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王冠

2023-06-30 03:01何任远
读者 2023年12期
关键词:戴安娜查尔斯菲利普

何任远

北京时间2023年5月6日下午6点,伦敦西敏寺的钟声响起,查尔斯从西门走进中殿,走向足有700年历史的王座。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汀·韦尔比把2.23公斤重的王冠放在新王的头颅上,英国终于进入“查尔斯三世”时代。

失望的父亲

查尔斯长着一双兜风耳,背部略显弯曲,老是双手插兜,眼神又有些奇怪。

事实上,就连查尔斯的父母都对作为王储的查尔斯感到失望。在网剧《王冠》第四季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反复出现:已经成年的查尔斯被父亲菲利普亲王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当众训斥数落,站在一旁的伊丽莎白二世不断地摇头叹息。

“我们的儿子到底怎么了?”两鬓斑白的女王好像普通的沮丧的母亲,喃喃自语。

“还不是因为他更多地继承了你们家族的基因!”身材高大的菲利普亲王冷冷地回应道。

也许《王冠》有添油加醋之嫌,但从多部传记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女王夫妇的确对自己的长子兼王位继承人有诸多不满。菲利普亲王更是掩饰不住自己的恼火。

菲利普亲王何许人也?年轻时的菲利普长有一头金发和一双蓝色眼睛,1.8米的身高再配上一身海军戎装,可谓相貌堂堂、仪表出众。根据伊丽莎白二世的传记,年轻时的公主在一场宴会中与他相识,并对他一见钟情。

1947年,伊丽莎白与菲利普成婚。菲利普相当于“入赘”英国王室,可这个“上门女婿”并非省油的灯。待到1952年伊丽莎白登基正式入主白金汉宫时,成为“王夫”的菲利普立即对伊丽莎白的原生家庭发动“攻势”,先是将王太后赶出了居住多年的王宫,又将王太后留下的宫廷侍卫悉数替换。

2023年5月6日,查尔斯三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加冕典礼上

菲利普在王室内部站稳脚跟,撑开自己“开明派”的大旗,与以王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针锋相对。

以“果敢”“阳刚”和“活力”为傲,再加上“二战”期间曾经在英国海军服役的经历,菲利普一直深信,自己的“勇猛”基因,能够改变这个古老的家族。

可是当英王夫妇的前两胎出生后不久,菲利普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大哥查尔斯和比他小21个月的妹妹安妮站在一起,前者内向阴沉,后者活泼好动。兄妹俩一起玩耍时,妹妹的体力反而胜过哥哥。

“母系基因还是在查尔斯身上占了上风!”在BBC拍摄的纪录片中,一名跟王室关系紧密的人这样告诉记者。菲利普虽未宣之于口,却时时表现出对儿子血液中流淌的母系家族中阴柔、保守特质的藐视和反感。

眼看儿子的兜风耳越长越大,外貌和性格与自己渐行渐远,菲利普心生一计:决定把查尔斯送到自己的母校——以纪律严明和严酷体罚著称的苏格兰高士德寄宿学校。菲利普希望严格的训练最终能锤炼出果敢英明的“真男人”。

“土味”王子

菲利普把查尔斯送往高士德寄宿学校,相当于把一头羔羊送进狼群。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男孩子之间毫不留情的竞争,也许很适合菲利普,却令查尔斯感觉仿如置身炼狱。在这所学校,男孩子要在结霜的田地里跑步用冷水洗澡,宿舍里的木板床连床垫都没有。在这种学校里,体能和课业表现并不出众的查尔斯很难表现出“王者”的气势,很快遭到同学们的排斥。精力旺盛、体魄强健的男孩子们,可不管9岁的查尔斯是不是王储,面对这个性格懦弱、内向的小孩,给予的只有嘲讽和捉弄。

在一段黑白影片中,王太后领着年幼的查尔斯,在火车站迎接归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女王下车走到儿子面前时,查尔斯却后退着躲在了王太后的身后,仿佛眼前的母亲是一个陌生人。这段只有几秒钟的影片,被王室观察者认为是查尔斯自小缺少父母关爱的证明。

查尔斯的性格本就懦弱和内向,又从一个感受不到爱的地方转移到另一个感受不到爱的地方,在苏格兰寒冷阴湿的环境下,走向了更加封闭的内心世界。日后那种被母亲认为是“神神叨叨”爱幻想的特质,也是在苏格兰求学阶段埋下种子的。

在苏格兰,查尔斯受不了学校严苛的训练,却在广袤的山地和古老的城堡、农庄之间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寄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终日被苏格兰迷雾和冷空气包围的查尔斯逐渐变成一个崇古怀旧的人。

多年后,查尔斯在罗马尼亚买下一座位于乡间、没有电力的别墅。每到夏季,他都来这里消暑。用查尔斯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在这个没有电力和现代交通的小村落里,感受19世纪的欧洲乡村生活——天黑后看看星空,早早睡觉,清早在鸡啼和牛车的嘎吱声中醒来。

从苏格兰寒冷的山间到罗马尼亚的乡间别墅,查尔斯非但没有被培养出“男子气概”,反而平添了一股“土味”。

大众媒体时代的另类

对英国民众来说,查尔斯仿佛是从19世纪走出来的“古人”,这种“古朴”的气息,在大众传媒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相比查尔斯的“土”,戴安娜可以说是大众媒体眼中的“弄潮儿”。这个婚前只当过幼儿园老师的贵族少女,身上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单纯气质。

在宣布订婚的媒体见面会上,戴安娜在电视镜头前微微低头,含羞带笑地看向查尔斯,她那姣好的面容和纯洁的气质,不但讨好了观众,也反衬出王室的老朽和固执。

在“流量”这个词还没出现的年代,戴安娜就诠释了什么是“自带流量”:在查尔斯和戴安娜婚后首次访问澳大利亚时,戴安娜所到之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前来献花或握手的民众多得连保镖都拦不住。查尔斯发现,那些拿着“长枪短炮”的人都是冲着戴安娜来的,而自己却被晾在一边。

三角丑闻

戴安娜在公众心目中的热度持续高涨,她的婚姻生活却每况愈下。在结婚后不久,戴安娜就知道了一个人——卡米拉的存在。

英国王室历史学家马莲·科宁认为,卡米拉对查尔斯来说,有一种“知心姐姐”般的安全感。查尔斯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尽管表面养尊处优,可深交的人却少之又少。

戴安娜在对查尔斯婚前情史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一段连她自己都未意识到的“三人关系”中。嫁入王室后,戴安娜才发现查尔斯总是向一个名叫卡米拉的女人倾诉。那座被认为倾注查尔斯极大心血修建起来的私人庄园——海戈洛夫,跟卡米拉的庄园仅仅相隔一条街。

最关键的是,戴安娜无法走进查尔斯的内心世界。他热爱的,她毫不感兴趣;她追求的,他感到肤浅无聊。就好像在威尼斯访问时夫妻俩表现出来的那样,二人在船头船尾各做各的事,几乎没有互动。

为了报复查尔斯的不忠,以及整个王室的冷漠,戴安娜选择把事情透露给媒体。“这段婚姻有3个人存在,所以我觉得有点儿挤。”在BBC的一次采访中,戴安娜的这句话证实了查尔斯婚外恋情的存在,也向王室投掷了一枚重磅炸弹。

至此,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终,查尔斯的公众形象无可挽回地受到损害,“负心汉”的标签从此如影随形;戴安娜则被媒体舆论反噬,在一次躲避记者的追逐中命丧巴黎。

没有成为国王的资格

20世纪90年代,公众对查尔斯的评价降到了谷底。批评者认为,这个丑闻缠身的继承人,没有资格成为国王,王位应该由他的长子威廉王子继承。

1997年的民意调查显示,有1/3的英国民众认为查尔斯不应该当英国国王。就连隔岸观火的美国人也这样认为——70%的美国人认为查尔斯不会成为好国王。

这种情绪,在戴安娜的葬礼上达到了顶点。

戴妃殒命,英格兰举国悲痛。葬礼上,菲利普亲王、查尔斯王子,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护送着戴安娜的灵柩走过伦敦大街。著名歌手艾尔顿·约翰一边唱着《风中之烛》,一边哽咽;道路两旁满是流泪送别的民众。

在后来的一个采访中,查尔斯向记者透露,当时,他已经准备好在电视直播的过程中被愤怒的民众当场打死在街头。

王室感到了危机。在菲利普亲王的协调下,王室成员和宫廷行政官员组建“战略前瞻小组”,专门研究民意和媒体舆情。与此同时,查尔斯请来了日后成为谷歌董事会成员的媒体顾问帕蒂·哈佛逊。对查尔斯甚至整个王室来说,形象提升和转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漫长的逆转

查尔斯不断向政府部长们发出政策建议,因其笔迹难以辨认而被称为“黑蜘蛛备忘录”,内容从学校膳食、替代医学到军用设备、环保问题,无所不包。他的言论,一度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嘲笑。比如,他建议政府把“咖啡灌肠抗癌法”纳入全民医保的免费项目,向卫生大臣介绍各种未经科学证明的“草药疗法”,对BBC记者说自己喜欢跟植物聊天……

进入新千年,随着环保议题的盛行,查尔斯此前被认为是古板和怪诞的行为,竟然得到民众的认同——查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对原生态有机农业的追求,30年后被认为是很有前瞻性的;“跟植物聊天”,成了珍惜生命和热爱自然的表现;将磨损的衣物交由裁缝缝补后继续使用,践行了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在英国这样一个趋于保守,且拥有庞大贵族阶层的社会,大众对乡村文化的珍爱,催生出一种浓烈的田园情怀。人们对查尔斯生出了几分好感:他不就是身边那个钟情自己的庄园、热爱花草树木、闲时喜欢逗逗宠物狗的普通英国男人吗?

戴妃殒命5年后,查尔斯终于得到女王的首肯,与相恋近30年的卡米拉缔结姻缘。同年,王太后和王妹玛格丽特相继去世。头发全白的英女王成为王室年纪最大的成员,矮小的身板、慈祥的笑容和环绕身旁的柯基犬,成了她的符号。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天平继续向王室倾斜。2008年,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相继爆发,戴安娜代表的崇尚享乐、个性张扬、情感奔放的乐观年代,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悲观中,民众希望看到一个稳定的、能够帮自己找寻文化根基的象征性符号。对英国人来说,爱喝下午茶、身边总有一堆柯基犬的“国民老奶奶”成为他们寻求稳定和文化根源的情感依托。

查尔斯作为王储,同样继承了这一文化溯源的象征性符号,满足了人们“民族身份认同”的心理。从“土味王子”到“绿色国王”“环保君主”,查尔斯的公众形象走过一条漫长的逆转之路。

刚刚加冕的查尔斯,要想在历史上获得一席之地,也许为时未晚。

(卓 越摘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猜你喜欢
戴安娜查尔斯菲利普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许筱颜 陈明华 戴安娜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活跳板
英国戴安娜时尚之路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