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燕
浩瀚的天空,总会有星辰闪耀,时时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宇宙长河里。它们时常眨巴着眼睛,发出会心的微笑。李家原老师就是我辈仰视的一颗书法界明星。
李家原,咨砚斋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協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2016年至2021年,连续6年到中南海为国务院办公厅党和国家领导人义写春联,书法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无数鼎鼎大名的头衔令人景仰,他是从信阳市固始县走向京城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既继承了古代书法艺术作品的精髓,又有独自创新。于圆润饱满中露出精气神,让喜欢书法艺术作品的人都爱不释手。李家原书法风格集魏碑、南宫碑、隶书、褚体、瘦金体于一体。凡字起笔顺势露锋入纸,行笔爽健,点如坠石,撇似刀剑,捺画蕴含,勾挑洒脱无羁。结体秀雅清朗,在横不平竖不直中险绝求稳。形成了清秀、硬朗、流畅、劲舞、唯美的风格,在当今书坛,别具一格,风骨独立。在传统书法基础上,锐意创新,富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约之内。单字清朗秀挺,排在一起,顾盼生情,飘逸舞动,如幽花美士,啸咏于月影波光之间,骨秀神清,扑人眉宇,引人喜爱。他的书法尤其是楷书个性突出,在唐楷尤其是褚体、“瘦金体”和汉简等诸体的融合上,字形结构有“瘦金体”的外形,甚至直接嫁接了一些经典笔画,诸如捺笔、捺脚的书写,就采用了“瘦金体”的笔法,同时融入汉简韵致,形成了潇洒秀美、清朗俊逸的风骨。在一种字体中,融诸家之长,在行书中,善于使用夸张的点画。内行人评价,是一种别致的存在,当今书坛一绝。2004年,《农民日报》创办子报《中国渔业报》,报头题字就是由他来写,至今仍在使用。
最初对于李家原老师的书法理解,来源于我的父亲。我父亲喜欢文学艺术,诗词歌赋,样样都能露两手,他对于琴棋书画亦有造诣。不仅自己时常创作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更喜欢收藏一些名家字画,并时常拿出来,带领我们研磨观瞻。父亲收藏的作品里,其中一幅是李家原老师早年间的书法作品,还附有一份介绍李家原老师书法作品的报纸,可见父亲对于李老师的重视程度。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家原年轻时在武汉打工9年,清贫的生活未能消磨掉他对书法的热爱。下工之余,他总是留心搜集一些废旧报纸带回住所,在昏黄的灯泡下苦练书法。盛夏的武汉酷暑难耐,没有空调的年代,连电扇都是奢侈品,热浪滚滚全靠一条破旧的湿毛巾挡住汗珠,防止满头大汗吧嗒一声砸下去,洇湿来之不易的报纸。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笔耕不辍,终有所得。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字帖,伴随了他十几个春秋,那时他虽然年轻,书法技艺却早已颇有成果。李家原宛如一只跃跃欲试的雄鹰,亟待一个振翅翱翔的机会一展风采。
机会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时中日双方开展青年书法交流活动,武汉市与日本大分市举行书法联展。年轻的李家原老师听闻这个信息,立刻踊跃报名参加比赛活动,想让自己的书法作品走出国门。他利用下班业余时间缜密思考,构思了“不忘广岛长崎祸,永结大分武汉情”的对联,无论是对联内容格式的对仗工整、简明扼要,还是书法艺术的笔力精妙、造诣非凡,都让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深深震撼。李家原由此获得此次书法活动的最高奖项,受到日本大分市市长左藤益美的青睐,亲自飞抵武汉,并在武汉礼堂为他颁发镶嵌着中日青年头像的纯银奖杯。
龙行在渊,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武汉人才济济,不乏书法、美术等艺术人才。这场重要的国际赛事竟被外来“打工仔”李家原通过一副对联,脱颖而出,令武汉三镇书法艺术界的同仁们刮目相看。此后,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动吸收他为会员。后来,他离开武汉回河南时,向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要了转会证明,打算转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成功的路上,天分、努力和伯乐都不可或缺。在河南,李家原这匹千里马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位伯乐。时任河南书协主席的张海先生接到李家原的转会资料后,对李家原的书法作品青睐有加,立刻给他回信,直接推荐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信中说,李家原的作品入展了中国第二届书坛新人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完全符合入会条件。信中还附了一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登记表。在会员推荐人一栏里,赫然写着张海二字。张海一直与他保持了良好联系,后来,李家原老师在信阳市博物馆举办“‘梦回茶都——李家原书法展”,10个隶书大字展标,就是张海先生写的。
李家原遇到的另一位伯乐是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李家原的《优秀散文诗硬笔书法字帖》出版时,得到书法家沈鹏先生的关爱和支持,沈鹏亲自为之校稿,并题写书名,还用两张宣纸书写了序言。沈先生对他说:“我还没有用毛笔给谁作过序呢,这个序你要好好保存着。”沈老的校稿、信札、题签和作序,被李家原视为珍宝。这是一代书法大家对一个年轻后辈的褒奖和鼓励,更体现出中国书法界以老带新、代代传承的良好风气。
在自己的努力和伯乐的提携下,李家原在书法界打开了拳脚。1994年,李家原老师受聘到北京大学担任北艺回宫格书法学校常务副校长。在北大的6年时间里,他协助领导开展回宫格书法函授教育,培养了近万名书法学员;开办了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聘请中书协骨干高占祥、沈鹏、欧阳中石、刘艺、张荣庆、刘正成、林岫、梅墨生等举办了数十场书法讲座。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他主编了歌颂教育工作者的大型书法作品集《烛光颂》。此外,李家原还积极参与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中法两国和中加两国的文化使者,李家原在法国巴黎和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李家原老师常说,书法艺术,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能用书法作品为社会做一些小事、好事、善事,是他学习书法的初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郑州水灾……但凡正规慈善机构发动的赈灾活动,他都乐于参与,贡献最好的作品。有一对在东莞市打工的父子患了白血病,李家原现场拍卖书法作品,获款30万元并全部捐赠。他还为河南老家的文化中心捐建了“李家原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价值40万元。
依附着淮河流域,固始县人杰地灵,被誉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侨乡”,还是“中国书法之乡”。固始县有50多位中书协会员,100多位省书协会员,一个县城能够拥有这么多书法人才实属少见。可以想象固始的书法氛围有多么浓厚,又有多少位书法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李家原老师就是个中翘楚。
如今,李老师可谓名满天下,誉满海内外。但是他依然心系家乡故土。在走出书法之乡多年后,仍时时惦记家乡书法环境的营造。在《农民日报》《青少年书法报》工作时,提携发现了许多固始优秀书法人才,并积极为固始申报“中国书法之乡”奔走呼吁。在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开播之前,李家原老师自费领着记者回到家乡,在慈济高中广场上录制千名学生现场书法镜头,此片段用于“书画频道”片头长达6年之久。后来,笔者在当地文联任职期间,向李老师约稿,支持家乡文化活动,李老师二话未说,很快寄来了两个斗方,李老师这种情系故土的无私精神令人感动。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如今,李老师因为儿子在杭州创业,也随儿子迁去杭州。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住在京城,一半时间住在杭州。半是人间烟火,半是诗情画意。左手写诗文,右手写书法。情浓,酒亦浓,愿李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书法领域耕耘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