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远
从前,村庄的道路坑坑洼洼,现在的道路不仅平整,路两旁还种上了花草进行绿化;曾经环境垃圾满天飞,如今的村庄山清水秀,处处都是美景;以前的村民不知道要干啥,只会“坐等”,现在的村民勇于创业,形成小型产业链,家门口就业……
近日,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只见乡村环境旧貌换新颜,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群众风貌积极向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颜值”变现 “美丽”经济遍地开花
一湾碧水似玉带环绕,白鸭成群在河面上嬉戏,清风拂面,杨柳依依……立夏时节,在汝州市蟒川镇戴湾村,一幅江南的秀美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每个来到戴湾村的人,都会沉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里。从昔日的“荒山沟”到如今的“幸福里”,戴湾村蜕变的秘诀是什么?
“开挖下水管道2000米、新建无动力污水处理池2处、治理河道2500米、拆除危旧房屋29处、栽种国槐等绿化树木5万余棵、由返乡创业大学生闫文佩带头成立的养蜂合作社年产蜂蜜15吨……”一步一个脚印,这些“答案”被戴湾村党支部委员陈二红一一记在笔记本里。
“以前,我们村到处都是垃圾,苍蝇满天飞,下雨天脏水都往外冒,臭烘烘的,出门还得捂住鼻子。现在,你看看我们这绿化多美,水多清!”戴湾村村民谭玉敏细数戴湾村的变化。自从村子开始垃圾集中处理后,河道不臭了,空气质量也变好了。“现在这环境,老想吃完饭就出来逛逛!”晚饭后,谭玉敏惬意地沿着小河边散步。
经济“开花”的同时如何守护青山绿水的“颜值”?汝州市用扎实的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为了给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汝州市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站点462个;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新建5G基站258座,实现乡镇主镇区全覆盖;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完成78公里县道提档升级;开通“乡村振兴号”公交线路,单程26公里。
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汝州市累计创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366个、“千万工程”示范村22个、“四美乡村”32个;建成乡级污水处理厂8座、在建2座,建成无动力三级沉淀污水处理设施231座,完成387个村庄主村污水管网铺设;累计实施整村推进的行政村95个,农村卫生厕所达到14.69万户,卫生化厕所普及率达到85.26%。
培优育新 富农产业“串珠成链”
2023年5月18日下午,在汝州市焦村镇靳村的一处桑葚园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拿小提篮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
“今年是我和我媳妇经营桑葚园的第五个年头了,每年我们都有将近30万的盈利收入,现在,我们村有五六个邻居都在我们这儿干活!”该园主人李非非介绍,该桑葚园占地24亩。除了桑葚果采摘外,园子里还散养了1万多只桑叶鸡,并推出桑葚干、桑叶鸡蛋、桑叶茶、桑叶挂面等系列附加产品。
“这儿离家近,很方便,每天中午我还有时间能回家给孩子做饭。我在这儿干了有两年了,每个月都能发个一两千块钱哩!”在桑葚园打工的村民武亚峰提起桑葚园就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三年前,武亚峰的爱人不幸去世,家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位“留守妇女”的身上。武亚峰家有十几亩地,年收入三四万元,这些钱全用在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全家的生活费上。“小儿子才刚刚上小学,我这儿也走不开,没什么其他收入。”自从进桑葚园打工后,武亚峰家每年能多拿两万多元钱的收入。“我给在外地上大学的老大汇钱后,手头还能攒些钱,给俺家老二买新衣服!”武亚峰说。
焦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的蚕桑基地已发展到3000余亩,已经由单一的卖蚕茧发展到做蚕丝被、酿果桑酒、炒桑叶茶等多元化产业。河阴石榴1000亩、蟠桃600亩、烟叶3800亩、金银花100亩……目前,该镇的河阴石榴、蟠桃等其他特色产业也颇具规模。
为了让富农产业“串珠成链”,带动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近年来,汝州市以该市富硒、优质小麦、甘薯、蚕桑、生猪等产业为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富硒产业相关农业经营主体17家,稳步推进甘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焦村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成功创建为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该市生猪产能达到300万头,河南生猪交易平台建成投用,可为全省5500万头生猪提供线上交易;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895家,同时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1家、平顶山市级39家、县级10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家。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全面提升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天青色是汝瓷的颜色,如今,这抹天青成了朱沟村村民的致富“底色”。
2023年3月底,由青年瓷人王燕斌开办的汝州市复宋汝瓷公司在朱沟村点火开窑。“今后10年,这个项目可以每年为朱沟村集体带来5万元分红,这些分红可以作为‘村民福利金存下来。”朱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正说。
据王国正介绍,除了汝瓷企业,村里还有石磨面粉厂、食品厂、洁净煤场、光伏项目、酸枣种植等项目,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余万元的收入,这些集体收入都用于给村民每年的社保、养老和医疗补贴、村民保洁费缴纳及奖励优秀大学生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等。
“村里每年都会给厕所改造评奖,获奖人员每人发500块奖金;群众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有60元的补貼;本科(一本)大学生每年可以得到2000元的助学金……这些老百姓得到的实惠,都归功于‘五星支部的创建,‘五星支部的创建为朱沟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说到发展秘诀,王国正侃侃而谈。
推动乡村振兴,党建是基础。汝州市坚持把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能力的主抓手,聚焦“三赋三强”,成立“1+5+6”工作机构,建立“五星”支部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乡村狠抓落实、人人争创“五星”的工作格局。
自“五星”支部创建以来,汝州市临汝镇东营村发挥党建聚合力、资源整合力,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幅度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上,该村道路实现高标准硬化,主干道全部铺设下水道,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铺设自来水管道2万多米,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达100%;户厕改革普及率达到90%以上的同时,投资12万元,在村内建成水冲厕所两座;天然气清洁能源入户率100%。
在东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老年活动中心内,10余位老人正聚在一起打扑克,欢笑声此起彼伏。“俺们村的干部总想着为群众谋福利,要不是这,俺能天天坐在这儿?”一位老人高兴地说。
“去年,咱们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正是有了这些收入,咱才能为群众办些好事。”该村党委副书记周群芳看着老人们笑着说道。
2020年4月,汝州市临汝镇东营村被评为2019年度“六星”村(社区)党组织。如今,有着7600多口人的东营村不仅集体经济红红火火,而且其他工作在临汝镇也是数一数二。党员干部都说,这全得益于“五星”支部创建,下活了全村发展的“一盘棋”。
近年来,汝州市围绕创建“文明幸福星”,创新“十融十创”模式,融合脱贫攻坚、移风易俗、全科网络等10项内容,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汝州市共评选星级文明村373个、“十星级文明户”4500户,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5个、农村幸福院88家。
此外,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强基固本”行动,汝州市“凤凰山”蟠桃、“汝良”杏等10个农产品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目录,“中王农牧”富硒鸡蛋等5个特色农产品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了农业“产值”。
乡村环境从“灰头土脸”到“如诗如画”,特色农业从“一枝独秀”到“串珠成链”,群众风貌从“坐等要”到人人争创“五星”。广袤田野气象新,在汝州157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20万汝州人为了乡村振兴的事业,砥砺奋斗在青山绿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