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怡 杨柳青
巴基斯坦与中国毗邻接壤,相互交往古已有之。民族、宗教、社会制度等多重因素造就了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当今中巴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之时,应该格外重视中巴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本文将以巴基斯坦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探讨中华文化在巴基斯坦的传播范式。
近年来,文化维度与文化距离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双边贸易、外交关系以及跨文化教育等领域之中,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杂无形的概念,而文化距离将其量化为数据,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本文将运用文化距离模型,以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六维文化模型为基础,采用科格特(Kogut)和辛格(Singh)所设计的文化距离计算公式,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量化测定,进而深入剖析两国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中华文化在巴基斯坦有效传播的新途径。
1 文化维度理论及文化距离模型
1.1 文化维度
“维度指的是一种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可以测量的部分”[1],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是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具体量化。经过学界研究扩充,现霍氏维度包含以下六个维度:
(1)权力距离。权力距离这一概念揭示了社会成员之间基于权威层级的相互依存状态。倘若一个国家的权力距离数值越高,则下属群体对上级领导的依赖程度通常会更为显著,反之则反。
(2)个体主义。个体主义是一个与集体主义相对的概念,倘若人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这便是个体主义;倘若人融入社会中,并且积极为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这便是集体主义。
(3)阳刚气质。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相对。在阳刚气质指数较高的社会,全员较为自信、坚强、关注物质方面的成果。与此相反,若此项数值较低,该社会则偏向于阴柔社会,全员较为温柔、谦逊和注重生活质量。
(4)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该社会文化下生活的人群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况时的态度。处在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群在面临未知情况和不确定性因素时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而处在弱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则更为安静随和。
(5)长期导向。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相对。拥有长期导向特性的人计划更加长远,并且具有尊重美德、注重子女教育等价值观念。而具有短期导向特性的人则与其相反,更加重视眼前生活。
(6)放纵。放纵是一个与克制相对的概念。该数值较高的国家允许相对自由的娱乐出现,数值越低的国家认为,应当以较为严格的社会规范来限制和调节这些满足欲望的举动。据霍夫斯泰德统计,放纵指数与长期导向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1.2 文化距离及其测量公式
早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之时,文化距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最初文化距离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面临的文化适应挑战。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扩充,科格特和辛格提出的文化距离指数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写为:
CDj =Σ6i=1{(Iij-Iim)2/Vi}/6[2]
其中CD代表文化距离,该指数直观地反映了两国文化差异的程度。当文化距离数值增大时,意味着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越发显著,文化上的相似性相应减少;反之,当文化距离数值减小时,则代表两国文化差异较小,彼此之间的文化相似度较高。CDj表示国家j与所选参照国的文化距离值,i为六个文化维度之一,Iij表示霍夫斯泰德关于国家j在第i文化维度上的评分数值,Iim表示参照国m在第i项文化维度上的评分数值,Vi是在第i项文化维度上所有样本国家文化维度数值的方差。
2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文化维度对比及文化距离指数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对照组选取
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网站(https://geerthofstede.com/)数据库中霍夫斯泰德的六维文化模型指数为基础开展研究。为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文化距离形成对比,本文特选取印度及孟加拉国作为对比对象,它们与巴基斯坦地缘相近,气候相似,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作为对照组的典型特征。
2.2 文化维度指数及其差异
在霍夫斯泰德的六维文化模型数据库中,中国及南亚三国的指数如表1所示。
整体观之,在权力距离维度上,中国得分远高于巴基斯坦。印度及孟加拉国的得分均与中国更为相近,这表明等级观念在中国更为盛行,在中国社会文化下的下级也更为依赖上级。在个体主义维度中,中国、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的得分较为接近,且数值均较低,这表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价值取向较为相似,且相较于个体主义而言,更重视集体价值。在阳刚气质指数上,四国得分接近,中国的得分较高于巴基斯坦,这表明中国相较于巴基斯坦,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日常生活也更加注重物质追求。但总体来看,中国与巴基斯坦在这一维度上差别较小。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中,巴基斯坦高于其余三国,属于强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文化,这表明巴基斯坦人可以更为泰然自若地应对无规划状况。在长期导向指数上,中国的得分远高于巴基斯坦,南亚三国的得分均在50左右,这说明中国社会中人们往往建立长期规划,并按部就班地实施。在放纵指数上,南亚三国与中国差异不大,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得分较低,说明两国均属于克制型社会。中国的得分稍高于巴基斯坦,这表明相较于巴基斯坦社会而言,中国社会允许相对自由的娱乐和享受生活。
2.3 文化距离指数及成因分析
将前述各项指数代入科格特和辛格所提出的文化距离计算模型中,测得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为1.52;印度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为1.31;孟加拉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为1.40。在南亚三国地缘相近、气候相似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最大,这表示两国文化差异相对较大,文化传播相对困难。以下试析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距离较大的成因。
2.3.1 思想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便崇尚儒家文化,而巴基斯坦则信奉伊斯兰教。思想上的差别导致了一系列的文化差异。例如风俗差异,两国的传统服饰不同,庆祝的节日也不尽相同;性别差异,在伊斯兰教国家,女性被要求不能当街拍照,而中国则没有这种规定;等级观念差异,中国的社会等级并不借由宗教划分,而在巴基斯坦,宗教中的神职人员则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语言习惯上,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委婉,而巴基斯坦人则是更为直接。
2.3.2 社会观念
个体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就必然为社会观念所影响,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所谓的群体价值观。中巴两国在社会观念上也有一定差异。例如时间观念,中国人一般较为守时,而巴基斯坦人在时间方面表现比较散漫;在道德观念上,虽然中巴都是集体观念较强的国家,但巴基斯坦社会的集体观念更为强烈,人们喜欢一同行动;思维方式上,巴基斯坦人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注重逻辑的通顺,而中国人则更为综合与现实。
2.3.3 宣传保守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逐步推进,不断有中国员工入境巴基斯坦投身建设,中巴两国工程项目建设的“硬联通”进展显著,但与此同时,在与走廊相关的对外宣传、教育培训等“软联通”领域,我国在巴工作人员明显偏少。截至2019年,我国驻巴大使馆的在编人员仅有60人。且除央媒在巴设立的记者站外,很少见到国内主流媒体在巴的身影。在中巴两国文化交流中,工作人员缺失、大众传媒保守,造成了与政治经济交流火热相比,中巴文化交往方面较为薄弱的现状。
3 启示与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巴两国文化差异仍然较大,文化距离相对较远。进一步拉近两国文化距离,推进中巴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通力合作释放出文化交流的巨大动能。
3.1 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双方政府重视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双方政府的努力。中国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以更新颖、更广泛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进一步被了解、被接受。巴基斯坦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形势的管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政策,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一片沃土。中巴两国政府应加快创新顶层设计,通过自上而下的悉心引导与不断鼓励,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契机。
3.2 中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形式的创新
“推动文化传播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形成文化对外传播的合力”[3]。中华文化应该形成官方媒体与民间媒体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相结合的传播体系,以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的形式及时持续地赋予文化新内涵、新意义。通过电影电视交流、解释诗词含义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培养当地人对中华文化的爱好,有效改善传统文化外宣“浮于表面,不进人心”的现象,推动文化传播事业行稳致远。
3.3 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努力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教师、学者、工人、农民的努力。民间文化交往应对对象国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在尊重的基础上传播中华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在中华文化交流发展过程中,让国外友人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逐步切身参与其中,将会在无形中带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从而开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局面。
4 结语
文化看似缥缈微妙,却成了一道实实在在的壁垒。民心相通才是合作的基础与根本,文化作为媒介促进双方交流,是得到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在中巴双方的外交中,拉近文化距离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沟通合作;作为比邻而居、唇齿相依的友国,充分了解对方文化将会进一步减少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为和平交流和政经合作提供巨大能效,实现“双赢”的良性发展。于个人而言,提高中华文化传播成效将会有效降低工作生活中摩擦事件的发生频率,有利于在巴华人进一步融入到当地社会生活中。
引用
[1]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2] Bruce&Harbir.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all 1988:411-432.
[3] 姜华,喻长友.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44(4):1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