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炤华
任何两件作品摆在我们面前,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可以寻找相似,也可以寻找不同。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似乎也不难,可它却能获得无限的可能,两件不同作品的碰撞往往能让我们联想到许多东西。
文艺复兴以后,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把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即便是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是如此。下一页两幅圣母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它们都不是体现宗教教义的偶像,而是画家心目中慈祥圣洁的人间“母亲”的形象。
同为文艺复兴先驱的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和拉斐尔,他们心中的圣母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去比较一下《石榴圣母》和《椅中圣母》吧。
第一,是视觉中心的安排:人们的视觉中心往往在画面的中上部分,因此画面的中上部就成为画家们重点塑造的地方。
在《石榴圣母》中,圣母在画面的正中央,耶稣则被包围在圣母的蓝色斗篷中,圣母和耶稣共同构成了全画的中心,让人感到他们是一体的,其余人物一字排开,站在圣母的身后,整幅画面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椅中圣母》中的形象则只有三位:圣母、耶稣和耶稣的表兄约翰。圣母把耶稣抱在怀里,头部轻轻地靠着耶稣,耶稣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圣母则屈居一侧,仿佛耶稣在她心中永远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她就像一位人间的母亲,把荣耀和地位留给爱子,自己甘愿作为绿叶陪衬花朵。约翰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耶稣,似在祝福。他们之间的距离较之《石榴圣母》更为亲密,他们哪里是“圣人”,更像是世俗生活里普普通通的一家子。
第二,可以比一比圣母的服饰。
在基督教中,红色象征着天主的圣爱,标志着她是“圣家族”中的一员,蓝色象征着她是人世间最圣洁的女子,所以在宗教画中,圣母的衣着一般都以红蓝两色为主搭配。在这两幅画中,圣母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和蓝色的斗篷。
不过,《石榴圣母》的斗篷为深蓝,显得圣母的心境更深沉,气质更脱俗。
而《椅中圣母》的斗篷则是浅蓝,显得活泼而轻盈,由于绿花披肩的遮挡,浅蓝斗篷只露在膝头。一般的圣母像为了增强圣母的神秘感,都让她头披面纱,而《椅中圣母》的头上却围着一条暖色的头巾,这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服饰,显得她更像个初为人妇的温婉少女。头巾和披肩的出现削减了蓝色的面积,使这幅《椅中圣母》的气氛更加和煦、自然,以至于我们更愿意称呼她“玛丽亚”而不是“圣母”。
第三,画龙须点睛,画家都很注意对人物眼神的刻画。
请看《石榴圣母》的目光,感觉她没有关注于任何地方,而是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略带忧郁和感伤,圣母那优雅宁静而又沉稳成熟的特质跃然纸上。对于孩子未来的命运,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的多是忧虑,得子的兴奋之情已然退去。
《椅中圣母》则凝视着画外的观众,眼神羞涩而清澈,既有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满足的神色,又透露出少女一般的妩媚娇艳,这是一位沉浸在得子喜悦中的母亲,她的稚气尚未脱去,但已隐隐现出成熟女性矜持庄重的情态,目光中也暗暗流露出保护爱子的凛然之色。
第四,比较一下画家对小耶稣的刻画。
最初的宗教画所描绘的小耶稣都像是缩小的成年人,成人的身材,成人的长相,让人想起老子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怀胎八十载,他一出生就是个老头。有意思的是,这情形和西方早期宗教画描绘的差不多,只不过画家没想把耶稣画成小老头,只是描绘人物的水平有限。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小耶稣变回了儿童,他开始拥有儿童的体态、儿童的面孔。
然而在《石榴圣母》中,耶稣的外形虽是儿童,但神情仍是庄严神圣的,似乎对于此生的重任,小小年纪便已心知肚明。
《椅中圣母》中的耶稣则不同,不但拥有了儿童的体态、儿童的面孔,而且他的表情完全变成了天真无邪的孩子,撒娇似的依偎在母亲怀里,感受着母亲的关爱。
第五,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喜欢用一些小物件象征某些特定的意义。
在中国,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石榴圣母》中的石榴据说象征着基督教的种子将遍布世界,另一方面它也象征了耶稣日后所要经受的诸般磨难,波提切利把石榴放在了画中最显眼的位置,圣母和耶稣一起用手握着它,预示着他们已预知未来的一切,并做好了准备。
《石榴圣母》 意大利画家 波提切利绘于1483 年
《椅中圣母》 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绘于1513-1514 年间
《椅中圣母》中的小道具则是约翰手臂中夹着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是干什么的?这位约翰又是个什么角色呢?
约翰是耶稣的表兄,在耶稣开始传教之前便开始宣讲神的道理。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带有原罪,约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使其悔罪而得到赦免,约翰也为耶稣施洗礼,被称为“施洗者约翰”。
然而在基督教中,耶稣是救世主,和圣父、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神,全能、至善。既然耶稣没有罪,为什么要接受约翰的洗礼,而不是为约翰洗礼呢?这岂不是说耶稣也有罪,而约翰要高于耶稣了吗?
按照基督教的一种解释,在耶稣降生以前的时代,人们为了赎自己的罪,用羊羔来作祭品,由祭司把人的罪归到羊的头上。而耶稣是神的羔羊,要背负世上一切的罪孽,注定要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而死,来替世人赎罪。约翰则是神派来充当祭司的角色,将世人的罪转嫁到耶稣身上,并为耶稣的救赎作见证,人们将靠约翰的见证知道耶稣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洗礼相当于转嫁和见证的一个仪式。约翰引导人们皈依基督,起着一个为耶稣开辟道路、预备信徒的作用。
十字架则是一种标记和象征。十字架本是古罗马处决罪大恶极者的工具,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一种耻辱的象征。但经过施洗约翰的转嫁仪式,耶稣的死是为了代替世人承受耻辱,那么十字架就不再是耻辱的象征,而是光荣的象征了,它代表着上帝对世人的爱。
约翰手臂中的十字架,一方面表明了“施洗者约翰”的身份,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耶稣将以救世主的角色走向人间,并暗喻了他终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命运。不过,拉斐尔把十字架画得很不显眼,这样就弱化了观众对耶稣受难的联想,不至于因此破坏了温馨和谐的美感。
最后,再来整体地比较一下这两幅画:
《石榴圣母》中,圣母居中端坐着;在她肃穆的深色斗篷下,隐约露出鲜红的衣服,仿佛严肃冷峻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的爱子之心;她的眼神忧郁,悲悯着爱子和众生的命运;外表稚嫩的耶稣像个早熟的圣人;母子俩一同握着含有寓意的石榴……所有对细节的描绘都展现出一个优雅、圣洁、美丽的母亲,而这个母亲因为知道孩子将要面对怎样的世界而略带感伤。
《椅中圣母》中,圣母舒适放松地抱着耶稣;她的衣着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像一位寻常的主妇;她的眼神清澈明亮,无忧无虑;小耶稣一副天真纯洁、不谙世事的样子;约翰臂弯里插着含有寓意的十字架……这幅画中的母子俩不去想未来的事情,母亲完全沉浸在对儿子的爱中,儿子也尽情享受着母亲的爱,这单纯的母子之情使观众为之神往,产生出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渴望。
相信做过母亲的人,恐怕担心孩子的未来和感到无尽的幸福,这两种感受都有过吧。正是对许多小细节的精心安排和刻画,才使我们在看这两张画时获得了不同的感受。所以,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无法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更能体会出艺术难分伯仲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