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浅
情绪是否稳定,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妈妈是否优秀的标准。
作为一个有着“暴脾气”的中年妇女,几乎每次训完娃,我都会产生一系列挫败感:内疚、自责……说好的做个云淡风轻的成年人呢?
闺蜜和我一样,也经常无法控制“情绪”这头怪兽。
某天,她计划带孩子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提前对孩子交待了好几次要早早写完作业。结果出门前发现,孩子作业没写完,坐在书桌前玩了一下午乐高,她的“小火山”当时就爆发了,愤怒地把乐高摔在了地上。
按照育儿理论,这个“暴力”程度妥妥地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心灵伤害。几天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孩子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我最爱你,我以后一定不再惹你发脾气,但你能不能温柔一点儿?”愧疚不已的闺蜜当场就给孩子诚恳道歉,发誓10天不吃晚餐以明志。但才过了两天,她就又因为琐事奓毛了。
我们曾一起分析,有时发火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状态很糟,比如疲惫、压力大、一大堆工作等着却无法进行等,而孩子正好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还对我们压住怒火提出的要求充耳不闻。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别提那些飘在天上的仁慈育儿理论,就算育儿专家本人站在你面前,也能被怒火烧成烤肉。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反思。一个朋友说,她会在平静下来后温和地告诉孩子:“妈妈发脾气是因为只有发火你才会将我的意见听进去,如果你不想被吼,最好玩游戏的时间别超过半小时。”另一个朋友的办法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哪怕孩子没写完作业,她也希望孩子晚上9点半前上床睡觉。
这其实也从侧面证明,很多事情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比如,孩子晚睡一点、家里弄亂一些、游戏多打5分钟……天真的不会塌。
能优雅地控制情绪当然最好,但是爆炸了也别总用自责这把利刃反复地刺自己,反正,也没啥用。心理学家埃利斯·塔夫瑞特曾指出:“我们会愤怒,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人是情绪动物,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一直长期共存。”
喜怒不形于色,真的需要极高的修为,优等生拿捏到位,我们这些差生,除了好好修炼,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另辟捷径。
一个妈妈为了保持好心情,每天在进行陪写作业这项高难度的任务前追一集剧。还有个妈妈则通过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来调整情绪。
我的方法是情绪不好先预警,效果也有一点点。自感状态糟糕时,我会提前告诉孩子:“我今天有点烦,如果我辅导你作业的时候,表现得没耐心,请多包涵。”一般这时候,丈夫就算在加班,也会自觉接管带娃的活儿,儿子也会在玩具和作业之间,聪明地选择后者,一场家庭大战就这么提前化解了。
咱都是有情绪的凡人,不是机器人。要真是人工智能进化到一年365天无怨无悔、无悲无喜地承担管家职责,那我砸锅卖铁也要订购一个。在此之前,我的家人可能还得接受一个时不时发飙、但真心爱着他们的妈妈、妻子。
(菊之雅摘自《女友》)(责任编辑 张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