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探究*

2023-06-29 03:43朱宸材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概率数学

朱宸材|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形成高于日常教学的视角和观点,体现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TPACK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其三大要素TK(技术知识)、PK(教学法知识)和CK(学科内容知识)共同作用、相互影响.TPA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综合性强、思维要求高,需要教师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及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并能以TPACK为指导对专题复习课进行剖析.

一、基于TPACK框架提炼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的分析维度

1985年,舒尔曼提出了PCK,试图从专业能力维度给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2005年,科勒与米什拉引入技术知识,指出需要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来理解教师的发展,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1].由此,TPACK框架成型,它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并主要分布在理解性知识、教学目的与策略、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四大块,其各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如图1所示[2].

图1 TPACK各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

从中国知网上的相关论文可知,我国对TPACK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有TPACK视域、教师专业成长、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提升策略、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等.根据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增强实效,笔者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为什么进行教学”出发,提炼出TPA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的“3W+3H+2T”八个分析维度:教育价值(Why),即教学内容指向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Where),即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内容(What),即教什么;学情分析(How),即学生的实际能力起点;教学策略(How),即怎么教;教学评价(How),即教学效果如何实现;技术—教学法(TPK),即数据收集并进行教学研究;技术—学科(TCK),即学科内容的互动呈现.

结合复习课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分析要素,笔者又将TPACK的八个维度细分为下列关注点.

教育价值(Why):关注对复习内容必要性的认识,涉及数学需要和现实需要两方面.

教学目标(Where):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近年来的中考考查情况进行设定.

教学内容(What):进行知识结构设计安排,复习内容既要关注横向联系,也要关注纵向联系;确定教学重、难点,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及本质特点展开.

学情分析(How):包括学生已有基础(对生活中相关事实的认识,对数学内容前后联系的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特点、学生思维形成特点、学生存在的困惑(由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深奥以及学生认知能力不足造成)四个方面.

教学策略(How):包括教学重点如何实施、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根据学生特点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复习效果如何达成四块内容.

教学评价(How):通过区域智慧平台实施教学的前测与后测,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技术—教学法(TPK):整合技术于专题复习,形成结构化的整体认识及学生在学习中对认知与技术使用的反馈.

技术—学科(TCK):产生对课程基于教育技术的认可,使用技术表征学科核心内容;通过提升学习的品质来促进技术进阶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科发展.

二、TPACK视角下的“概率”专题复习课解析

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初中阶段,概率主要是揭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据观念,指出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概率”专题复习课进行TPACK内涵解析,集中研究以下五个问题.

(1)“概率”专题复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中考专题复习涉及哪些具体的内容?

(3)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会遇到哪些学习障碍?要如何解决?

(4)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主要的连接点有哪些?

(5)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课的组织?如何体现专题课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基于TPACK,对随机现象的可能性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与内涵研究.

(一)教育价值(Why)

在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苏科版教材”)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是分年级按螺旋式上升结构编排的,点多面广,亟须通过专题复习将这些散落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知识学习的结构.教师要结合解题方法的归纳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概率的应用意识及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Where)

目前的中考趋向将毕业和升学合并考查,它以学业达标为主,兼顾高一层级学校选拔.同时,中考命题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概率”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应基于《课程标准》,综合考虑中考的考查和选拔要求.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随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并“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借助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会用频率估计概率.当前,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完全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模拟进行.教师要通过数据的随机性以及概率与统计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模型观念,使其能以统计与概率的模型和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以中考试题为依据细化目标

近七年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对概率类问题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8分左右,考点也以随机概率为主,要求结合实例用列表或树状图进行求解,其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6—2022年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对概率类问题的考查情况

(三)教学内容(What)

由《课程标准》可知,概率是研究与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是帮助进行决策.“概率”专题复习,涵盖概率的意义、事件的描述与分类、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求解、日常生活中对随机概率问题的补充与延伸、通过简单概率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从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概率中的必然与偶然会产生一对辩证关系,而通过对概率本质的研究,可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更大程度地打开想象空间,有利于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整体呈现,体现苏科版教材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此外,若能联系统计的相关知识,将概率与统计知识打通并进一步梳理,则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概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四)学情分析(How)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意义,能理解生活中的简单随机概率,会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知.初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渐趋成熟,具备一定的推理归纳能力,但在全面性和深刻性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理解概率中的公平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专题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形成问题链或问题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训练,让学生能通过实例判断事件的公平性.

(五)教学策略(How)

1.突出重点

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学,突出研究的主问题.教师可通过技术平台整合大数据,推出“分总式”或“总分式”结构的问题串.前者先提出一系列子问题,再归总至主问题;后者先提出主问题,再发散出一系列子问题.

2.突破难点

教师可通过数据平台等关联中考真题,对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集中错误进行大数据分析,归纳主要的错误原因,然后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探索三步概率的解法,逐层释疑,分步推进,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如图2所示的概率知识结构网络.

图2 概率知识结构网络

(六)教学评价(How)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有育人和导向作用,主要分为课堂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教师需要通过维度多元、主体多样的教学评价,对专题复习课进行教后反思与再认识,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监测.在TPACK视角下的“概率”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呈现结果,提炼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与再构建整体思维能力,可使其在理解概率的基础上形成技能,并进一步内化为能力.同时,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相关知识直观呈现并使之系统化,可实现从课堂评价向学业水平评价的自然过渡[3].

(七)技术—教学法(TPK)

张景中等学者将TPACK分成“识别、接受、调整、探究和推进”五个发展水平,认为进行各发展水平之间的融合是TPACK的主要任务,教师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来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细化教学流程,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4].

(八)技术—学科(TCK)

教师要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就要在合适的时间和节点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实时整合.TPACK的发展是动态演变的,教师越能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学科教学,就越能对教学内容产生清晰的理解,从而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紧跟未来教学的发展.这样的作用必然是相互的,学科融合能力也因此迭代更新.

三、TPACK视角下的“概率”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环节

【环节一】识别——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促思考

问题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课堂,以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忆不确定事件与确定事件的概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问题2:举出现实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例子.

问题3:对这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我们是如何描述的呢?

设计意图:从学情出发,以现实生活问题切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自然地引出概率知识.

【环节二】接受——载入问题,提炼方法现观点

[例1](2015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一个布袋内只装有1个黑球和2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随机摸出一个球为黑球的可能性为多大?随机摸出一个球后放回搅匀,再随机摸出一个球,计算两次摸出的球都是黑球的可能性.

问题4:回忆一下,我们用什么概念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例2](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将4张分别写有数字1、2、3、4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放在盒子中,搅匀后从中任意取出1张卡片,记录后放回、搅匀,再从中任意取出1张卡片,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写出分析过程)

(1)取出的2张卡片数字相同.

(2)取出的2张卡片中,至少有1张卡片的数字为“3”.

问题5:一般用什么方法求解概率?

设计意图:遵循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原则,通过具体的题目总结知识点,关联中考,以知识点将题目分类.例1第1问为求解一步概率的问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回忆概率的定义;例1第2问与例2均为求解两步概率的问题.待学生完成这两道题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求解概率的一般方法:求解一步概率用列举法,求解两步概率用列表与画树状图法.

【环节三】调整——辨析试题,寻找规律出结论

[例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建国中学有7位学生的生日是10月1日,其中男生分别记为A1、A2、A3、A4,女生分别记为B1、B2、B3.学校准备召开国庆联欢会,计划从这7位学生中抽取学生参与联欢会的访谈活动.

(1)若任意抽取1位学生,且抽取的学生为女生的概率是多少?

(2)若先从男生中任意抽取1位,再从女生中任意抽取1位,求抽得的2位学生中至少有1位是A1或B1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写出分析过程)

问题6:基于例3中的问题,思考如何修改游戏规则实现等概率事件.

问题7:公平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二分之一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求解概率的方法.以判断事件是否公平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才能判断公平,而不能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二分之一作为判断的标准,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四】探究——深入剖析,区分差异思考点

[例4]在同样条件下对某种小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统计发芽种子数,获得如表2所示的频数分布,请由表格估计该麦种的发芽概率是多少.

表2 种子发芽实验记录

问题8:概率与频率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对频率与概率的理解、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专题复习的重点之一,因此以例4引导学生回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构建如图3所示的知识框架.

图3 频率与概率的知识框架

【环节五】推进——反思提升,形成结构化理念

问题9:例4中包含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点?三步概率也可以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解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边分析题目边从横、纵方向构建知识框架.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自然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三步概率应该如何求解.

[例5]小花、小绿、小牛通过“石头、剪刀、布”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去拿快递,问在一个回合中只有一个人胜出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遵循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原则,以游戏为情境吸引学生,使其主动探索三步概率的解法,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TPACK的五个发展水平出发,环环紧扣、思路清晰,既能让人了解每一环节从哪里入手、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也能结合技术手段的融合和多元的评价方式,解决常态化专题复习课所存在的问题.可见,以TPACK指导数学复习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易操作性,能给综合性较高的专题复习课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综上,笔者立足于“概率”知识,对TPA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进行了必要的解析和设计,限于篇幅,仅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当前,为跟进新课程的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正深度融合,广大教师需要持续而深入地进行探究,以使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加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概率数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