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忠
摘 要: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现场条件、自然天气影响、人员操作错误等问题均会致使混凝土出现蜂窝、露筋、麻面、孔洞、烂根、裂缝、缺棱角、表面不平整等问题,这些问题可采取开凿、凿毛、灌浆法修补的方法处理。对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具体的原因、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施工后养护以及相应处理措施等展开叙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振捣;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3)01-0012-03
0引言
当前,大多数建筑物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为其可靠度高和耐久性好。为了更好地发挥混凝土的优势,需要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尤其在施工材料、施工方法、保养措施等方面要认真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验收标准。从日常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展开分析,通过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浇筑的过程和混凝土保养3个因素,为今后每位施工人员提供技术及方法。
1对混凝土浇筑后质量缺陷分析
1.1 蜂窝形成原因
蜂窝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模板安装技术不到位,柱子、墙体的压脚板安装不好,模板封边不够密实,混凝土浇筑没有分层,振捣不均匀、不密实等,都会导致蜂窝问题。
1.2 露筋形成原因
具体原因可能有:①石子过大,在钢筋密集处被卡住,使水泥砂浆不能裹在钢筋周围。②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导致钢筋紧贴模板。③振捣不实,振动捧撞击导致钢筋移位。④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混凝土过干。
1.3 麻面形成原因
具体原因包括:在选用模板时,没有选用表面完整的材料,有些模板表面存在不平整较多。还有在浇捣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的水泥浆被吸去大部分水分,呈干硬状态,形成许多小凹点。
1.4 孔洞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有混凝土过干、浆少石多,或严重漏浆、下料不当造成离析等。
1.5 烂根形成原因
烂根形成的原因是柱头和楼梯接口处清理不干净,或者杂质过多,混凝土粘合性不强。
1.6 楼板表面平整度误差形成原因
混凝土下料不均匀,振捣时也不均匀。工人收面不及时或者混凝土未完成初凝就行走在上面等都有可能引起该问题。
1.7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形成原因
混凝土板面浇捣后,构件不及时浇水保养,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导致裂缝出现,或混凝土使用的添加剂过量,都会导致混泥土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1.8 缺棱掉角形成原因
没有按混凝土拆模要求执行,造成拆除模板过早或者拆除模板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混凝土缺棱掉角。混凝土保养措施不到位,如保养的时间不够长或者保养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导致缺棱掉角问题。
2浇筑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 技术准备
首先,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对图纸进行集体学习、熟悉施工规范,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混凝土浇筑的重点部位和注意事项。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有必要时召开技术见面会,要在混凝土施工前完成以上内容。
其次,组织测量人员做好标高控制工作,并浇筑混凝土前在竖向钢筋上做出1 000 mm线的标高标记。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中控制好浇筑面的标高,技术人员要时刻检查标高。做好施工缝的分隔阻挡工作,地下结构施工缝宜以施工后浇带為界,用双层钢丝网为隔离层,并绑扎在结构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完毕12 h后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剔除钢丝网、凿毛、清理松散的砂子、石子)。
再次,浇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员需认真排查模板内部,主要是检查是否存在木屑、袋子和其他垃圾,如果存在,要及时清理并用水清洗干净,同时检查钢筋绑扎情况。
最后,正式泵送前,先压进适量的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减石子的砂浆或1∶2水泥砂浆,湿润泵管管道内壁[1]。
2.1.2材料准备
根据工程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项目施工图纸、建筑规范标准,必须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对现场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如使用的水泥、石子(碎石)、砂子、水(搅拌混凝土用水)、掺合料、添加剂等。
2.1.3 人员准备
项目经理是现场的第一责任人,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各项工作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任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现场的施工管理,熟悉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监管。另外,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配足人员,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2.1.4 现场作业条件准备
在混凝土浇筑前,先清洁输料管道内部,然后再向输料管道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该做法是为了使输送管道得到湿润畅通,避免后续产生堵管的现象。同时检查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是否按图纸要求施工,检查模板稳定性、支撑情况是否牢固。各工序检查完毕并且合格后,需要办理最终的隐蔽工程验收和钢筋、模板专项验收手续。经监理单位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检查现场脚手架搭设及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建筑轴线尺寸、标高等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另外还要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由现场有关人员按照施工方案落实好机械设备的进场工作,并做好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在使用时正常运转,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提前准备好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确保施工在各种环境下顺利进行。
2.2 混凝土浇筑要点及预防措施
2.2.1 混凝土浇筑要点
混凝土浇筑具体有以下4个要点:①应按要求制作标养试块、同养试块、拆模试块等,并确定好留置的位置[2]。②在浇筑柱子、墙体的混凝土时,如果柱子、墙体的高度大于3 m,现场应当采用溜槽或一些达到引流效果的工具,以保证混凝土能顺利地流到结构部位。③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现场结构部位的特点和钢筋间距决定。④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派施工队组专人现场旁站,观察模板是否变形胀模,钢筋、预埋件、插筋是否变形或移位,洞口封堵是否密实等,如果发现以上问题,应当停止混凝土浇筑工作,待处理完毕后,再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
2.2.1.1 柱、墙混凝土浇筑
在柱、墙浇筑前,如果有新浇混凝土与旧混凝土相接,应当在结合面凿毛处理以保证结合面良好,并用与该部位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不宜太厚,厚度控制在50 mm)。砂浆建议使用人工铲入,禁止用泵管直接泵送。按混凝土浇筑规范要求,如果柱、墙高度较高,混凝土应当分层浇筑,并分层均匀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在墙体洞口混凝土浇筑注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振捣必须均匀密实,对于墙厚较小或者门窗洞口结构放有钢筋且较密的部位,应当采用合适的振捣棒[3]。
2.2.1.2 梁、板混凝土浇筑
对于楼板和梁的混凝土必须同时浇筑,浇筑方法由下往上,先把梁浇筑满再到楼板,并控制好标高。框架节点的地方有横向梁、板的钢筋分布交错,比较密集,该部位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下雨天浇筑楼板混凝土后,应采用有效措施覆盖,如塑料薄膜,在楼板完成浇水养护后,用薄膜覆盖整个混凝土楼板,以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湿润程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开裂现象。
楼板浇筑混凝土时,放置的混凝土材料厚度可以大于楼板厚度,因为后面还要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同时施工人员还要不断观察楼板面的标高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符合设计标准。当楼面振捣完毕后,用刮尺或拖板对混凝土面进行收光,以保证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如果现场有柱、墙、梁、板连成整体时,在柱、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等待1~1.5 h。当之前浇筑的混凝土获得初步凝结后,再继续浇筑下一道工序。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并制定施工缝留置方案和施工缝施工方案[3]。
2.2.1.3 楼梯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楼梯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楼梯的施工缝进行清理凿毛,并涂上适当的水泥油。在浇筑楼梯段混凝土时,要讲究顺序:先把梯段下面的浇筑满,在逐步往上浇筑,同时施工队组要将踏步表面收光、抹平。楼梯底板混凝土应当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可分开浇筑。必须保证浇筑楼梯混凝土连续性,并从下向上推进。在楼梯施工缝位置,根据规范及施工图要求,楼梯施工缝可留设于楼梯段1/3范围内或者三步楼梯踏步处,且施工缝必须垂直于模梯段板[1]。
2.2.1.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监理部门审核、审批后才可实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主要部位重点观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2.2预防措施
2.2.2.1 蜂窝预防措施
在做自拌混凝土时,科学调制混凝土配合比,认真检查,做到计量准确。若使用商品混凝土,则要求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证明。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引流设备,保证混凝土能顺利到达结构底部。要做到分层振捣,避免出现漏振。
2.2.2.2 露筋预防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前,严格检查钢筋位置、绑扎和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钢筋密集时,建议使用适合粒径的石子,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 m时,应用串筒溜槽下料,以使混凝土材料顺利到达底部,防止离析。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安装应当密实且充分湿润。混凝土振捣严禁野蛮施工,若碰到钢筋比较密集处,可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在楼板上行走时,不要直接踩踏在钢筋(最好避免直接踩踏),如果不得已有踩弯钢筋,需要及时调整。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因过早拆模使混凝土粘在模板上形成露筋,或碰坏棱角导致露筋。
2.2.2.3 麻面预防措施
在模板安装时,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对于表面不平整或弯曲变形的禁止使用。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的密封情况,对有缝隙的及时封堵。模板安装完成后及时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混凝土浇筑前0.5 h用水对模板进行湿润。
2.2.2.4 孔洞预防措施
对于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当采用流动性较好的细石子混凝土浇筑。当混凝土在模板内充满后,立即采用分层方法进行振捣。
2.2.2.5 烂根预防措施
在模板安装时,尤其对柱子、墙体的根部要钉好压脚板。其作用是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大量的水泥浆从根部流出,导致水泥与石子形成离析,使柱子、墙体烂根。
2.2.2.6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预防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前做好标高控制点,浇筑混凝土时用测量工具时刻监测楼板的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待振捣结束后,及时地进行人工收面、收光。
2.2.2.7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有很多种,比如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凝缩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要根据具体裂缝类型,制定不同的专项预防措施。
2.2.2.8 缺棱掉角预防措施
根据拆模试块确定拆模时间,避免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崩角。拆模时要注重方法,避免暴力施工导致混凝土受到破坏。
3 混凝土施工后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养护
3.1 洒水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在12 h以内完成。每天养护用水的湿度应当满足现场的需求,且混凝土的养护期不应少于7 d[4]。
3.2 覆盖薄膜布养护
在洒水养护后,为了保持现场的湿度,可采用覆蓋薄膜的方式养护,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混凝土楼板内的湿度,从而使养护的效果更佳。
3.3 产品保护
混凝土浇筑期间,严禁破坏绑扎好的钢筋、模板,如发现变形应及时校正。模板拆除要根据拆模试块实验结果进行,严禁过早拆除。完成拆模后的柱子要用防护措施对柱子的边角进行保护,防止碰撞造成二次损坏。
4 结语
建筑物的受力构件由梁、板、柱、剪力墙组成,其质量缺陷值得重点关注,为确保其质量要达到国家规范标准,施工前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保证每位施工人员交底到位。在施工中落实有关人员监督到位,施工完成后做好相应的保养,保证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 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
[3] DBJ/T 61-31-2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
[4] GB50010-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