只停留在猎奇的程度,而这并非是文化传播的初衷。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一)创新文化传播途径,建立多元化传播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可利用的渠道方式较多,各种渠道所适合承载的文化内容也更具丰富性。基于此,广大媒体工作者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问题,明确新媒体技术对于文化传播的应用优势,从多角度入手开辟多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建立多层面的少数文化交流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

1.多种新媒体技术平台联动

目前在我国媒体市场上热度较高的新媒体技术平台较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特点及受众群体等制定针对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主题栏目,并在对应的新媒体平台投放[4]。例如,建立以宣扬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定时为粉丝推送有关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文章,也可以以单个民族文化内容为主,进行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轮番推送,保证文章的特色性、内容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同时尽可能多地附带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图片等素材,提高文章的阅读率,从而吸引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通过微博的方式投放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文章、短视频等,同时,还可以将各地区所举办的有关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内容投放在微博官方账号中,以这种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受众了解、喜欢少数民族文化,并且通过素材的赏析而深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精神与内涵。除上述新媒体平台之外,还有很多比较受大家欢迎的新媒体栏目,这些均可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2.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线上书店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也在变化,对于信息的接收途径随之改变,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线上信息的获取已经成为人们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常规方式之一[5]。基于此,我国可以充分迎合人们的媒体信息阅览需求而打造线上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线上书店,借此为人们提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读物,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碎片化时间来摄取少数民族文化,在阅读中了解更多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文化以及各民族风俗习惯等知识。

3.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多媒体博物馆

除上述途径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取得良好的沟通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动态化的多媒体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利用3D影像技术、数字化虚拟技术等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匀速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少数民族摆设以及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场景等等,使人们能够在新颖而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中获得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从而获得深刻的少数民族文化感知,从而达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6]。

(二)建立文化产业链以强化文化传播效果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相关活动的支持,但是一定要把握文化传播与商业元素之间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将文化传播活动过度商业化而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质量。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在开发与应用上有着巨大潜力,既要做好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要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传播平台。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同时,必须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力度,让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助推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个体化传播模式,深刻文化认知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网红经济”为代表的个体化传播成为一种主流传播模式。如李子柒短视频的火爆出圈便是源于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和鲜明形象的“网红”——李子柒。她以恬静悠然、泰然自若的古风形象成为现代都市人眼中一抹独特的风景。受众在观看她的短视频之后,不仅记住了她的视频内容,而且记住了她的人物形象。新兴传播技术长足进步,“沉默的个体”正逐步被时代唤醒。借助传播技术赋予的权利,帮助这些个体在互联网时代生根发芽并成为活跃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何尝不是一条全新路径。传统的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由于媒介形式的特殊性和传统性,其聚焦的角度往往在于群像式的民族文化。这类传统媒介形式所承载的少数民族文化往往精神内核大于生活性刻画,群像性大于个体化叙事,其结果便是受众面狭窄,所表述的内容与普通受众脱节,缺乏生活化的气息,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以短视频为媒介的传播新模式,让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积极围绕个体进行叙事和传播,以地区中的某一代表人物作为传播主体,由其生活写照表现整体性的少数民族文化[7]。其所体现的是有个体风格、个体内涵、个人情感的鲜活故事,传者与受者的地位更近于平等,受众更愿意接受或去评价饱含烟火气息的视频内容,而不是高高在上相距甚远的文化艺术和晦涩的精神读物。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应顺应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规律,把握新媒体用户的信息接受心理,不断开拓新媒体平台中的传播空间。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想要更加高效地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必然离不开优质人才的支持。少数民族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新媒体技术素养的提升。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体活动过程中,传播者作为内容生产和信息传递的核心人物,在掌握媒体工作岗位基本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自身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并且对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方法展开持续性的学习,使自身升级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实用性人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任务[8]。媒體企业也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与深造,使其能够掌握更多先进的新媒体工作理论、技术方法,并且形成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工作思维。除此之外,在培训活动中还可以对其他类型的文化传播媒体栏目进行适当借鉴,打造独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IP 形象,形成个人风格,树立文化品牌,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展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四、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各少数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而成的文化精髓,更是各少数民族从产生、繁衍、迁徙、生产与生活这一系列活动的真实写照,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精神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带来了新希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尝试多元化途径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格局,从而使更多人接受、了解、喜欢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并且在传播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少数民族文化感知。

参考文献:

[1]杨锐冰.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破局——基于李子柒短视频的启示[J].视听,2022(6).

[2]刘小莞.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11).

[3]朱振华.自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播发展新思维[J].新闻传播,2022(11).

[4]陈杏清.媒介变革赋能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基于龙州歌圩文化的田野研究[J].艺苑,2022(1).

[5]刚措.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20(18).

[6]孟容静.新媒体时代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傣族文化为例[J].新闻传播,2019(16).

[7]覃爱媚.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基于仪式化传播视角[J].传播与版权,2019(5).

[8]刘畅,李影影.融媒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2).

作者简介:豆改加(1993—),男,藏族,青海共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意义问题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义的一天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演艺科技(2016年4期)2016-11-16 08:20:21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07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璧琮原始意义新考
古代文明(2012年4期)2012-10-22 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