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腾讯互娱青少年业务中心总监,腾讯扣叮负责人。致力于用“产品化思维与腾讯技术能力”赋能更广泛的青少年教育场景,降低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及科技教育的学习门槛。所负责的青少年编程教育产品—腾讯扣叮,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探索可持续社会价值,通过产品定位和“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等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多个乡村地区进行落地,积极参与并助力普及信息科技教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张总,您好!首先请您谈一谈,腾讯投身青少年科创教育领域的初衷,为什么是腾讯游戏来做编程教育?
张帅:腾讯作为一家以“科技+文化”为基础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很重视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非常关注青少年科创教育的发展。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的主业是游戏。做游戏的来做教育,听起来像是“不务正业”的切入,但我认为,做青少年编程工具看似与游戏主业“南辕北辙”,实际上则是意料之中的“殊途同归”。
经过20年的产业发展,游戏行业积累下来的技术体系,是一个能够极致调用芯片算力、图像显示、网络带宽、交互技术等当前科技能力的技术种群,这些技术在发展和积累中带来的溢出效益也逐渐显著。因此,将游戏技术势能运用在教育场景中,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从产品角度来说,我们在游戏技术加持下,提供“虚拟硬件高仿真模拟”“低性能机房支持”“高精尖AI能力教育化”三大核心支持,助力青少年、学校及教育单位以更低成本、低门槛高沉浸的方式,接触并学习前沿的机器人编程知识。另外,我们也在逐步规划迭代游戏化的学习内容,希望在与青少年的沟通中,从游戏化技术切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看到游戏背后的另一种可能,从学习到创造,赋能科学素养的提升。
早在2017年,腾讯就成立了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希望为青少年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成长平台,让科学和艺术成为孩子们追求的“新时尚”,而腾讯扣叮成立背后的初衷也是源于此。我们希望能够发挥游戏技术和数字能力的专长,以更普适的工具,降低人工智能、编程学习门槛,助力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中,有哪些理念与大家分享?
张帅: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是近几年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关注的部分。在腾讯扣叮进校的业务中,我们发现即便是一线城市,很多学校的教师也尚不具备成熟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开课能力,或数字课程的开课能力,更不用说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更偏远地方的教师。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腾讯擅长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产品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更关注的是可以将产品运用到更广泛的教育场景中,帮助更多有需求的学生和教师。所以,我们的理念是“教学助力+公益触达”,双管齐下,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助力。一方面,利用腾讯互娱积累的游戏技术和IP资源,提供符合中国师生使用习惯的编程工具,降低数字教育和编程技术的学习门槛;另一方面,以公益的形式,如“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公益活动,让更多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编程知识,打破地域限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张帅:作为腾讯互娱的技术团队,我们在技术上是专业的,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们的宗旨是联合专业的、懂教育的机构去做课程内容和师资培训。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及十余家国内教育机构,共同打造了供师生免费学习的编程课程,以辅助一线教师、学生提升人工智能及编程教育教学水平。
在师资培训上,我们的思路是与高校团队以及一些地方的教研院、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公益培训的形式,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专项技能的提升。一些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的教师,可以在腾讯扣叮平台上免费获取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并将这些课件投入到日常教学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产品在设计时遵循了怎样的教育理念?
张帅:在进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编程、机器人充满兴趣,但受限于高昂的硬件成本,无法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发了一款面向6~18岁青少年、学校及教育单位的机器人编程学习产品“腾讯扣叮·虚拟仿真实验室”,产品旨在通过“虚拟仿真”解决“实体硬件”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去硬件化”地在线学习机器人编程。
这意味着,孩子们无需购买实体机器人组件及硬件设备,只要一台电脑和自己奇妙的创造力,就可以在编程实验室中完成仿真机器人的搭建、编程与模拟运行等学习内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总之,在产品创新上,我们始终希望,可以将数字、游戏技术适配到教育场景中,让低成本的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成为可能,为孩子们上好“编程第一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从企业角度,如何理解“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目标?
张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对全面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期望。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顺应科教兴国的长期目标,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发挥好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的能力,以推动人才培养。更具体来说,是找准自身定位,思考如何通过技术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去弥合而不是拉大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區域差异。在这一点上,“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公益活动及虚拟仿真实验室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让青少年感受前沿科技,并在相对公平的舞台去体现自身无限创意。另外,也要看到,人才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部门、地方师生、专业院校、企业单位等形成合力,围绕科创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做好内容,做好推广,扎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