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铁路拉来的幸福生活

2023-06-30 16:53铁闻
时代报告 2023年5期
关键词:栾川栾川县小镇

铁闻

摘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立足河南省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结合铁路行业优势,探索铁路精准帮扶模式,通过捐赠退役机车车辆、钢轨、信号等铁路元素,在两个村投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和铁路风情的“铁路小镇”,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民宿和列车休闲文化等产业,通过加强运输组织、站车宣传等举措“引客入栾”,将栾川农产品入驻国铁“三网一柜”消费帮扶平台,路地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栾川乡村旅游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325万元,帮助宣传推介栾川节约广告费5000余万元。“铁路小镇”吸引游客30万人次,农家宾馆每户年纯收入约8万元。购买帮销农产品6100余万元,使用劳动力281人,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2000余人。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脱贫摘帽之前属于秦巴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深度融合栾川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铁路行业优势,在新南村和王坪村投资建设具有当地特色和铁路风情的“铁路小镇”,已成为栾川县乡村旅游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2021年两个村均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栾川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为河南省唯一上榜全域试点县。

发挥行业优势

打造因地制宜旅游新产业

一是聚焦栾川生态优势和主导产业,精准定向乡村旅游。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和铁路行业优势,通过路地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向栾川县新南村、王坪村捐赠2台火车头、9辆客车、30架信号机、47个轮饼、654根混凝土枕、750米钢轨、6060根木枕,建成“铁路小镇”,打造列车餐吧、列车宾馆、高铁模拟驾驶体验系统等铁路元素景观小品20余个。配合开展伊河河道治理和沿岸环境整治工程,推进伊河水岸田园风光带建设,在新南村治理河道1千米、王坪村治理河道5.1千米,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游园广场和沿河主干道,显著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错位发展“铁路小镇”生态型、经济型、富民型、参与型乡村休闲旅游,让“铁路小镇”成为促进栾川全域旅游的双向互动富民兴业绿色发展新引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二是形成“1+3+5”项目遴选原则,精准遴选帮扶项目。针对“帮什么”难题,创新提出“1+3+5”帮扶项目遴选原则。“1”即以顶层设计、科学决策为主线;“3”即以深度调研、精准到村到户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5”即以融合铁路元素的产业、具备配套资金、在建优化升级、帮扶空白村镇、易形成固定资产等五大类项目优先考虑为辅助原则。针对帮扶项目,实行会前预审、专业初审、集中评审,把让群众精准受益的好项目选出来。

三是围绕怎么帮扶,精准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创建并践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支队伍。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帮扶队伍,确保项目进度、规范和质量。一批资金。确保一批专项帮扶资金投入,保障运作空间,建设惠民利民项目。一套机制。出台帮扶项目申报、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系列管理文件。一个阵地。建立临时党支部,驻村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激发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一股合力。这股合力来自县域、企业、社会、乡贤、农民等多方力量,实现多元协同共治。

四是围绕帮扶项目有效实施,精准选人用人。聚焦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精准实施致富带头人、技能人才、群众分类培训和因人施策,引导投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企业家李书阁返乡担任村支书,打造“山水太极王坪村,伊岸田园养生地”,对标国际、立足栾川,提出王坪村“邻间有竹园、庭院有花园、门前有菜园、屋后有果园”的乡村建设理念,并率先示范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获得感,打通思想堵点,实现以点带面齐心干。

五是紧盯帮扶项目高效运营,精准跟踪问效。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强化督查反馈,确保帮扶工作形成闭环、扎实推进。对当年确定的帮扶项目,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实行帮扶单位发督办函、县域层面发督办通知,每月通报项目进度和存在问题。动态保持15名铁路帮扶干部长期驻扎,兼顾新老项目协同发展。“铁路小镇”2020年建成以来,目前还有2名帮扶干部协助新南村、王坪村运营。

聚焦帮扶成效,培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帮扶长效化。聚焦可持续运营,探索并成功实践“产业带动型、利益联结型、固资租赁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新南村“铁路小镇”实施“产业带动型+利益联结型”经营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统领+农户单独经营的方式,将村民资产嵌入旅游产业链条。原贫困户乔玲借助铁路帮扶3万元资金,运营家庭宾馆年增收达10万元,2022年上半年即使受疫情影响,收入也已超5万元。王坪村“铁路小镇”实施“固资租赁型”,引入运营商租赁经营“列车宾馆”和餐厅,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赁费15万元。“三种模式”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农户每年向村集体缴纳300元管理费,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村民刘东海夫妇两人常年在外務工,年收入不足6万元,在“铁路小镇”建设过程中,借助铁路和地方帮扶资金4.4万元修建民宿,2021年收入就达到20万余元。原“空心村”王坪村从常住人口152人回归到453人。“铁路小镇”运营以来,吸引游客30万余人,村集体各增收30万余元,带动群众户均年增收6万余元。三种模式实现了群众参与生产、嵌入集体产业链条,以推行返利、利润二次分红、保护价收购等利益分配方式,变简单“扶持到户”为“效益到户”,让群众长期享受集体经济红利。

二是建立峡谷经济示范线,打造全产业链条。以“铁路小镇”作为流量中心点,以峡谷经济示范线周边村庄为休闲旅游服务要素补给点,搭配布草洗涤中心、水果采摘园、生态停车场等辅助项目,在新南村和王坪村需要提供服务时,村集体能够统一调剂、互补互联,避免产业同质化造成“内卷”,打造旅游产业要素多向流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打破孤岛式发展模式,将峡谷经济示范线左右岸、上下游的北乡村、龙王幢村、山湾村等7个村庄全部纳入其中,形成“铁路小镇”连片发展新局面。

三是统筹路地旅游资源,推动标准化运营。为破解淡季无客、旺季无房的处境,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峡谷经济示范线党总支,将北乡村、王坪村、新南村三个党支部纳入其中,组建旅游服务合作社,将铁路旅游公司与栾川县旅游资源进行对接,鼓励村民以民宿、家庭宾馆等资源入社,并建立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制度,倒逼民宿产品持续提质升级。大力向团体游客推介栾川美景,开行旅游列车,优先安排旅游团入住加盟合作社的家庭宾馆或民宿,在旅游淡季为社员提供稳定的客户资源。

四是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分红双保障。将铁路投资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央餐厅纳入村集体固定资产,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群众入股,积极参与经营,并安置多名群众从事公益岗位,实现脱贫致富。协助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引导群众以农家宾馆、土地资源等要素入股,形成村集体、农户共同经营和共享机制。

创新拓展帮扶举措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铁路小镇”带动下,铁路助力当地蕙兰小镇、荷花小镇、钼都小镇、风车小镇、体育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应运而生,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群。栾川县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县、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

二是助力拉动旅游消费经济。围绕特色旅游文创和农副产品,整合当地产加销资源,培育打造“栾川印象”公共品牌,利用“三网一柜”铁路电商帮扶平台,以及高铁快运+中欧班列“物流网”,构建“乡间地头+高铁快运+城市配送”的产运销一体化乡村物流模式,持续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2018年以来,利用铁路公众号、站车视频等渠道开展宣传推介,累计减免广告费用上亿元;购买帮销栾川农副产品6100余万元,带动1700余户脱贫群众年均增收1100余元。相关做法获全国消费帮扶典型案例。

三是助力县域品牌提质升级。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832平台、清华美院、抖音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邀请高校专业设计和铁路文创团队将县域文化、行业元素等赋能区域品牌和农产品,帮助栾川县设计打造5个区域特色品牌和营销方案,在线上线下多平台、多场景联动推介,做大做强“铁路小镇”IP,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栾川栾川县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熊的小镇
栾川县
小镇(外一篇)
不要问我为什么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栾川县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