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文化中儒释道格式塔意象传译策略建构

2023-06-29 20:45王成秀
中国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源语同构解构

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儒释道诸家的深刻哲理,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禅悟静寂,共同融汇成中国茶道的精髓。而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因此传播四川茶文化的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四川茶文化传播得更远,通过何种方式认知、解构、重构对其进行翻译是关键,译者应当对四川茶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进行深度剖析,建立一个整体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更加完整地传递四川茶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基因。本文基于四川茶文化儒释道思想的英译,探讨如何通过移象解意、整合内化、变通创相英译策略,使四川茶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得到完整的表达,从而使西方读者更加了解四川茶文化。

一、格式塔意象概述

格式塔意象是指整体、有机、动态意象,词、段落、篇章均可构成一个格式塔意象。苏冲、文旭认为,格式塔意象基于逻辑、百科和文化背景等的认知环境,源语所蕴含的格式塔意象则是作者期望向有共同认知背景的读者传递自己的意图和信息。格式塔意象表征包括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如果想要高效传递格式塔意象,译者首先需主观概念化激活和心理表征映射源语结构中的格式塔意象,再识解源语中的词汇、句法及语篇表征,然后将其解构为社会、自然、文化、意境、情感等诸多意象信息。在动态翻译过程中,为了使源语和译语格式塔意象语用等值,译者可以基于自身经验选择格式塔保存、格式塔凸显及格式塔更新模式,从而选择恰当的移象解意、整合内化、变通创相等翻译策略。

二、四川茶文化儒释道格式塔意象传译策略

1.四川茶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移象解意。朱立元认为,移象解意指的是译者应根据自己的认知体验去解构源语,使源语中各种文化、意境、情感等具象化,力求将原文格式塔意象的情态意境、认知模态呈现给受众。茶与儒释道思想相得益彰的具象化也需要在翻译中呈现。比如在古代,“公子”“文雅的朋友”“苦主人”指的是道家的“隐士”,可被分别具象化译为“childe”“refined friend”“bitter master”,使隐士追求个性自由、悠闲典雅、自甘清贫的原形意象得以保存。“茶隐士”因茶而隐居,可被具象化译为“tea hermit”,使茶与隐士融为一体。

译者主体的认知翻译策略建构应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尽可能地保存原文格式塔意象的特征及体验信息。比如,四川茶具中的道教思想常通过取象比类,移象解意表达。四川盖碗茶常用三件套是盖碗、茶罐和茶杯,以下为盖碗的源语和译文。

源语:盖碗由杯、盖、托三部分组成。盖为天,托为地,杯身为人。三部分结合成一个完整的gaiwan,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

译文:Gaiwan is also called as gaibei(盖杯),which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the cup,the lid and the saucer.We regard the lid as heaven,the saucer as earth,and the cup as human.Three parts combines into a complete gaiwan,indicating the unity of heaven,earth and human.

在词汇层面的格式塔意象表征上,源语盖碗被直译为Gaiwan(gaibei),语言表达实质是作者心理认知的实体映射,碗即是杯。在句法层面,译者通过填补相关的缺省值及移象解意解构该句中的格式塔意象,把“盖为天,托为地,杯身为人”译为“We regard the lid as heaven,the saucer as earth,and the cup as human”。同时,通过“the unity of heaven,earth and human”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文天时、地利、人和的格式塔意象、功能及经验信息。

2.四川茶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整合内化。苏冲认为,译者的认知体验体现了闭合性原则,译者通过自身的概念结构选择、提炼、整合内化意象信息,即认知结构在译语中的格式塔意象。文旭认为,翻译时应突显重要的信息,次要信息不突显甚至可以省略。比如源语:寺内设有“茶馆”,供禅僧辩佛、招待恩人、品茶之用。佛堂里的“茶鼓”,就是召集僧人喝茶的鼓。此外,寺庙还设置了“茶头”,专门负责烧水、煮茶、给客人沏茶。并在寺庙前派了几位“奉茶僧”,供茶。寺庙里的茶,称为“寺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敬。对应的译文为:There is a “tea hall” in the temple,which is a place for Zen monks to debate Buddhism,entertain benefactor and taste fragrant tea.The “tea drum” in the Dharma hall is the drum that the monks are summoned to drink tea.In addition,the temple also set up a “tea head”,which is specially responsible for boiling water,boiling tea and offering tea to guests.And in front of the temple sent several“tea serving monks”,offering tea.Tea in temples,called “temple tea”,has three general uses:for Buddha,hospitality and self worship.

譯者基于自身的体验认知,对“茶馆”“佛堂”“茶鼓”“茶头”“奉茶僧”“寺茶”进行格式塔心理同构,对意象材料进行整合内化,选择性地注意突显环境或信息,在词法表征上将其分别译为“tea hall”“the Dharma hall”“tea drum”“tea head”“tea serving monks”“temple tea”,再现源语内在意象。译者在句法表征上选择了there be句型,运用倒装句、定语从句、插入语等,在篇章层面基于佛家格式塔意象群对意象深层结构进行精炼、调整和整合,最后重构出最能再现自己头脑中的佛家意象。

儒释道思想和茶文化的结合不但丰富了四川的茶文化,而且茶事活动与儒释道思想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作为成都具有道家特色的茶馆,观音阁百年老茶馆、鹤鸣茶社、大慈茶园被分别译为“Goddess of Mercy Pavilion”“Heming Teahouse”“Daci Tea Garden”,也实现了部分格式塔凸显。又如“道无处不在,而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其中的“自然大道”被译为“natural Avenue”。“Avenue”意指大街、途径、林荫大道,译者对源语信息进行词汇表征编码和整体意义重构,旨在跨文化映射和再造文化意象,语用等值“自然大道”相似的意象,实现对部分意象的独立考察,凸显“Avenue”。但有研究者认为,“自然大道”被译为“natural way”更能凸显一种茶味人生、杯中悟道规律的格式塔意象。

3.四川茶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变通创相。格式塔意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异质同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对象与认知经验中的内容图式“同构”须基于“异质”,译者基于语篇剖析及意象解读,寻求格式塔质“同构物”,再呈现和再创相文本结构的格式塔意象。比如,“四川茶馆茶博士的动作体现了茶文化中‘精华均匀的传统”被同构为“The maneuver reflected the tradition of ‘even creamin the tea culture”。

“茶中精华,友人均分”乃茶人精神,与中庸思想“和为贵”不谋而合。茶与水的结合即是一个“和”的过程,译者对存在于茶文化儒家思想中的格式塔意象进行了概念化激活和心理表征映射,对“精华均匀”进行认知体验,根据其词汇、句式、篇章表征,寻绎其同构物,将其解构为even cream(均分的奶酪)意象,再现了儒家思想格式塔言、意、象。

又如源语: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应该归功于儒家思想。这个核心就是以伦理为基础的“中和”思想。儒家强调“茶是修行之道”,这就是“茶是益仁之道”。对应的译文为:The core idea of tea culture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Confucianism.This core is the thought of “Neutralization” based on ethics.Confucianists stress that“tea is the way to practice”,which is the way of“tea is the way to benefit benevolence”.

譯者挖掘了原文“中和”和“修行之道”“益仁之道”格式塔意象的含蕴,将其异物同构为“Neutralization(中立)”“the way to practice(实践之道)”“the way to benefit benevolence(仁善之道)”,补充了原文未被言说的隐含语境层次,重构了具象意象认知情态,在语用交际层面赋予了更为深广的意象蕴涵。

综上所述,从史实和观念的角度来看,儒释道思想与茶文化的内在联系极为密切。四川茶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儒释道哲学思想,译者如果想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将这些思想及其意象传递给目标语受众,就需要对词法、句法、语篇进行识解,对儒释道言、象、意进行文化重构,呈现具象意象的认知情态,使目标语受众产生强烈的跨文化联想。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儒释道思想格式塔意象传递的认知翻译策略,以期为研究四川茶文化翻译提供一定的思考,助力传播中国文化。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项目“四川茶文化中儒释道文化意象传译研究”(DFWH2021-029)成果。

作者简介:王成秀(1979-),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学。

猜你喜欢
源语同构解构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