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巍
血液检查是日常医院检查的重要项目。要想获得一个准确、有价值的血液检测结果,需要重视血液样本从采集到检验完成的各个环节。基于此,本文就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几点要素展开浅析论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醫疗项目中的检查结果需要具备及时性、高效性、精确性的特点。血液检查作为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结果低于或高于参考值都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医护人员需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保证血样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了解检验目的,区分标本类别
血液标本在临床上通常分为生化标本、血常规标本、免疫标本、PCR标本或血清标本、血浆标本,根据检验目的和设计类别的不同,采用的标本类型和采血试管有所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时,需弄清楚检验目的,明确区分标本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选择相应试管,避免漏抽、重抽、错抽。此外,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看清楚检验申请单的要求,明确医护用具的分类,根据要求正确选择不同的采血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根据申请单要求准确抽取检验量
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抽取时,需要严格按照抽取申请单上的要求进行抽检。此外,一些患者存在水肿或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情况,血液黏稠度比较高,经离心后,血清含量相对较少。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适当多抽取一些血液。若后期因为抽取检验量不够而重新采样取血,不仅影响检验效率,还可能引发患者不满。
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
一般来说,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与采血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常的血液检验时,样本存放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某种离子值逐渐增高,导致送检后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送检,尽快进行后续的检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用仪器的校准
血液检验过程中会用到一些配套的医用仪器,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对于没有办法使用校准物来校准的仪器,可以使用经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或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连续进行检测,计算检测结果的均值,以此为新鲜血的定值。
检验样本的储存
如果血液检验标本不尽快送检,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但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血液检验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在储存的时候,需要注意保证温度合适、存放的位置以及可储存的时间。
结语
在进行血液样本的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充分重视每一个环节,包括血液样本要求的送检时间、储存环境和仪器的检验校准,确保所采集的血液样本符合要求,在提高检验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