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草原面积广阔,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大多分布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疆地区,基本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因此牧草资源成为草原地区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草原牧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牧草种植技术要点和饲草饲料加工技术,以期为草原地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牧草;种植;饲草饲料
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7731(2023)09-0106-04
草原地区以畜牧养殖产业为主,该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草原牧草种植水平,完善饲草饲料加工工艺,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生产加工是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牧草种植技术获得优质的饲草,为饲料加工产业提供优良的牧草资源,同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不仅是实现草原种植业、养殖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关键。
1 发展草原牧草产业的重要意义
草原牧区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我国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优质高效的牧草种植技术是促进我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草原牧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地区,牧草基本都是自然生长的天然牧草。由于草原大都处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常年处于低温寒冷气候当中,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再加上对草原资源缺少有效的保护,草原沙化、退化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与方法,提高牧草产量,修复草原退化、沙化的草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同时还能给当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1]。
2 草原牧草的种植
我国牧草种植产业生产能力较弱、品质较差、性状不突出,不仅自身发展水平较低,还对下游相关产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牧草种植中应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科学选种,并做好种植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提高草原牧草种植水平,推进我国牧草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2]。
2.1 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我国草原面积接近4 亿hm2,受传统种植方法、种植思想的影响,草原牧草种植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时期牧草种植应引进先进的理论,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积极探索优质牧草种植新模式。比如,宁夏地区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探索了优质牧草“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当地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号召牧草种植大户将冬闲土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黑麦草,形成了“黑麦草+玉米青贮”的新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率效率,解决了下游产业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填补了以往只有秋季才有新鲜饲草的空白。在“一年两熟”模式下,牧草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
2.2 构建牧草良种培育体系
选择优质牧草品种能够提高草原牧草种植的产量与品质,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优质的饲草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牧草品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生命力顽强、高产、质优的牧草品种。当前我国种植较多的牧草品种主要有三叶草、紫苜蓿、梯牧草、狗尾草、六月禾、黑麦草、燕麦等豆科类以及禾本科类草本植物。
三叶草属于豆科类牧草品种,已经被我国农业部列为重点牧草品种之一,其植株高度约为20 cm,根系深度约为11.1 cm,覆盖率超过80%,产量也非常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5 ℃。紫苜蓿同属于豆科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直立茎一般能够达到30~100 cm,根系发达,是优质牧草品种。因为豆科类植物大都具备根瘤菌,能起到固氮的作用,增强土壤肥力,经过刈割处理后可作为优质饲料,其发达的根系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翻压后还能作为有机肥。
梯牧草属于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度可以达到120 cm;狗尾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叶是优质的饲料;燕麦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青海地区种植较多,其具有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的优点,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有着丰富的营养[3]。
牧草品种较少、性状不突出是制约我国牧草种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牧草产量、品质与抗逆性都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优质牧草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构建牧草良种培育体系,科研院所与牧草种植企业创新联合,将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口性好、品质佳的牧草新品种进行科技转化并快速推广,解决我国牧草产业“卡脖子”的问题。
2.3 牧草种植技术
2.3.1 科学整地。不同品种的牧草对于气候、土地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因此在牧草种植中应因地制宜、适草适地。提前做好土壤pH检测,选择适宜生长的牧草品种进行种植,比如黑麦草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弱酸性、弱碱性的环境中生长。种植前先平整地块,保证排水良好,以免形成积水影响牧草生长。使用旋耕机进行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30 cm左右。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树根等杂物,通过翻耕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2.3.2 种子处理。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选择适合的草种,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去除种子里干瘪、空鼓的种子,以提高发芽率。准备较大的干净容器,将牧草种子倒入后再加入温水,搅拌后静默浸泡约12 h(禾本科牧草种子浸泡时间需要达到24 h)。经过浸泡处理后的种子需要放置在阴凉、干净的场地内摊铺晾干,期间需要进行翻动,待表面干燥后收起。有些豆科类种子比较坚硬,还需要使用工具对其表皮进行破坏,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近年来,有些牧草生产企业选择使用浓度较低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对牧草种子进行处理,等到种子表皮出现轻微裂纹后再用清水冲洗几次,然后晾干备用。
2.3.3 牧草播种。不同的牧草应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针对一年生牧草在收割后产生的碎屑可以直接翻耕到土壤中,等到腐烂后成为有机肥料,为牧草提供营养成分。比如黑麦草,具有长势强、耐干旱、抗寒冷、抗病虫的优势,春播时间一般选在3月中下旬,秋播一般选在8月上旬至11月底。为提高黑麦草的发芽率,可采用苗床育苗,苗床温度控制在13~20 ℃。按照牧草用途确定播种量,播种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浇水。对播种的深度进行控制,禾本科牧草的播种深度控制在5 cm左右,豆科类牧草播种深度控制在2 cm左右,播种时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调整。经常观察牧草的出苗情况,当发现牧草播种后局部区域出现缺苗的问题应及时补种。
2.3.4 田间管理。①防止土壤表层板结。一般在牧草播种14 d左右就会长出幼苗,如果播种完到出苗前这段时间内浇灌或者遇到降雨,会在地表形成板结层,应及时采取措施破除。②清除田间杂草。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牧草的种植面积选择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喷洒,在杂草结籽之前清除。③加强水肥管理。通常牧草都喜欢湿润环境但怕水淹,必须保证排水设施良好,灌溉后或降雨后能够及时将水排出,浇灌的次数根据牧草的种类和灌溉条件确定。通常在播种前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等到牧草长出3~4片叶子时应追施一遍肥料,按照90~120 kg/hm2的量追施尿素,尿素中的氮元素能够促进牧草叶片的快速生长,加速牧草的分蘖与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根据土壤干湿情况进行适当的灌溉,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如果采用的是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种模式,可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能够更好地保证后续牧草的正常生长。夏季在牧草刈割后应进行追肥,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料,加快牧草恢复生长,秋季施肥以钾、磷肥为主,不需要再施入氮肥,为牧草越冬做好准备。④病虫害防治。牧草种植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前做好预防,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比如黑麦草经常发生纹枯病,加强对纹枯病的防治需要从苗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苗床育苗时主要使用腐熟的有机肥,苗床应具备良好的浇灌与排水条件,如果出现积水则会影响幼苗根部的正常呼吸,容易引起纹枯病的发生。一般纹枯病的暴发常集中在每年7、8月份,这个阶段降水较多,因此在进入雨季后应重点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纹枯病的迹象应及时喷洒药剂。常用的农药有15%的烯唑醇2 000倍液和25%的敌力脱1 400倍液,按照配比要求使用,对整个草场进行全方位的喷洒,并隔天用药1次,经过7 d基本可以消除纹枯病。
2.3.5 适时刈割。按照对牧草的需求和牧草的生长情况适时刈割,过早刈割会影响牧草产量,太晚刈割会影响牧草品质,草质变老营养成分流失,也不利于牧草的再生。针对禾本科牧草通常选择初穗期刈割,而豆科类牧草则选择初花期刈割,这样既可以保证牧草产量,也能保证牧草的品质。刈割时注意留茬高度,太低会影响牧草的再生,通常留茬高度控制在10 cm左右,个别牧草品种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刈割太频繁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容易造成牧草地的衰退,如果需要牧草鲜嫩叶多,可以适当增加刈割次数;如果用作青贮饲草则减少刈割次数。有些企业为了保证牧草的营养成分,只是在青贮时刈割1次。
3 饲草饲料加工
饲草饲料加工是将收获后的牧草进行深加工,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饲料。目前常用的饲草饲料加工方法有牧草干燥法、青贮加工法、干草压块法、草粉加工法、颗粒加工法和全混合日粮加工法等。
3.1 牧草干燥法
有些畜牧养殖需要对干牧草进行调制,调制的关键是控制牧草的糖分比例。通过控制牧草收割的时间和牧草所含水分来控制牧草的糖分,一般糖分需要控制在1.0%~1.5%,以更好地保证牧草的口感,因此牧草干燥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自然风干。如果有较大场地可采用自然风雨的方法,优点是节约成本,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缺点是受天气影响较大。牧草晾晒时可以直接摊铺在场地上,也可以使用架子进行晾曬,等到牧草内的水分去除65.0%左右时再成堆存放,保持良好的通风至干燥。②使用干燥工具。在地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可选择专业的干燥设备,比如常用的有转筒式、带式、远红外式等,以提高干燥的效率与效果。为方便操作可以提前将牧草进行压制,牧草的茎干被压裂后再放入干燥设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干燥的效率,还可以减少牧草蛋白质的流失,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③使用化学法干燥。将碳酸钙、氯化钙、碳酸钾、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等化学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溶液,然后喷洒在牧草上,可以起到破坏牧草表层的作用,使牧草内部的水分快速蒸发,干燥效果较好[4]。
3.2 青贮加工法
使用机械将牧草切碎,控制牧草水分在65.0%~75.0%,然后密封存放,在缺氧的环境中借助厌氧乳酸菌进行发酵。该方法的优点是减少牧草中有益物质与营养成分的流失,牧草经过刈割并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进行青贮,操作简单易行。制作青贮饲料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分、切碎的长度、密封存放以及防止出现坏料[5]。
3.3 干草压块法
牧草经过刈割晾晒后切碎,长度设定在20~50 cm,然后使用干草压块机进行压块处理,经过压块处理后的牧草适口性好,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物质便于运输与储存。该方法多用于豆科类牧草,禾本科牧草由于缺少天然溶性胶汁不易压缩成块。目前在我国西部草原地区推广使用较多[6]。
3.4 草粉加工法
如果对于饲料营养成分要求较高,一般会采用草粉加工方法,将三叶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燕麦草等进行粉碎、发酵,加工成优质青草粉。草粉加工法的关键在于把握刈割的时间,选择蛋白质含量与产量较高的生长阶段进行收割,粉碎长度设定在10~20 mm,加入30~40 ℃的温水进行搅拌,湿度以手握能成团即可,背风堆放发酵。草粉加工法的成本较高,一般对于饲料品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才使用[7]。
3.5 全混合日粮加工法
这是一种按照牲畜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专门设计的日粮配方,将牧草与各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内混合均匀。优点是按照营养需求增加了饲料的营养成分,促进牲畜的消化与吸收,缺点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畜牧养殖品质要求较高的情况,在饲料加工厂中完成集中配制,然后再运输到养殖户手中[8]。
4 结语
为了提高饲草饲料加工质量,应加强牧草种植管理,提高牧草原料的品质,并引进先进的牧草品种、机械设备,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加工技术,保证饲草饲料加工的品质。为推进该行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专业化人才,从源头上控制饲草加工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继洲.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5):178-179.
[2] 宝红星.浅析牧草栽培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5):69.
[3] 张秀贵.牧草种植技术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2020(10):8-9.
[4] 卢士友.山区规模化养牛饲草饲料综合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8):228-229.
[5] 杨建中,庞晓江,高丽,等.青贮饲料的选料与加工[J].养殖与饲料,2022,21(1):63-65.
[6] 刘凡渝.畜牧养殖产业干草捆与干草块加工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20(5):56-57.
[7] 古丽娜尔·毛肯.牧草颗粒饲料与干草粉加工利用及应用前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3):130-131.
[8] 徐生阳,吴哲,玉柱.发酵全混合日粮青贮技术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20,41(9):40-43.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 任兴华(1984—),男,甘肃渭源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