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有效性策略

2023-06-30 16:33章继高
食品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食品监督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在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抽样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具备多种有效的抽样检查方法。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有效性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抽检质量受到制约,有关部门难以真正通过抽检过程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加强对影响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因素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高抽检有效性是加强市场监管的必要路径。

1.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展现状

1.1启用新考核指标

截至2018年,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抽检合格率是重要的考察指标,但仅仅依靠合格率,很难真正发现抽检样品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自2018年起,食品监管抽检考察中,新加入了“问题发现率”指标。启用新的考核指标,能够有效区分抽检的监督作用和评价作用,不仅能够明确合格率,还能够有效发现食品问题,使得监督抽检与评价有所区分。以此为基础,加强监督抽检中的问题发现工作,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检,这有利于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1.2四级联动抽检模式

四级联动抽检模式,即国、省、市、县高效联动,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相互合作,以及各自负责侧重点不同,以避免出现抽检重复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较大或规模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工作,省级监管部门主要负责本省内在产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工作,市级和县级监管部门则主要对自身行政区域范围内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检。这样既能共同完成抽检任务又能够避免交叉重复抽检。

1.3食品抽检量增加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的相关抽检要求指出,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安全抽检是重点考核项目。随着食品抽检量的不断增加,至2020年,国家进行了统一的计划安排,各省每年的食品抽检情况达到了4批次/千人,农产品食品抽检量占据其中一半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食品安全评价抽检。

2.当前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存在的问题

2.1抽检安排不合理

目前,各地区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时需要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检年度计划进行。各县级以上的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按照上级制定的抽检年度计划开展工作和实施总结等,进而确定本行政区域详细的抽检计划。但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各区域所制订的抽检计划与其自身发展不符,缺少针对性,难以根据本区域食品安全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也在于计划安排人员缺少对当地食品安全情况的了解与深入分析,缺乏正确的食品抽检意识。

2.2任务完成时间不均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完成时间不均衡,主要体现为部分监管机构有突击完成全年任务的现象。近年来,各级抽检计划下达延迟、抽检经费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这使得抽检工作的开展需要集中于某段时间进行,这不仅对抽检人员而言是很大的挑战,还影响了抽检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抽检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往往会选择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食品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抽检,忽视对分散性场所或偏远区域场所的样本,因此导致抽检食品的覆盖范围有限,抽检质量不高。

2.3重复抽检较突出

即便目前采取了四级联动的抽检模式,且对重复性抽检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食品抽检量逐年增加,因此重复抽检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首先,在不同的环节出现了重复抽检现象,主要原因为抽检人员间交流不到位,导致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上抽检重复。其次,不同机构间的重复抽检。这一情况较为常见,主要在于抽检任务存在交叉,各抽检机构承担着不同的抽检任务,因此较容易出现抽检重复问题。另外,也是最影响抽检有效性的原因,即抽检人员的主观因素,部分人员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选择重复抽检。

2.4抽检人员专业水平低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抽检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抽检质量。在抽检过程中,抽检人员需要参与抽检计划的制订、抽样过程、检验过程、报送结果和核查处置等,其中涉及诸多内容和规定,对抽检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受到机构改革的影响,各机构抽检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问题,甚至有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员参与抽检工作,导致计划不够合理,或在抽检中出现失误,对检验结果分析处理不当等问题,进而影响抽检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有效性的策略

3.1科学制订抽检计划,保证抽检均衡

抽检计划奠定了食品安全监管抽检的基础,从根本上影响抽检有效性。在制订抽检计划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深入调研与分析市场的食品消费量,调查不合格的项目类型和食品种类以及抽检环节等,根据调研结果科学设置抽检权重。同时,加强日常监督,科学利用稽查办案的相关数据资源,并以此为根据制订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年度计划。若某类食品在不同环节所产生的危害效果和影响因素类似,那么在制订抽检计划时,可以针对此类产品设置单一环节抽样。在计划中,应当对不同级别的抽检任务有所偏重,强调抽检的重点。对于在抽检过程中对抽检有效性影响较大的“三小食品”“地方特色食品”和餐饮食品等要制定专门的抽检计划,以尽可能地在抽檢期间覆盖更大的范围,突出样品的特点。为了避免抽检工作集中在某一时期进行,保证抽检的均衡性,以及提高抽检质量,各监管机构还可在制订月抽检计划和规定时将年度抽检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个月的工作任务中,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特征等,制订科学的抽检计划、安排对应的抽检任务,以此避免突击完成任务的问题,保证抽检任务分散进行,提高抽检覆盖率。

3.2合理利用抽检App,避免重复抽检

重复抽检是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且各机构、各环节交叉现象难以通过人工加以高效监管。因此,要想解决重复抽检问题,还应加强对抽检App的应用,通过现代化科技技术,提高数据信息交流共享能力,进而避免重复抽检问题。在抽检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持续深入改革监管机构,为抽检人员配备电脑设备,使其将抽检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样品上传至电脑,在电脑上完成样品的填报、打印等工作,并将完整的样品信息传输至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保证信息上传的时效性,确保抽检信息被及时共享。在抽检校对阶段,可通过设置和搜索关键字段,包括抽检单位的营业执照号、抽检单位名称、生产许可证号、样品的名称等关键性信息,设置其在规定时间内允许出现的次数,由后台做统计和强制性限制,以避免同一生产企业、同一食品销售场所或同一批次的样品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抽取检验。在App自动限制下,抽检人员将抽检样品信息上传,系统能就够自动核对其是否存在近期内被抽检,进而帮助工作人员确定合适的抽检样品,有效避免重复抽检问题的发生。

3.3规范抽样检查方法,提高抽检质量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抽检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抽检质量和抽检有效性,对于同一批抽检样品,采用不同的抽检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抽样检查方法的规范管理。在抽检期间,有关部门应设置明确的抽检原则,按照规定的抽检流程和步骤确定抽检的样品数、样本数、份样数等,并详细记录抽样检查过程和信息,确保抽检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保证抽检方法合理、科学。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查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所选样品必须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以及选择的均匀性,这样才能通过检测反映被测样品的质量和成分,反映市场普遍情况。在样品采集阶段,还需要始终保持原本的理化指标,确保在采集过程中没有将其他杂质混入其中或样品成分出现逸散问题。在食品抽样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格控制流程,根据样本数、样品数和检查原则等确定相应的抽检方法,如在确定份样量时,小包装的食品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分装作为份样,大包装的产品则可根据抽样项目要求选择其中粒度大小等作为份样量。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切记做到随机抽样,根据抽样食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保证样品采集工具的清洁度,避免杂质混入样品当中,同时要明确样品标注方法、日期、批号、采样人等相关信息。

3.4落实监检结合,强化核查处置

就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而言,结果处置不当问题将严重影响抽检的有效性。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核查处置,加大处置力度,注重抽检和监管相互结合的作用,综合二者各自的优势,使得抽检工作发挥监督功能,提升抽检的有效性。在将食品安全抽样工作与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可加强对抽检单位的现场检查和评价工作,对其经营情况和生产情况着重调查和评估,对经过抽检后符合要求的食品进行再次抽样检查,并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及时做到现场查处,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够在食品抽检期间发挥作用,将以往的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事后结合监管。在抽检期间,可由检验机构抽检人员与监督人员共同完成抽样工作,在样品采集阶段就做好现场的监督管理,对企业进货查验记录、进货凭证、储存条件和产品真实合法来源等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所抽取样品具有明确的供货来源。在核查处置的过程中,应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对于有违反食品安全规范的生产或销售企业要予以严厉的惩罚并加大检查管理力度。市场各级监管部门应做到始终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切身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不仅要在检查出问题后严惩相关企业单位,还要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前移,做好食品使用之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抽样检查,提高检查的有效性,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3.5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抽检行为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而言至关重要,更是提高抽检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明确抽检行为规范,约束抽检人员的抽检行为,保证抽检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对此,主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第一,加强对承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对相关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通过日常监督、能力考核等方式,检验承检机构的数据抽查能力和样品检测水平等,全方位评价承检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其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抽检工作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第二,规范食品抽检流程,对抽检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控制,确保抽检过程具备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代表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抽检原则,在抽检期间发现并总结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的不同特征,以确保抽检的有效性;第三,加强对抽检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并对其加强业务训练,从知识技能到实战训练,使得抽检人员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其检查能力,将培训精细到抽检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抽检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培训结束后对抽检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参与到正式的抽检工作当中。另外,有關部门要针对抽检人员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其培训学习和抽检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抽检过程的规范性,落实奖惩制度,对抽检中出现不良行为的人员予以惩罚,对表现优异的人员提出表扬和给予相应鼓励,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6加大风险预警力度,提供抽检保障

加强食品抽检工作的风险预警,做好风险预警交流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的抽检质量和有效性,为抽检工作提供保障。首先,应进一步建设风险预警交流体系,确保食品抽检中的各项工作有所保障,保障资源投入效果。同时,有关单位要做好风险预警交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得各部门之间都能够有专业人员展开风险预警交流工作,积极配合风险预警交流体系的建设工作。其次,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提高抽检信息的透明度,使得抽检信息能够作为群众消费的重要参考,进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宣传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或网络平台,将食品安全相关内容传递给消费者,使其意识到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另外,各地区应针对不同的食品市场情况和问题导向,建立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风险预警的沟通交流工作,使得各地区能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预警工作当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当地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发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作用。

结论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直接决定着市场食品安全情况。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强安全监督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工作之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既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查找问题的根本方式,是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因此,在食品安全抽检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合理利用抽检App、规范抽样检查方法、注重落实监检结合、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风险预警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有效性,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简介:

章继高(1995.09-),男,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抽检。

猜你喜欢
有效性食品监督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食品造假必严惩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