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变化及课程建设改进

2023-06-29 05:06杨慕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育人

杨慕蓉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基于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导向,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础之上,对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一次深度变革。体现出新时代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即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运用学习任务群所打造的全新的课程结构体系。研究认为,一线教师应把握住课改大势,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由此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中关键学科语文教育品质的提升,充分地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与奠基作用,推动新时代语文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语文课程 课程建设

根据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为了给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明确方向,教育部开始对2011年版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在2022年4月份颁布了全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语文新课标》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运用学习任务群建构的全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在多维度上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有着明显的承继与革新的关系。通过解读、理解并梳理语文新课标改革的内容变化以及目标导向有利于突破和深化语文课程建设,启示现下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尤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帮助解决现下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中关键学科语文教育品质的提升,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独特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新时代语文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背景

自1904年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教育部就十分重视对语文学科指导性文件的编订,最早是向全国发行了纲领性的文件《语文教学大纲》,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依此范例实施教学。然而,由于当时对国语课程内容的研究较为滞后,《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有内容具体细致、操作性强,教师可以直接借鉴参考和运用等优点。但是其并未完整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同时也呈现不出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且由于大纲中各个条框下的条目过于清晰具体,限制了教师教学中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在而后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正式将《语文教学大纲》更名为《语文课程标准》,这次的明显变化不仅体现在纲领性文件的名称上,实际上还完成了对语文教育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这就明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根本特点。自此,语文教师教学以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从三维目标出发为基准展开语文教育。然而在长期实践中,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设定在实际操作层面又存在了许多问题,如常被分裂为三类目标或者是三项目标,缺乏融会贯通,未将其视为一体性的教学目标。[1]于是,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过去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教育部开始对《语文旧课标》进行修订。

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2]為了满足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教育部在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后,就将目光投射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标的修订工作中。于是《语文新课标》力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全面对接,紧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并明确将语文课程从三维目标转向了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点来组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新课标》是在原先版本的基础上的一次继承与发展,是过往十余年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在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板块的变化都反映了出新时期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二.较大变动板块分析

(一)课程性质:强化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语文新课标》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脉相承,十分重视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人文性与工具性作为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实际旨在突显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阐明其对于每一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旧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较为浅显,而语文新课标则详细地描述出语文课程培养人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强化其立德树人的育人特性以及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板块中的第一段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课程的总目标中的前两条也有“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描述。[4]这些都是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在《语文新课标》的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中对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深度阐释。

《语文新标准》在突出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时,还十分强调了教师在发挥语文课程在育人功能时的方法路径的选择。语文教学应该坚持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整合多个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来综合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还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立德树人作为附加任务。[5]

(二)主旨纲领: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6]语文新课标所突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关键素质的要求,即在积极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去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原有旧课表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次整合与提升。通过比较新旧版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中都更加系统和严密的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课程理念。在课程理念板块,相较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不仅将原有的“语文素养”一词正式改为“语文核心素养”,还在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展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2.课程目标。《语文旧课标》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目标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新课标》目标则紧密围绕核心素养来组织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性质并反映出课程的理念追求。不仅在首要部分解释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语文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的要求。还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四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性。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整体框架。

3.课程内容。比较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内容的阐释,《语文新课标》将原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板块拆分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两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详细地阐明了主要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能力点简单线性排列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7]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详尽丰富,旨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真正做到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跨学科学习”又是相较于高中新课标里学习任务群部分中又一添加的新的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能够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又从各学科协同合作中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一个建构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新的实践路径。

(三)核心内容:对“学习任务群”的框架建设

语文新课标借鉴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编写原则与理念,在内容的设置上增加了许多新概念,其中就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语文新课标提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8]语文学习任务群由若干个同类型任务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明确了相应的学习主题,学生在什么学习情境中,学习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学习。

根据任务难度的阶梯型分布,从低到高分别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级。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每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都涵盖了四个学段、六个年级,整体呈螺旋式发展。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体现出每个学段的衔接性特征。又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学习任务群下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也可以体现这六大学习任务群是一个纵横递进式的课程系统。从横向上来看,每一学段都是一个学生从学习基础知识到深入强化再到拓展提升的过程;从纵向上来看,每个任务群的学习又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螺旋向上的曲线。这些任務群的设置实际上提供了语文教学实践的整体框架,将语文课程知识、学科技能与学生活动有机串联起来,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新亮点、新突破。

三.如何把握课改大势,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新变化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以文化人”。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渗透新课标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在语文课程之中贯穿“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培养青少年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应重视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实施路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语文学科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方面的育人作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证语文教学和育人目标有机融合,进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积极实践探究性学习任务群、小组合作、大单元统整教学来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教育功能。

(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充分反映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是对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其落实到每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而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例如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贴合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注意四个核心素养之间应具有严密的逻辑。这就需要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核,又要有侧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例特点进行设计,杜绝简单、机械地将核心素养进行逐条罗列。对于每一部分的核心素养,则应突出其蕴含的深层内涵。例如文化自信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了解,进而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于思维能力部分,则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元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各种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等思维训练。总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其内在逻辑关系和内涵需要教师精心探索,并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加速变革语文课程的育人方式。

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指向的是语文课程培养人的路径与方法。为了更好的对接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应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的内容也应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组织与呈现,教师必须围绕每个任务群中特定的学习主题来确定具有内在逻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巧妙地设计出相关学习活动,以此来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过去传统的“文选型”的单篇教学模式,也是当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应该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群的主要育人功能,加强在每个任务群中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熟知每个单位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再结合课程安排以及教学经验,巧妙地将产生关联的学习任务群之间进行组合与搭配,从而更好地提升任务群教学效果。例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是最具有基础性的,教师在独立设置学习任务群的同时,可以渗透包含在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之中。可以进行单独设计,也可以巧妙地与其它任务群组合单元教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看似是独立的板块,也多于其他学习任务群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上,应该多设计一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既继承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又是对2011版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做出的一次修正和超越。这实际上也是对当前语文教育现状进行的鲜明回应,为语文课程育人方式和目标指引了与时俱进的新方向。此次课标修订的总遵循就是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还强调“以文化人”,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一线教师要全面、精准地把握“语文新课标”体现的精神、变化与新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新时代语文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43-4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7- 0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 7/content-5234876.htm

[3][4][6][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8,19, 21—22,45.

[5]陸志平.以文化人的新境界[J].基础教育课程,2020(5).

[7]陆志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整体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2022(5):4-7.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