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任杰
(1.韩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陕西 韩城 715400;2.志丹县人民医院内科,陕西 延安 717500)
发热作为临床较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大部分的发热性疾病,可通过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判断,而不明原因的发热作为发热上特殊类型,其中发热待查表示患者发热维持两周以上,且体温超出38.5摄氏度,成为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重要问题[1]。因此,本文研究128例发热待查病因与病原学检查结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的128例发热待查患者,其中男67例,女61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7.25±3.16)岁;病程3`11周,平均病程(7.25±1.46)周。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2]:体温超出38.5摄氏度;发热维持2周以上;患者及亲属均知情同意。剔除标准:合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视听障碍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试验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首先采取一对一问询形式了解患者疾病史、身体状况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指导患者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便、尿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生化等。病原学检查:收集标本(痰液、血液、尿液、骨髓或者组织穿刺活检等),涂片后直接采取显微镜进行观察,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开展核酸检查、特异性抗原及抗体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若结果显示现症感染时作为病原学检查阳性病例。影像学检查:选择核磁共振、CT、超声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补体、流式细胞学检查、细胞因子等。病理检验:选择骨髓活检、体液脱落细胞、组织活检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并对其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1病因分布情况 本文128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后确诊106例(82.81%),其中感染性54例(50.94%)、肿瘤类6例(5.66%)、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22例(20.75%)、其他24例(22.64%)。感染性、肿瘤类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而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多;另外肿瘤类患者年龄高出其他组(P<0.05)。见表1。
表1 病因分布情况
2.2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 106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中,细菌、病毒、支原体的阳性率较其他更高(P<0.05)。见表2。
表2 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n(%)]
发热待查作为内科较多见的临床体征,其病因较为复杂,其中难以确定其病因者约占15%左右。其中发热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且缺少典型症状,可能牵连多系统受累,因此,尽早了解患者发热的病因,并及时予以病原学检查,可为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3]。
本文结果显示,128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后确诊106例(82.81%),其中感染性54例(50.94%)、肿瘤类6例(5.66%)、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22例(20.75%)、其他24例(22.64%),由此看出,感染性疾病是待查发热的主要原因,但与既往临床研究相比有所减低,可能是因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辅助检查方式不断增加,使得病原体的早期检出率升高,加上新型抗生素不断出现,为病原微生物治疗提供新方向[4]。本文结果还显示,感染性、肿瘤类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而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多;另外肿瘤类患者年龄高出其他组(P<0.05),分析发现,其中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包含系统性红斑狼疮、噬血细胞综合征、成人Still病等,其患病年龄通常较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更低,且以女性较常见。本文感染性疾病患者中,以细菌感染为主,尤其是结核感染较常见,其中肺外结核极易牵连多系统、多部位、多脏器受累,加上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变位置较深或较为隐匿,难以得到病原学证据,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的难度,甚至增加漏诊、误诊的发生率[5]。而肿瘤性疾病中,通常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较多见,特别是淋巴瘤、实体瘤,其原因可能与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有关,加上长时间缺乏高效、特异的诊疗手段,进一步增加了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生的风险[6]。本文结果发现,106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中,细菌、病毒、支原体的阳性率较其他更高(P<0.05),经分析,感染性疾病中细菌、病毒、支原体的阳性率较高,其中细菌、病毒的检出率较既往报道降低,但支原体的阳性率却显著升高,可能是因为病原学检测技术、抗感染药物的快速发展,使得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水平提升,另外近些年,我国支原体的感染明显增加,可能造成支原体阳性率增加[7]。除此之外,非感染性疾病中,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的病原学阳性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患者通常免疫能力较低或者免疫功能紊乱,部分患者还可合并感染或者感染成为其发病的诱因等,由此可见,病原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成为发热待查的主要诊断方式,为病因不明的患者提供病原学依据,为后续抗感染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价值[8]。
综上,发热待查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较多见,而病原学结果中细菌、病毒、支原体的阳性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尽早确定患者病因,并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为预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