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文学价值体现

2023-06-29 02:15曹倩倩
中国食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饮食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学中,饮食文化也有着非常丰富的体现,既借助文字将饮食文化之美展示了出来,推动了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文学题材,充实了文学理论,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本文以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文学价值体现为研究主题,深入探究了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体现,以期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1.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基于历史文化、地理特点、民族性格、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会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和习惯,最终形成极具民族特点的饮食文化。中国地广人茂、民族众多,再加上源远流长的民族发展历史,于是形成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老百姓来说,饮食不仅是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于统治阶级来说,饮食是国治民安的关键所在,关乎着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由此可知,饮食于个人、社会都至关重要,故而中国各个朝代、各阶层都高度重视饮食文化,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中国饮食文化迅速发展。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整体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四点。第一,多样性。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区域分布明显,东、西、南、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故而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呈现出丰富而鲜明的特点,当前中国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的几大菜系便是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充分证明。从民族情况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也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从宗教信仰来看,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诸多宗教教派,包括儒教、佛教、道教等,不同教派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从社会阶层来看,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饮食需求和饮食特点,一般下层民众的饮食大多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贵族阶层则通过饮食来实现社交等其他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彰显其优越的社会地位。

第二,统一性。从饮食结构来看,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向来是以素食为主,同西方的以肉食为主的食物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五谷杂粮是这一饮食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烹饪技巧来看,中国饮食重视火候、善用油脂,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并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式;从食物的食用方式来看,中国饮食从食物盛放的器具到环境皆讲究一种和气的氛围,能够增加饮食的舒适感。

第三,等级性。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等级性,这点早在先秦时期便十分明显,至明清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食物的质地造型、器具的品类数量,还是席间音乐、进餐程序等均有严格的规定,这一饮食等级性同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典章制度、道德规范等有直接关系,是礼制文化向饮食全方位渗透的结果,贯穿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别尊卑、定亲疏、序长幼等日常人际交往和行为的重要规范和准则。

第四,伦理性。饮食之所以在中国享有尊崇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温饱需求,更重要的是饮食具有一定的伦理性,有着超乎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功能。在饮食文化中,无论是制作还是享用食物,都能够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伦理之道,让人们获得超乎外物的心灵体验和感悟,进而提升个体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境界,有效地指导、规范个体的思想行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维系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与文学

1.饮食文化在诗歌中的体现。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鲜明、和谐的韵律,生动形象地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饮食文化在诗歌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体现,以《诗经》为例,其中涉及饮食活动的篇目共91篇,包括与祭祀饮食相关的《周颂·丰年》、与宴饮活动相关的《邶风·简兮》等,足见饮食文化在《诗经》中的重要性。此外,苏轼的诗歌中也展现了各种饮食文化。饮食是苏轼的生活爱好,他毫不避讳地坦陈“平生为口忙”,将吃饱喝足当成事业,如此生活才称得上是有滋有味,所以在苏轼的诗歌中,饮食也就成为了重要的内容。苏轼热爱生活、注重实践,他认为“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唯有亲身耕种才能够享受到食物的美味;他强调作诗应善于观察生活,鼓励文人走出闭塞的书斋,走出士大夫狭小的圈层,“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充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苏轼心系下层民众,关心百姓疾苦,他对饥荒百姓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对之食不饱,余事更遑求”等皆是对饥荒中百姓的真实记录。

2.饮食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小说同样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通俗易懂的市井气息,凭借着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情节,迅速获得了大众的喜爱。小说中也有许多描写饮食文化的内容,《红楼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熟阶段,这期间民众的饮食审美达到了空前完善的境地。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对饮食的描写充分展示了其作为清朝上层仕子对饮食的审美品味和美学追求。小说中贾府是豪门贵族,对于日常饮食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三十五回中,宝玉在挨打后说想喝荷叶莲蓬汤,凤姐在旁边笑道:“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这个“磨牙”是指制作过程的繁琐与复杂,尽管全书中并未对此汤的制作过程加以赘述,但是从其需要的模具便可知复杂性。书中描写道,“薛姨妈先接过来瞧,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得十分精巧。”即使是见过大场面的薛姨妈也不禁赞叹:“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除了食品本身的质量外,贾府对饮食活动的要求也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包括饮食器具、陈设布局以及就餐环境等。第四十回,在缀锦阁底下摆酒宴,配着家伶唱戏以及潺潺水声,使得整个酒宴诗意盎然,为宴饮增添了一份自然和谐的美感。第七十五回,众人于山上敞厅摆酒宴,月下赏月,吟诗饮酒,极富诗情画意。这些美景极大地调动了人的感官,使个体的感官突破了传统的物质外象,达到了更高的审美境界。

3.饮食文化在散文中的体现。散文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形式,是通过灵活的写作方式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并列,不讲究押韵和句式的工整。在现代文学中,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種文学题材,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散文,饮食文化都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汪曾祺作品为例,其饮食散文别具一格,所写内容皆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食,却流露出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故乡味道的思念。在《我的家乡》中,他描写了家乡高邮特有的家常美食,包括炒米、元宵、螺狮、鸭蛋等,这些家乡中再寻常不过的菜,在他笔下都变得清新脱俗、饱含温情。其二是对良师挚友的怀念。汪曾祺回忆自己的老师沈从文是个对吃不讲究的人,进城是不会正经吃饭的,打酒也只喝一小点。另一位老师陶光则对茶馆相当痴迷,一大早便到茶馆泡茶、看书。在作品《昆明菜》中,汪曾祺回忆了在昆明的日子,描写了宣威火腿、昆明汽锅鸡等美食,尽管这段时光是贫苦的,但却相当滋润、快乐。其三是对平淡生活的总结。汪曾祺在作品中写了许多自己走南闯北时吃到的美食,而在这些美食的描写中也体现出他多年经历中沉淀的生活智慧,在《苦瓜是瓜吗?》这一作品中,他与两个同乡吃炒苦瓜,同乡认为苦瓜苦,没有什么吃头,他则认为苦也是五味之一,既然存在就应当尝一尝,可见其包容精神。

三、饮食文化的文学价值

1.丰富文学题材。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就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在古代文学中,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文学题材,以诗歌为例,《诗经》中大多诗篇以食物为描写对象,借助比喻、借喻的手法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寄托于有形的外物描写中。如屈原的《橘颂》,就是将食物的自然属性同自我的精神品质相结合,以南橘北枳来传达自己对国家和故土的坚守,开创并推动了咏物诗的兴起与发展。随后汉赋继承了这一写作手法,并对此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同时也逐渐扩大了对食物的描写范围。郭璞的《蚌赞》细致地描写了河鲜食物——蚌的制作过程及其滋味的鲜美;曹植的《车渠碗赋》从对食物的单一描写拓展至了对食物器具的描写。在现代文学中,饮食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以汪曾祺的饮食散文为例,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大众身心不安,渴望自由平静的生活,汪曾祺的饮食散文则另辟蹊径,以饮食为描写对象,带领人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其作品《故乡的野菜》《泡茶馆》等,都通过描写生活中的饮食传达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2.充实文学理论。“味”指食物的滋味,是饮食对象的自然属性,同时“味”还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品味时对饮食作出选择和反应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同时也为饮食同文学的关联奠定了客观的基础,进一步丰富了文学理论。文学包含主体和客体两个向度,二者缺一不可,而“品味”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文学理论相契合,以诗歌为例,“味”与诗在表现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感受等方面呈现出相似或相通的特性,诗歌强调通过对外物的生动描写来传达个体的主观情感意志,即所谓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其目的在于通过大众对这一描写对象的感受和想象,把握诗歌传递出的深层情感。而“味”既是自然外物的客观属性,同时其存在又依赖于个体对食物的品尝体验,并由此获取精神感受。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将饮食之味的感官享受与文学的美感享受联系起来,并逐渐形成了“诗味”这一文学概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学理论。

作者简介:曹倩倩(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

猜你喜欢
汪曾祺散文饮食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