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2023-06-30 11:06屈彬盛长健方长水
健康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眩晕穴位贴敷

屈彬 盛长健 方长水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 2022年1~6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他司汀片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眩晕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眩晕;穴位贴敷;肝阳上亢型

眩晕归属中医“头眩”范畴,临床表现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要特征[1~2],其中“眩”所描述的是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等不适;“晕”所描述的是头晕,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常有二者并用的情况[3~4]。穴位贴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相关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起到了与内治并行不悖的作用[5]。对于肝阳上亢眩晕的治疗,多选取中西医相结合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片对于肝阳上亢眩晕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22年1~6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65岁,平均(52.45±5.4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2.56±3.25)个月。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64岁,平均(33.42±2.57);病程4个月~5年,平均(33.42±2.5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自感头晕、头昏,目视物体转动、移动,头、身体抖动,轻度闭眼症状消失,严重时如驾驶轮船不停地转动,不能站立;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移动、病程反胃、呕吐、多汗、口干口渴、头痛、头胀、面赤、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查体:检查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肢体与步态共济失调、吞咽功能、肢体麻痹等相关体征,如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陷等引起的相关体征、感知异常及眼部疾病;大于45岁; 头晕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实验研究过程,并与其取得合作关系。排除标准: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相关疾病;肝、肾、心、肺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高血压、贫血、糖尿病;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31022080)治疗。温水送服,每次8 mg,每日分3次服完。

实验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盐酸倍他司汀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穴位贴敷则采用传统中药配方选取天麻、钩藤、牛膝等药物组方。选穴:神阙穴、双侧涌泉穴、双侧肝腧穴。

两组给予清淡饮食,指导规律作息。持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耳鸣、麻木、单侧乏力、异常出汗、癫痫发作次数等症状。根据无、轻度、中度和重度计为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严重程度越高[6~7]。

(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头晕患者的相关体征和临床症状一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95%;显著有效,头晕患者的相关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中医辨证分下降 70%以上,但<95%;有效,头晕患者的相关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中医治疗眩晕的证候积分降低 ≥ 30%但<0%;无效,头晕患者的相关体征和临床症状没有改变,头晕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30%以内。眩晕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百分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得分差异/治疗前后中医症积分×100%。眩晕治疗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有效+有效。

(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8~9],SAS包括20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有4级,对应不同分数,得分50~59分代表轻度焦虑,60~69分代表中度焦虑,>69分代表重度焦虑;分數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SDS包含20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有4级,对应不同分数,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眩晕的主要发病机制,由此引起一系列患者主观感觉异常[10~11],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12~13]。中医学认为眩晕为本虚为主兼以标实之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清窍失养,病位在清窍,与肝、肾的关系最为紧密。焦虑、抑郁归属中医学“郁证、脏躁”等范畴, 与肝密切相关[14~15]。肝为阳脏,特点是体阴用阳,主动。肝阳上亢型眩晕是由于抑郁或情绪过度引起的,可导致气滞化火,肝阳偏亢,向上侵袭头目官窍,引发眩晕。

《本草纲目》中记载:“天麻为治风之神药”。钩藤可平肝熄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两味药配合使用可舒张血管平滑肌,能有效治疗眩晕头痛[16]。有研究[17]认为,牛膝能引血下行,与天麻合用能调节肝肾功能,是治疗“头昏目眩”的必备良药。穴位贴敷对穴位有刺激作用,可调理经脉之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提高临床效果[18~19]。本研究以神阙穴、涌泉穴、肝腧穴为主穴进行贴敷治疗。神阙穴与诸经百脉相通,贴敷该穴位使阴阳调和;涌泉穴具有清肾安神的功效,主要治疗头痛、头晕、昏倒等症状。肝腧穴具有平肝、抑阳、益气、降压的功效[2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眩晕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子栋.应重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7):2925-2929.

[2] 尚建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状况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5):732-733,736.

[3] 王艳,谢道俊,马奎军等.强力止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28-32.

[4] 苏伟,李志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痰上扰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9):1057-1059,1063.

[5] 覃丹,翁亚彬,冯好彬.平肝熄风汤联合穴位贴敷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5):129-130.

[6] 黄玉娟,徐学刚.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9):12-14.

[7] 李发志,江来时,彭书涛.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症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1,32(18):2319-2322.

[8] 李红霞,郑世军.系统性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369-371.

[9] 石文艷.精细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焦虑及抑郁指标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4):128-129,131.

[10] 吴子明,施天明,韩军良.急诊眩晕及其诊断流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29(5):479-482.

[11] 庄建华.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7):764-768.

[12] 豪英,魏新侠,鲁新月等.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4):723-725,729.

[13] 杨丽,丁伟,吴梅.不同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5):440-443.

[14] 文香,张卫华.基于现代文献的眩晕症中医辨证用药规律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4):125-129.

[15] 赵颖,张小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1,41(2):315-319.

[16] 徐惠梅,韩慧敏,宫培原.天麻钩藤饮防治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概述[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134-136.

[17] 王翰,陈勇毅.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陈勇毅治疗眩晕用药规律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2):106-107.

[18] 马士荣,王东旭.穴位贴敷联合风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6):910-914.

[19] 邓子卡,冯伟,李媚.天麻钩藤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3):106-108.

[20] 史文欢,季康寿,杨茗茜等.焦虑/抑郁临床证治特点频数分析及合并疾病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5):156-162.

猜你喜欢
眩晕穴位贴敷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