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五龙桥的前世今生

2023-07-01 14:07毕节试验区程红
源流 2023年5期
关键词:观澜五龙毕节

■毕节试验区 程红

五龙桥旧貌 聂宗荣 摄

毕节五龙桥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重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连接双树湾与郭家湾,曾是毕节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2021年5月,五龙桥被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七星关区历史建筑。

数百年来,有关五龙桥的来历与传说众说纷纭,毕节民间至今流传着“五龙涌水”的故事。五龙桥因何得名?建于何时?何时载入史籍?现状怎样?记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踏勘走访,探究五龙桥的前世今生。

五龙桥于何时修建?又是何时载入文献的呢?乾隆《毕节县志》卷一“疆域志·关梁”记载:“五龙桥,在城南二里。响水从此流去,递至大定。形家言去水宜徐不宜疾,明季建桥以锁之。年久倾圮,康熙己卯(1699)重修,并立庙桥上。今庙毁。”“明季”即明朝末年,由此可知,五龙桥修建于明朝末年,因年久倾塌,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修五龙桥,并建五龙庙。

五龙桥因何得名?实在难以考证清楚。康熙二十六年(1687),毕节岁贡生罗英(字奏五)在修志时曾实地考察五龙桥,“率同人披荆考记,桥圮,庙貌丘墟”,然而“记亦无存”,于是下了一番功夫考证,“作此(《补修五龙桥庙记》)补之,且明五龙之有由,以俟过斯桥而问此桥之名者有以对”。

修建五龙桥,作用有二。其一是通行,方便车辆和行人出行,这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二是防洪,即“锁水口”,使水势平缓,不致下游河水漫漶成灾。

提到五龙桥,人们便会想到周围的建筑,桥上有五龙庙,南面有翔龙寺、观澜院(亭)、君子祠、杨泗将军庙、奎星阁。

乾隆《毕节县志》卷之一“疆域志”记载:“观澜院,在翔龙寺左,乾隆十九年(1754)建。”观澜院(道光《大定府志》将“观澜院”记作“观澜寺”)里有观澜亭,可观滔滔的河水、飞溅的浪花。

君子祠修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为毕节知县董朱英所修。道光《大定府志》卷之三十“惠人志九”记载:“(董朱英)在任修文庙及坛壝,重建书院及七星桥,而武侯祠、君子祠、城隍庙、奎星阁、翔龙寺、东壁轩咸以次修建。”

乾隆《毕节县志》卷之一“疆域志”记载:“翔龙寺,在城东门外五龙桥南。明季建此以镇桥下去水之急,年远寺圮。乾隆十九年,重建立碑(邵熙载作记)。”康熙末年毕节岁贡生邵熙载(字汝为)在《建翔龙寺碑记》里写道:“甲戌(1754)秋,绅士吴子应微、谢子岱、秦子学瀚、章子康、盖子天章、刘子士忠等相聚而谋曰:树峰兴阁,今兹未能,然谢公之意不可止,分掌之例不可恃,不若将历年生息先于桥旁旧基建翔龙寺,左立观澜院,右立君子祠,其所捐资本仍留,俟异日树峰兴阁之用。”

今日五龙桥

明清时期,从贵阳来毕节的官员,均由双树湾驿道过五龙桥,下榻于接官厅(今毕节军分区所在地);从毕节去贵阳的人们,也由五龙桥出城。五龙桥因此成为迎来送往的驿站,请看毕节德沟进士路孟逵(字希舆,号竹舟)写的竹枝词《五龙桥》:

龙桥饯别雨风秋,寄语行人万里游。

莫笑无情桥下水,波流一步一回头。

这首诗写于路孟逵由山西榆次县知县解组归里后,描写的是在五龙桥送别行人的情景。该诗前两句写景,在秋雨绵绵、秋风萧瑟的时节,行人(家人或友人)即将远游,主人在五龙桥为其饯别,频频寄语,不忍行人离去。后两句抒情,用潆洄的“波流”来衬托依依不舍之情,“一步一回头”将不忍离别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与唐代诗人王维的“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留别丘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墨客吟咏五龙桥的诗词屈指可数。威宁人宁泉(字石生)光绪年间写的五律《五龙桥》,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比对精切,造诣新奇,堪称《壶天山馆诗略》中的上乘之作,诗云:

山势蜿蜒走,

飞桥锁五龙。

云沉潭影黑,

峡束浪花冲。

竹辘水长转,

禅关云自封。

浮生倦轮鞅,

独羡钓徒踪。

在这首诗里,首联描写远景,山势蜿蜒曲折,飞桥横跨两岸,一个“走”字,写出毕节山势之峻;一个“锁”字,写出桥梁之雄。颔联描写近景,云彩倒映在深潭中,浪花在狭窄的河道里飞溅,一个“黑”字,写出河水之深;一个“冲”字,写出水流之急。颈联中的“竹辘”即水碾,“禅关”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由日日夜夜转动的水碾联想到人生的关口。尾联中的“轮鞅”即车轮和马脖套,泛指车马;“钓徒”代指渔人,表达了诗人对奔波生活的厌倦,对渔人般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龙桥在毕城南,五龙桥下浅水清,淹不了古塔的倒影,这其间有多少起伏的坟茔……”(林青《悼亡妹》)在毕节革命青年林青的诗句里,五龙桥下河水清澈,古塔倒影水中。这些不堪的屈辱和艰辛的付出,让毕节山城人民觉醒。1936年2月,当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时,毕节城里各阶层进步人士、贫苦大众和青年学生汇集到五龙桥、望城坡一带去迎接红军入城。

五龙桥还见证毕节的解放。原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邱亮在《毕节解放 乌蒙腾飞》里回忆说:“1949年11月28日清晨,在阳光照耀下,在响彻云霄的军号声和《解放军进行曲》那雄壮的军歌声中,全副武装的四十七师全体指战员踏着矫健的步伐,排成四路纵队,从离城五里多的望城坡出发,沿着双树湾、五龙桥、清毕路行进,举行入城仪式,沿途受到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夹道热烈欢迎。欢呼声、口号声、鼓掌声、鞭炮声、锣鼓声、军歌声、军乐声响成一片,直冲云霄。”

1991年,因桥梁拱圈多呈裂缝,左岸桥堤引道塌陷,五龙桥被重建成跨径30米的双曲拱桥,可以通行大型车辆。据《毕节县志·建设志》记载,五龙桥由于桥身开裂成危桥,1991年6月至11月拆除危桥,重建30米跨度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总长120米、宽9.6米,除7米宽的车行道外,其余为人行道。

五龙桥建筑面积1152平方米,桥面两侧建有钢筋混泥土的花格栏杆,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中间五块雕刻着龙纹,两侧则雕刻着花纹。在五龙桥位于滨河东路一侧的桥头,立有一尊奇石,阴刻“五龙桥”三个大字,系毕节著名画家杨小吾所题。

在位于爱民广场一侧的桥头,镶嵌着六块石头,其中上方的三块石头上,隶书阴刻“五龙桥重建简介”:“五龙桥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年七月重建,为五孔石拱桥,至今近三百年,因年久失修,桥身开裂倾斜,已成危桥,毕节地区行署及县人民政府决定于一九九一年六月重建为单跨三十米四复拱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同年十一月竣工,仍名五龙桥。主管单位:毕节县城乡建设局;设计单位:毕节县交通局;主建单位:毕节县统建办公室;施工单位:毕节县建筑二公司。”下方的三块石头上,刻有14家片区集资单位、12家捐资单位的名称和金额以及个人捐资名单。

伫立桥头,车马如龙的街道,熙来攘往的行人,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五龙桥见证了毕节城的巨大变化,至今仍是毕节城区的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观澜五龙毕节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湿地观澜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流亡与虚无:《米》中五龙人生悲剧研究
寻味贵州——毕节
游洞——毕节织金洞
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文物环境设计的新探索
青海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的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