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23年注定是载入中国科幻史册的一年,在电影电视剧两个领域,中国科幻都实现了极大的突破。对前者而言,自然是《流浪地球2》里程碑式的成功;对于后者,则表现在电视剧《三体》的完美收官。
在《三体》电视剧问世之前,中国的科幻电视剧业态可以说还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无太多经验可循,主创们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有时甚至连摸的“石头”都没有。如今《三体》电视剧大获成功,“纪录片式”改编收割了一大批原著粉。《科幻世界》杂志特此采访了《三体》电视剧总导演杨磊和《三体》电视剧总视觉导演陆贝珂,为读者们一探《三体》电视剧拍摄制作中的艰辛,听听两位导演三句“名言”背后的故事。
SFW :杨导,据说您思考了两天才接下《三体》电视剧导演的工作,在那两天里,想了些什么?
杨 磊:我第一次看《三体》是2006年的时候,前后完整地看过三遍,但都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纯粉丝向地在阅读,从来没想过要怎么拍这个作品。当时我听老白(白一骢,《三体》电视剧项目总制片人)他们说筹备这个项目很久了,我也还没意识到会轮到我来拍这部作品。所以他问我的时候,我说你得让我想一下,其实主要就是回去再用导演思路想一遍。因为如果要拍摄,就需要把很多东西变成行为、变成语言、变成剧情。同时我也要考虑在现有的预算之内,那些科幻的大场面,我们能不能做得到。陆贝珂给我写了两万字的信,做了非常精细的分析。看了他的分析,加上我自己的表达和他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我觉得心里有底了。
SFW:陆导,杨导曾提到您在两万字小论文里面写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话,“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和《三体》重合,那我们此生无憾”,那么剩下的部分又写了什么呢?
陆贝珂:那封信主要写了三部分,在开头肯定是表达了一下我的热情。我很难得对一个项目激动,但要拍《三体》我是相当激动的。第二部分写了这么些年以来我对《三体》的一些想法,第三部分写得最长。杨导是一位对特效很了解的导演,我们之前合作过很多项目,做过很多在视效上要求很高的项目。但当他接到这个项目时,其实有些担心在目前国产电视剧的正常投入框架内,会不会很难执行。所以这一部分我写得比较多,当然那时候没有考虑到2019年之后疫情的情况。这部分我着重讨论了一下电视剧资源,怎么平衡,怎么重点使用,把第一册的故事在有限的资源下完成。后来,我们大多数实际拍的内容也确实是按这个方向去做的。这部分相当于我在给杨导提供子弹。
杨磊与陆贝珂
SFW:杨导,据说您当时拿到剧本时曾问白一骢:“直接照着小说抄不就得了,有什么值得写三年的?”现在让您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会怎么说呢?
杨 磊:我觉得他们至少有一年半在摸索,如果是我来做这个项目,一开始的话,也可能会有这种摸索的态度。就像在绕一个路,会觉得是不是要更加科幻一点儿?或者再增加点什么爆炸剧情?观众能不能看得懂?要不要加点感情线?等等一系列问题。据说他们弄了二十稿,然后在后一年半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回到了原点,重新站在了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问题。因为原著本身就非常有魅力,我们加也加不了。所以老白他们回到了原点,回到了他们之前做的工作。
SFW:据说在剧本中有10%的内容是新增的,比如汪淼戏份的增加、记者慕星和警察徐冰冰两个原创人物的增加,是如何做到令新增的部分与原著“无缝连接”的呢?
杨 磊:剧本改编确定了回到原点的原则之后,其实就明确了很多事。首先感情线之类的都不允许,观众没必要在这个片子里去看谁谈恋爱。所以我们最大的点就在于如何帮助更多观众读懂原著,来扩大受众群。有些原著一句话带过的事情,你要把它稍微放大一点;有些原著里非常牛的高概念,也许一下就闪过去,我们要把它形成剧情。
就像大家看剧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就是我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我们作为专业的人,要在改编的时候把剧集变成读者脑中想象的画面,是一件非常非常復杂的事情。观众能说出这句评价,我觉得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我们特别特别开心!
刘慈欣探班
SFW:杨导,您在开机拍摄之前跟所有人说,让大家忘记这是一部科幻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杨 磊:对。无论如何,科幻是个舶来品,我们总是会被科幻的外衣遮住双眼,处于一种隔岸观火的状态,但我们的现实主义需要我们自己重新寻找。大刘的作品会有年份、有地点,他就非常在意我们自己的现实主义。国外的科幻作品,我们看到的只是外衣。我们看赛博朋克看到的是那些绚丽的画面,它所表达的“高科技低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简单的词汇,但那里面蕴含着他们的文化,他们社会进程中涉及的颓废状态,是他们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社会集体反思才出现的,我们几乎是无法切身体会的。大刘在做的就是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所以我特意强调了一下,叫现实主义代入感。
SFW:为了秉持现实主义的宗旨,咱们《三体》的科学顾问多达数十位,大家笑言拍《三体》就像重新上了一遍大学,那有什么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趣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陆贝珂:有的,我举几个比较小的点。那个3K眼镜,一开始就是去问了天文学家,因为3K眼镜的红外光波长特别长,这个眼镜应该尺寸很大才行,要不然捕捉不到那个光。后来我们跟他们商量,设计了一个可能实现但是尺寸比他们说的短很多的。还有宇宙闪烁,因为微波背景辐射闪烁的效果是很微妙的,非常非常小,但是我们做的时候稍微夸张了一些。相当于我们先做论证,再进行有限的艺术处理。这些虽然都是特效,但在制作的时候大概七八成要遵循真实原则,其余的部分再做一些美化处理。
SFW:选角方面,除了演员本身的气质,有没有为了更符合原著粉心中的《三体》人物形象,对演员们提出特别的要求?
杨 磊:其实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因为你一旦确定了演员,那他就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了。就像于和伟老师说的,神似比皮相更重要!
比如选择陈瑾老师来饰演叶文洁。对于叶文洁,首先要做一些减法,我的感受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意思就是她得去菜市场买菜,得带孩子,得给孩子做饭。然而第二,又要符合她知识分子的形象。第三,她还得是个统帅,要有不怒而威的形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造型老师可能会多想一点,觉得是不是要给她来一套统帅制服。但像叶文洁这样的人,怎么会说今天要上台了就换一件衣服?如果我是叶文洁,我就会告诉你,我不需要。你看她上台讲话的那个眼神和姿态,你完全能体会到她内心的坚定。她走出来的那一瞬间,其实是非常燃的。而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对于原著作品的再度挖掘而赋予到人物身上的。
纳米中心
《三体》电视剧导演杨磊说,听到观众,特别是《三体》原著粉说,“这就是我脑中想象的画面”时,会觉得特别特别开心。小编这就来盘一盘,电视剧中那些令书党们拍案叫绝的场景吧!
这段对话发生在电视剧第一集结束时,也是原著中标志着正式剧情开始的信号,代表着汪淼安稳平淡的日常被打破。虽然两人的交流只发生在一段平静的走廊里,没有什么炫酷的特效,但林永健老师扮演的常伟思将军却以极其平静又有力的语气,用一长串让人透不过气的对话,将人类文明面临的大恐怖甩在了汪淼面前。自此,庸常的生活彻底被打破,故事正式开始。
宇宙闪烁无疑是电视剧的第一个高潮,在第三集铺垫了整整一集的倒计时之后,宇宙的闪烁没有让大家失望。从汪淼在天文台开始到戴上3K眼镜观测闪烁的天空,气氛层层递进,直到大史出现才将汪淼线的紧张氛围冲淡,由此又将剧情推向另一个高潮。在接下来的剧情中,从大史汪淼互相敬礼一直到汪淼重启实验以及在小学的演讲,成功将原著中如摄像头一样的汪淼形象补全,使其成为极具科学精神的经典科学家形象。
单摆是人类掌握的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物理模型之一,它代表了人类对于理性和规律的追求,标志着三体文明开始试图寻找自己所在星系的规律。作为电视剧中《三体》游戏的第一个大场面,单摆阵列很好地表现出了三体文明的史诗气质。正如人类文明的历程一样,三体文明也是从单摆这种简单的物理模型开始,走上了认识自然的道路。
人列计算机是第一部最具惊奇感的几个“科幻点子”之一,几个士兵构成一个逻辑门,再用逻辑门组成运算电路,继而利用运算电路计算太阳的轨迹。计算机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电视剧成功表现出了人列计算机的恢宏与文明智慧的震撼。同时,电视剧对该场景的展现并没有像原著中描述那样在平面铺开,而是采用了更符合逻辑、信息传递更加高效的立体式铺排。
古筝行动无疑是《三体》第一部视觉奇观的最高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剧情前,电视剧的作曲致敬了范海伦乐队著名的摇滚歌曲Panama,也提到了巴拿马事件中播放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无处可逃》。巨大的钢铁船只被细线切割成光滑的镜面,船上的每个人在无知的安静中迎来命定的死亡。物理的残酷和美伴随着音乐在这一幕中得到了极为壮观的体现。
人类从来就没有战胜过虫子,所以视人类为虫子的三体文明也注定不会那么容易地消灭人类。这几乎是第一部的主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一直在重复“射手和农场主假说”,这让第一部显得无比压抑,仿佛人类文明只是农场中的火鸡和枪靶上的蚂蚁。但在电视剧的最后一幕,当大史站在田地里伴随着漫天飞舞的蝗虫说出那句“虫子从未被战胜过”时,整部剧终于突破了前期压抑的氛围,开始了人类的反击。
这是人类面对上位者时的宣言,我们也因此更加期待《三体》第二部的播出。
【责任编辑:阿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