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和外资品牌汽车出口瞄准新能源

2023-07-03 08:03郑雪芹
汽车纵横 2023年7期
关键词:汽车出口出口量合资

文 / 本刊记者 郑雪芹

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制造商正在利用中国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成熟的供应链,为全球客户大量生产电动汽车,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大众、宝马等老牌车企也在寻求将其国内合资品牌生产的电动汽车进行出口。

合资/外资出口谋变新能源

在国产汽车对外出口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仅有少量合资品牌汽车出口,约占一成左右。但自从外资独资车企特斯拉加入出口大军,不仅带动了新能源车型出口量大涨,还拉升了合资/外资品牌汽车的出口量,目前两者加起来约占两成。

近几年,新能源和出口成为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两大亮点。此前错过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时机的合资车企,正在改变策略,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出口+新能源”合二为一,试图为自己的产能和业绩找一条新的通道。

5月15日,东风本田新能源汽车首次出口海外市场。此次出口主要涉及两款车型,分别为 CR-V(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和e:NS1(纯电动)。其中,首批出口CR-V车型300辆,由上海海通港口运往欧洲,6月下旬到达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口之后,将陆续运送至英国、爱尔兰、冰岛、希腊、葡萄牙等二十几个国家。

去年年底,大众汽车曾在一份声明中称,旗下西班牙品牌Cupra将在其位于安徽的一家合资工厂生产该品牌首款电动SUV Tavascan,并计划在2024年投放欧洲市场。据报道,大众汽车此举是由于本土市场的产能有限。

近期,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Jim Rowan表示,沃尔沃汽车计划于今年推出的全新电动汽车将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地。据报道,沃尔沃这款新车为一款SUV车型,价格较跨界电动汽车XC40更便宜,其计划采用母公司吉利的共享平台,在中国工厂组装以降低成本。

堤内损失堤外补。在中国全面溃败的起亚汽车,正计划将江苏盐城工厂建设成为起亚全球出口基地,到2026年,年出口规模提升至20万辆以上。并且从今年起,随着起亚开始全面向电动化转型,也将加大电动车产品的生产制造。作为首款在中国生产并全球首发上市的纯电动车型,起亚EV5也将出口海外市场。

向来“保守”的丰田汽车也打算开创先河。未来,丰田计划将更多产品交由中国的工程师进行研发和制造,甚至有可能将在中国研发的产品,出口到丰田的其他主要海外市场。

出口较早的上汽通用、吉利沃尔沃、华晨宝马、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也悄悄地将新能源纳入出口车型中。其中,上汽通用更是合资品牌出口的“老大哥”,其在中国生产的整车累计出口已突破100万辆,是出口车型最多的合资车企,包括雪佛兰科鲁泽、科沃兹、创酷、探界及别克昂科威等,远销北美、中美、南美、非洲、亚洲的多个市场。而由上汽通用五菱代工生产的雪佛兰斯帕可电动版(Spark EV)大部分供给出口。

后来居上的特斯拉是一个绕不开的出口话题。今年前5个月,仅特斯拉一家企业的出口量已近乎相当于所有合资车企加起来的出口量。数次扩产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将超过75万辆,已成为特斯拉不折不扣的全球出口中心。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22年就完成了超27万辆的出口成绩,作为对比,其国内销量为44万辆。日前,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中国已经开始向加拿大出口Model 3和Model Y。

可以预见的是,有了特斯拉的引领作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将中国产新能源车型出口到海外市场。

把握国产汽车出口“黄金期”

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低迷之后,自2021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连创新高,以每年新增100多万辆的速度,进入了报复性增长阶段。2022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创记录的311万辆,有预测称2023年将超过500万辆。属于中国汽车出口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国内汽车企业累计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逐步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受到海外消费者认可。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基于目前的出口数据,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重要的增长极。

在目前的国产汽车出口构成中,分系别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占八成,合资/外资品牌占两成(其中特斯拉占46%);分能源类别来看,燃油车占74%,新能源占26%(其中特斯拉占36%)。

其中,在1-5月份合资/外资品牌出口的35.2万辆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约21万辆,占比近六成,这主要得益于特斯拉的拉动。如果减去特斯拉的16.3万辆,则其他合资品牌出口的新能源车型加起来也不足5万辆。(见表)

?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合资车企在出口方面,由于新能源产品储备的匮乏,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这也与他们在国内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基本一致,可见是整个企业的战略决策没有充分跟上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步伐。

而且除了上汽通用外,其他合资车企出口车型都偏少,仅拿出特定的一两款车型出口到特定国家,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自己和自己打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这些跨国车企已经在当地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没必要再多此一举打破多年来的平衡。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合资车企将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出口到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考量。这既是解决销量下滑、产能过剩、利润收窄问题的被动方案,也是借助中国低廉高效的供应链成本,获得经济收益的主动行为。

来自普华永道的一份研报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销量可达80万辆,其中大部分为新能源汽车。从品牌来看,约33.3万辆将来自特斯拉、宝马和雷诺集团等西方汽车制造商。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的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优势已经今非昔比。这条完备的产业链不仅具备极高的组装效率,而且拥有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如果考虑到动力电池,这一优势还将更加明显。在这波新能源转型浪潮下,全球汽车产业的制造重心正在向中国偏移。

猜你喜欢
汽车出口出口量合资
商务部: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合资卖油怎么才不亏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