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3-06-30 03:07陈菲王苏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内容

陈菲 王苏苏

202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五育融合”。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评价是改进劳动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只有反思当前劳动教育评价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助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劳动教育评价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评价指的是通过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状况和劳动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劳动教育评价具有多维价值属性,包括政治价值、育人价值和工具價值。

(一)政治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劳动教育评价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指挥棒”,对于劳动教育的方向和实施都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而审视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状况,仍存在着部分学生劳动价值观扭曲、劳动技能缺失的现象。为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必须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支撑,形成“五育并举”的新格局。与其他育人内容相同,劳动教育也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育人目标。基于此,劳动教育评价不仅是对劳动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的工具,更是包含对学生理念上的教导和开化,促进学生个体感知生活体验和生命意蕴,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三)工具价值。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学生的劳动理念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能对劳动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改进,找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予以改进提升,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

劳动教育评价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关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当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

(一)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维度评价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主体协同发展,从多维度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然而一些参与主体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标准和教育内容存在思想上的误区,认为高职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就是进行劳动技能教学,劳动教育评价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在这种错误认知下,各参与主体不能主动、全面地参与到劳动教育评价中来,导致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维度评价。在现阶段具体劳动教育评价实践中,劳动教育评价主要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来主导,而其他主体缺乏参与劳动教育评价的机会,也缺乏参与的意识。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自我评价是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自我评价的缺失不仅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全面,也阻碍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第二,缺乏家庭的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很多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寒暑假部分学生要在家庭环境中生活较长的时间,家庭评价的缺位会淡化学校劳动教育效果。第三,缺乏服务对象的评价。无论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还是到社会组织参与劳动实践,他们都是学生的服务对象,对学生的劳动状况也最具有发言权。这部分评价的缺失不利于劳动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二)评价内容片面,缺少全面的评价内容

劳动教育评价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但就现状而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与普通高校学制相比,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紧凑,客观上制约了劳动教育评价的全面选取。同时,高职专业课程中部分内容也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这导致两者在评价内容的界限上不明确,加大了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全面化的难度,由此导致高职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多以理论和实践考核为主要内容,关注点在于学生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所有学生采取的是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体验和劳动精神,不利于学生综合劳动素养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劳动评价内容以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内容为主,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以及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将重心聚焦在校内的劳动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实习实践以及参与社会性劳动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劳动状况和劳动素养。

(三)评价方法不科学,缺少质化评价和过程评价

评价方法是劳动教育评价的工具,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价质量。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存在评价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教育评价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价。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评价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结果和实践成果,片面地以成果导向来对学生的整体劳动状况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观察,无法充分展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个性特点存在差异,采用结果导向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不利于挖掘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无法为进一步的劳动素养提升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会削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感,从而磨灭部分学生的劳动热情,不利于整体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劳动教育重定量评价,缺乏定性评价。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大都采用书面考核的评价方式,少数院校会辅以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内容,但总体来说还是以量化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法虽然能客观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评价,却无法全面地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进行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

(四)评价功能异化,存在功利化发展倾向

劳动教育评价是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判断,其最终指向在于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存在向功利化发展的倾向。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评价的核心放在劳动技能提升上,而没有注重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核心劳动素养,造成高职院校育人功能弱化。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认为院校已经开展了职业教育课程,没必要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活动。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当作评比评优以及毕业找工作的“加分项”,劳动教育评价成为一种获得短期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从育人的视角来进行评价,偏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多方评价主体联动化,形成劳动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不断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教育评价中由于各参与主体角色不同、视角不同,因此对于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评价也不相同。只有整合各参与主体评价,形成多方评价联动化,才能实现劳动育人合力。第一,要重视高职院校在教育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教师要更新劳动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要主动引导其他参与主体进行联动评价,实现劳动教育评价的全面性。第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交互评价。学生是劳动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劳动教育的直接感受者,他们最清楚劳动教育评价是否合理,目标是否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价和交互评价,更清晰地反映学生的劳动教育状况。第三,要加入家庭评价。家庭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有很大影响,高职院校要引导家庭参与到劳动教育评价中来,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劳动教育评价维度更全面。第四,要充分注重劳动活动服务对象的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劳动活动的服务对象包括进行社会实践的帮助对象,进行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等,他们能直接感受到学生开展劳动活动的劳动态度、质量等,因此要加强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形成多方面主体联动评价机制。

(二)丰富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促进评价全面化

劳动教育评价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促进评价全面化。首先,要选取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对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也不能简单地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而是要根据全面性原则,多维度、全面性地选择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从知识、能力、情感、行为和社会五个层面来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内容设计。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劳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更要包括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方面的评价,甚至后者在评价的比重上要更高,因为劳动态度和精神更能展现学生深层次的劳动素养。同时,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重复性的劳动活动,还要包括学生的日常劳动活动和劳动创新,将劳动教育评价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实现劳动教育的全过程性。此外,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校内劳动活动部分,更要体现社会劳动实践部分,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其次,要充分挖掘各维度评价内容。在确定不同评价内容维度后,要对各维度评价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制定出全面、具体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支撑。

(三)构建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方法是劳动教育理念的反映,对劳动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劳动状况,也能深入探析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客观地展现劳动教育结果,也有利于全面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在具体实现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劳动教育阶段设立对应的劳动教育目标,并做出相应评价。劳动教育评价不仅包括量化性的劳动理论考试和劳动技能实践测试,还包括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以及能力的提升,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评价结果具有更佳的反馈功能,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具有准确、客观的特点,但由于劳动教育的复杂性,单纯依靠定量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状况,因此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各评价主体可以把劳动教育中易于量化的部分,包括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参与劳动实践次数等进行量化评价,而对于不易量化的内容,包括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情感体验等进行定性评价,使得劳动教育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四)强化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功能

针对劳动教育评价功能异化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功能。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更新劳动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改变劳动教育评价形式化的问题,不能把劳动教育评价当作应付检查的工具,而是要将其作为劳动教育改进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以评促改,助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劳动教育评价不仅要注重劳动知识、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劳动态度、精神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劳动育人目的。另一方面要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定期反馈制度,丰富评价结果反馈途径,并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评价结果更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反馈功能。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IPP模型視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编号:2022SJYB1779;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江苏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YB062。)

(陈菲,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质量评价。王苏苏,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主要内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