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期待视域下《绿山墙的安妮》的中译对比

2023-06-29 19:56冯基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

冯基雨

内容摘要:“读者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强调文学作品要从读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文章以“读者期待视野”为理论切入点,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修辞层面和句法层面对《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儿童小说的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运用鲜明具体且富有画面感的词语,避免使用晦涩词语和冗长句子;运用头韵,韵脚,拟声和重复等方法增强语言音乐性,运用修辞手法。

关键词:儿童小说 读者中心 期待视野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于1904年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问世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量达八百多万册。世界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把它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相提并论,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1]。”这本小说主要讲述小主人公安妮,虽身处逆境却仍对生活充满美好希望的故事,歌颂了爱与责任,弘扬了真善美,一直深受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喜爱。本文选取《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为研究样本,以读者期待视野为理论立足点,选取马爱农译本(1987)和郭萍萍译本(2008)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中文译本,能发现儿童小说翻译中值得运用的策略,给儿童小说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读者期待视野概述

“读者期待视野”作为接受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2]。朱立元先生将读者期待视野分为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定向期待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过往的经历、知识、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期待视野已经决定了他阅读的结果。创新期待则指读者不是被动的理解文本信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前理解”,即读者固有的观点和看法发生着作用,随着阅读过程的不断推进,文本中新的信息经过读者的分析总结,与“前理解”发生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期待视野[3]。在翻译过程中,若想尽最大限度的传达原作,译者必须加强自己的“前理解”,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以确保原作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原汁原味[4]。同时,译者也要注重同目标读者的交流,因为翻译行为本身是为了方便目标读者阅读,作为桥梁和中介,译者要尤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水平及期待视野。

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审美倾向和接受能力,他们的期待视野也必然与成年人的期待视野不同。在翻译儿童小说时,译者不仅要对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做好功课,还要将儿童的心理、性格、阅读水平等因素考虑在内,译作要尽量贴近儿童的期待视野。下面将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修辞层面和句法层面对《绿山墙的安妮》马爱农版本(1987)和郭萍萍版本(2008)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儿童小说翻译中如何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二.译文对比

(一)语音层面的读者期待视野

这里的“音”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声音,也包括说话时的语气、声调和情感等等[7]。众所周知,儿童文学语言生动幽默、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中出现过多次生动的对话,作者在这些对话中运用感叹词、拟声词、儿化音等语言技巧,使整个语篇更富感情色彩、更加生动活泼。

(1)原文:“Oh, look, theres one little wild rose out. Isnt it lovely?” [5]31

马译:“啊,你瞧,那儿有一棵小野玫瑰树提前绽开花朵儿来啦!它是不是很可爱呢?”[1]24

郭译:“噢,看,这儿有一朵早熟的野玫瑰!它真太可爱了!”[6]26

这一场景发生在马瑞拉送安妮回孤儿院的路上。在处理“oh”“look”等语气词的时候,马爱农的翻译“啊,你瞧”比郭萍萍“噢,看”更生动活泼些;原文“little early wild rose”,马爱农翻译成“一棵小野玫瑰树提前绽开花朵儿来啦”,而郭萍萍则翻译成“一朵早熟的野玫瑰”,前者显然更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口语化,形象化,加入了儿化音,使对话更鲜活。

(2)原文:When twilight drops her curtain down;And pins it with a star;Remember that you have a friend;Though she may wander far. [5]101

马译:当黄昏垂下她的幕帘/并用一颗星星把它钉住/请记住你有一位朋友/尽管她或许正在远方踯躅。[1]88

郭译:夜幕缓缓降临/当星星闪烁在天际/想起了心底的朋友/虽然她流浪在远方。[6]92

这是安妮复学时同学写给她的一首诗,内容虽简单,但是有韵脚和节奏,读上去朗朗上口。原文在第二句和第四句句尾“star”和“far”是互相押韵的,马爱农在翻译时在韵脚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译文中“钉住”和“踯躅”相互押韵,诵读性强,忠实的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感。节奏和韵律在儿童小说中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反观郭的译本在这里没有延续原诗的押韵感,节奏和韵律感稍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首小诗的可讀性。

(二)词汇层面的读者期待视野

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如何不失原意的把句子翻译好,同时又兼顾儿童的审美习惯和美学需求,值得我们再三推敲。

(3)原文:“Im not saying it isnt. But youre not going to begin gadding about to concerts and staying out all hours of the night. Pretty doings for children. Im surprised at Mrs. Barrys letting Diana go.” [5]122

马译:“我没说它不是。可是你不能吊儿郎当地去参加音乐会,整个晚上泡在外面。让小孩子干这种事情真够呛。巴里太太居然让戴安娜去,我感到吃惊。”[1]108

郭译:“我没有说它不是。但是你不能就这么开始到音乐会去游荡,然后整晚都呆在外面。让小孩参加这种活动太不合适了,巴里太太让戴安娜去,真让我感到吃惊。”[6]112

儿童小说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很多书本里的对话又是由儿童发起,所以译者翻译出来的译文要浅显易懂,像是从儿童口中说出的话。“吊儿郎当”“泡”“真够呛”是典型的口头用语,比较通俗,运用频率高。而“游荡”“呆”“太不合适”比之前三个词略微书面化,甚至相对原文来说翻译的也过于正式,显得不那么生动。对话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因此蒙格玛丽在原作中运用许多通俗用语积极的呈现人物性格。在这个例子中,马爱农的译文不仅表达出了原文的语气,用词也十分口语化。

(4)原文:She lingered there until dusk, liking the peace and clam of the little place, with its poplars whose rustle was like now, friendly speech, and its whispering grasses growing at will among the graves.[5]253

马译:她在那儿徘徊到黄昏,她喜欢那一小片地方的静谧与安宁,那里白杨沙沙作响,像友好的窃窃私语,说着悄悄话的青草随心所欲地在坟地里生长。[1]234

郭译:她在那里一直徘徊到黄昏,她喜欢那个地方的平静和安宁,喜欢窃窃私语的白杨树,喜欢随心所欲地长在墓地间的青草。[6]240

这是一段写景文字,原文包含许多修饰成分,马爱农译本基本对照原文语序翻译下来,保留了句式结构。“白杨树沙沙作响”和“说着悄悄话的青草”运用了拟声词和叠词,“一小片儿地方”则十分口语化,使整个场景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郭萍萍的译文打破了原文句式结构,重组语序,用三个“喜欢……”分句并列,组成一组小排比,节奏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也别有另一番风味。

(三)修辞层面的读者期待视野

但凡文学作品都包含大量修辞手法,儿童小说也不例外。其实儿童小说更应多多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吸引眼球,满足儿童的期待视野。

(5)原文:“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called a crow and being called carrots,” said Anne with dignity. “Gilbert Blythe has hurt my feelings excruciatingly, Diana.” [5]163

马译:“被人说是乌鸦和说是胡萝卜是两码事。”安妮带着自尊心反驳道,“吉尔伯特严重伤害了我的感情,戴安娜!”[1]151

郭译:“被叫做乌鸦和被叫做红毛有太大差别。”安妮态度庄重地说道,“吉尔伯特极其残酷地伤害了我的感情,戴安娜。”[6]140

这个情景设定是吉尔伯特为了引起安妮的注意,故意取笑安妮的红头发,在课堂上与安妮发生冲突。这里作者用“carrots”比喻安妮的红头发。马爱农直接将“carrots”翻译成了“胡萝卜”,而郭萍萍则处理成了“红毛”。两个翻译各有所长,“红毛”强调“红头发”,很容易让读者明白吉尔伯特是在嘲笑安妮;“胡萝卜”则保留了原作的汁味,但站在儿童期待视野的角度,处理成“红毛”比“胡萝卜”更合适,因为在国人的印象中,我们经常用“红毛鬼”、“黄毛丫头”或者“白毛怪等词语形容人,而对“胡萝卜”这样的描述陌生,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多使用色彩化的词语也更接近儿童的期待视野。

(6)原文:… and the snowy hills and deep-blue water of the St. Lawrence Gulf seemed to rim in the splendor like a huge bowl of pearl and sapphire brimmed with wine and fire. [5]213

馬译:覆盖着厚雪的丘陵和圣·劳伦斯湾深蓝色的海水被晚霞镶上了金边,宛如是用珍珠和蓝玉石制成的,盛着葡萄酒和火焰的巨大的钵体。[1]198

郭译:壮美的斜阳中,积雪的小山和劳圣伦斯海峡中深蓝色的海水,仿佛是沉积在深红色和火红色水中的一大碗珍珠和蓝宝石,无比光辉壮丽。[6]189

这是一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将“snowy hills”和“deep-blue waters”分别比喻成“珍珠”和“蓝玉石”。译文处理上,马爱农将 “wine”和“fire”直译成“葡萄酒”和“火焰”,郭萍萍则翻译成了“深红色”和“火红色”。仔细看原文,作者想表达白色的山丘和深蓝色的海水如同一个用珍珠和蓝宝石制成的大腕,里面满溢着葡萄酒和火焰,即山丘海水同夕阳交相辉映的画面。这里的“葡萄酒”和“火焰”并不是真的指代这两种事物,而是指代紫红和火红两种颜色。马爱农版忠实于原文,将“葡萄酒”和“火焰”直译了下来;郭萍萍则将整个句子分为5个小分句,语言简洁,句尾又增译了“无比光辉壮丽”,画面感颇强,更易想象和理解。

(四)句法层面的读者期待视野

在句法结构层面,英语注重形合,通常用过渡词、引导词或分句衔接句子,表现从属关系。汉语注重意合,通常用虚词或句子先后顺序表现事情因果和逻辑关系[8]。在翻译儿童小说的时候,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短小、口语化的句子,译文中要避免出现书面化词汇、复杂难懂的长句子,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语序,化整为零,以儿童的眼光检验译作。

(7)原文:“Well, of all things that ever were or will be!” ejaculated Mrs. Rachel when she was safely out in the lane. “It does really seem as if I must be dreaming.” [5]11

马译:“哎呦,这里发生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真有意思!”蕾切尔太太走在小路上时,说到,“我仿佛是在做梦。”[1]7

郭译:“天哪,居然会有这种事!”蕾切尔太太在小路上叫道,“看上去我真像是在做梦!”[6]9

这个例子是蕾切尔太太惊异于马氏兄妹要领养一个男孩,在回家路上不禁自言自语。马爱农在这里采取了直译的策略,“这里发生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真有意思!”虽然做到了忠实,但不太口语化,长句子不易于儿童理解。郭萍萍版“居然会有这种事!”“看上去我真像是在做梦!”短短两句话感情色彩十足,在充分表达蕾切尔太太惊诧心情的同时又做到了简洁易懂,虽然郭的版本没有做到完全忠实,但是符合儿童的理解力,是可取的。

通过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修辞层面对《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马爱农版和郭萍萍版各具特点,各有千秋。总而言之,译者在翻译儿童小说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叙述层面应尽量采用生活中常见、鲜明具体且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忌用太过正式和僵硬的词汇;描写层面尽量多运用头韵,韵脚,拟声和重复等方法增强语言音乐性;多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描写的人事物形象生动,更能培养儿童的文学审美情趣。对话层面选词要口语化,避免僵硬的直译辅之一定的意译,使对话自然易懂;如果对话中存在儿童不能理解的文化差异,译者应灵活变通,酌情采用归化策略,将儿童不熟悉的文化意象转变成国内常见的文化意象。只有切实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本着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的原则,译本才会更受儿童青睐。

參考文献

[1][加]露西.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马爱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陈玲玲.论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2):63-65.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谢林霞.论姚斯的期待视野[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4):249-250.

[5]Montgomery, Lucy M. Anne of Green Gables [M]. Toronto: Penguin Canada, 2008.

[6][加]露西.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M].郭萍萍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7]徐德荣,姜泽珣.论儿童文学翻译风格再造的新思路[J].中国翻译,2018,39(01):97-103.

[8]贾光茂.形合、意合还是构式整合?——汉语零形式的认知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05):14-23+147.

(作者单位: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
论尧斯的“期待视野”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期待视野”下的小学生“赏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