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理念”融入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3-06-30 08:50李子瑾
公关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引言辅导员

李子瑾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俨然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环节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要贯彻落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晰就业方向、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指导工作中角色定位,然后分析现阶段大学生求职就业存在的困境,最后重点从“三因理念”探究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的路径,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三因理念”

引言

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至今已六十余载,在辅导员角色定位之初就赋予了其教育及思政引导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1]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辅导员在学生择业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难度提升。因此,推进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深化教育教学研究、落实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稳定扩大就业,进一步缓解社会技能型人才缺失的压力。基于此,创新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路径,切实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助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启,是当下值得探讨和分析的关键问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引,有助于辅导员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中的角色分析

(一)大学生求职意识的启蒙者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树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求职意识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当前就业环境、市场需求都发生了新变化,从“等待思维”向“规划思维”的转变,是实现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较多,更容易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因此,辅导员能够通过日常就业引导,培养学生求职就业意识,科学合理地帮助大学生确立择业目标,明确就业择业方向,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避免产生错误的就业心理,为将来大学生步入社会发展做好铺垫。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实现精准求职的核心是“人职匹配”,所以大学生要具备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规划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可以减轻求职期的迷茫和无助。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是基于对学生有长时期、全方位了解的背景下进行的,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明确目标,找准适配度更高的岗位方向。

(三)大学生入职适应能力提升的领航者

从对近两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离职情况的数据分析能看出,入职半年内离职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其中在业务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地解决遇到的工作问题,也是离职的突出原因。所以,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可以通过不断要求学生增强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以便于适应社会岗位的变更迭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加强构建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分析

(一)社会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万物互联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增长形势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岗位转变为高技术应用型岗位。社会某些劳动型岗位正逐渐缩小或消失,整体用人需求开始趋向于高技术、高学历、高应用型人才,以及近年来高校毕业人数的突增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用人单位消减招聘岗位,提高用人门槛等,导致就业方向结构性转变,出现毕业劳动力人才供大于求。另外近年来,一些企业面临资金链断流、订单减少等生存问题,为了继续生存发展,会采取缩减用人岗位等方式缓解压力,使得就业环境日益严峻,就业市场不容乐观,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就业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知行矛盾突出

现阶段,不少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能力情况把握不清楚,自我定位不明确。虽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出现毕业生职业生涯目标规划的“慢作为”、就业能力提升上“不作为”,学生在求職意识较强和行为能力提升缓慢之间就存在较大的知行矛盾。另外,随着就业方向的结构性变化,部分毕业生受“精英情节”的影响,选择“升本”“考研”等道路,但因为缺乏足够知识储备和备考积极性,在未得到学历提升的同时错过了校园招聘黄金期,挫败了就业积极性。同时,错误的择业观对于就业规划和发展时只考虑“大城市”“大企业”,逐步呈现“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和“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加之,初入社会,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岗位匹配度低,就业心理不稳定,面对本就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以及一职难求的就业市场,更多的学生处于群体待业状态。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辅导员为主体,辅导员管理班级人数较多,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动向。所以,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主要是介绍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难以提供职业测评和个性化职业咨询,而只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对学生帮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限。同时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时,常常是以“毕业生求职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形势报告大会”、就业讲座或者课程讲解的传统形式,侧重于就业理念的宣讲,而对实际专业涉及的面试技巧、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剖析不够深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就业资讯的大规模传播,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贴近就业前线的实际情况,网络就业平台的各种“云培训”“虚拟就业游戏”等新兴就业教育形式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冲击,辅导员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效果会更加微弱。另外,“双师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尚未建立,许多辅导员对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就业指导的作用没有落到实处。

三、辅导员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路径探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采用辩证思维方法,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要把握“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关系。“三因理念”不仅是高校做好思政工作的理念指导,更应将其运用至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因此,辅导员工作要活于运用“三因理念”,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知其“固然”,知其“所以然”,让其与时俱进成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和理论指导。

(一)因事而化:以具体就业问题为抓手,回应学生具体关切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绝不是宣教空洞的理论,回应似是而非的问题,而是要做到因事而化,引领青年,把联系社会现实和化解学生困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就业问题。辅导员需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化解就业偏差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整合就业途径,寻找就业机遇,围绕“学生在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困惑什么”等方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化解求职就业中所遇的现实困难,主动贴近学生就业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针对学生就业选择的困惑,可以用好新闻报道中的鲜活素材,把生活中涌现的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各个岗位的先进事迹传递给学生,挖掘事迹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输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融合,使学生对职业的规划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另外,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难题,比如简历制作简陋、面试紧张心态、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在学生面对这些具体就业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时,辅导员需要加强自身就业指导能力,因材施教妥善引导学生不惧就业挫折,塑造理性平和心态,从容面对就业问题。一些偶发事件往往无固定指导方式可循,此时辅导员应遵循“因事而化”的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比如区分性别差异、地域差异、性格差异,为学生提供应对职场的合适指导方案,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的原则,实时跟踪就业状态,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

(二)因时而进:把握就业育人时机节点,提升指导时效性

“因时而进”就是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倾听时代召唤之声,随着时代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辅导员应及时更新就业择业指导方向,配合国家及社会发展形势,形成教育共振和合力,因时而进,借势发力。坚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完善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顺应社会发展形式及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让大学生认识到择业就业的时代使命感,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经济发展融为一体,主动投身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建设中去。

“因时而进”需要把握恰当时机、契机。辅导员要遵循教育规律,找准关键节点,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调整教育方向。把就业观的树立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协调起来,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做铺垫。

从低年级开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正确认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别。调整学生就业择业预期,引导学生对自身情况形成清晰的认知,把握工作机会,才能逐步适应并融入社会岗位。教育学生提前关注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并以行业标杆的要求提高自身能力,重视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的提升。根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就业定位,实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式。专业技能是就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倘若不加以重视,学生在就业求职道路上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需使学生认识到加强对本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重视,平时才能加强能力提升的锻炼。

针对高年级同学,辅导员在实施就业指导时需要将班级整体指导与个体辅导相互结合起来,有序的开展课上和课后就业指导。在构建课堂就业培训时,要逐步构建培养模式,以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加入社会需求、就业导向、项目驱动、任务目标、结果认定等就业指导教学,形成就业择业指导;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当前形势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就业政策,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自身定位。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畅通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渠道,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感,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面对社会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专业技能测试和竞赛,通过实践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毕业求职期,辅导员需深入研判就业形势,准确判断就业需求。通过调研,把握实情,做到对班级就业情况底数清、情况明。时刻关注毕业生就业状态变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准备好自荐材料,通知毕业生及时参加线上线下招聘会,做好就业统计及就业追踪工作,明晰未就业台账,坚持做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帮扶和指导。

(三)因势而新:利用媒体新趋势,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势而新”要求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致力开拓创新,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新形势、掌握未来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做好择业就业指导。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信息時代,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将新媒体技术的优点充分凸显出来,推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更科学的就业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平台推送就业信息,提供社会就业方向,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机会。积极构建与学生就业指导相适应的服务平台,例如: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电子商务模拟创业平台,利用平台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以“三全育人”为主线,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对内,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就业中心、学校形成合力,进行资源整理,传达并执行就业政策、完成工作管理;对外,融合社会资源联动第三方、社会力量及用人单位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立体化就业指导体系,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快校企合作,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复合型人才。在特殊时期或者学生实习阶段,辅导员在不能面对面进行就业引导及心理疏导时,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沟通。邀请校内心理辅导老师及思政课教师等,配合辅导员一起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另外,通过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带动学生干部及社团与内外各种资源相融合。依托优秀的校友资源,开展交流合作,整合就业择业途径,创新就业指导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的就业指导系统,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结语

辅导员是就业意识的启蒙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也是入职适应能力提升的领航者。所以辅导员要正确认识角色作用,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帮助大学生明确求职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化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PR

参考文献:

[1]辜良军,蔡小丽.在高职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辅导员角色作用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20(5):44-47.

[2]李红冠.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角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117-12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引言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