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2023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规定和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的部署安排,结合我省实际,近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印发《202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2022年,全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22 起,紧急转移避让受威胁群众1.22万户、3.95万人,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同比下降25%(1人死亡、2人失踪)。灾害主要特点:一是与降雨密切相关,汛期发生灾害20起,占灾害总数的90.9%;二是区域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我省北部、东北部、西部地区;三是规模以小型为主,共11起,占50%;四是以滑坡类型为主,共16起,占72.7%;五是工程影响不容忽视,6起灾害存在人为活动诱发因素。截至2022年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风险斜坡28172处,潜在受威胁群众200余万人。按照风险隐患现状分类,有变形迹象的隐患点10475处,其中:滑坡5317处、崩塌3087处、泥石流119处、不稳定斜坡1365处、地面塌陷507处、地裂缝80处;具备成灾条件,尚未发生形变的风险斜坡17697处。
《方案》对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进行预测,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率仍然较高,预估发生总数在135起左右(近10年平均值),以西部地区偏重。预测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汛期为5~9月,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8月,特别是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及秋汛、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
重点空间区域:危险性大区为六盘水市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安顺市关岭—镇宁—紫云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毕节市赫章—纳雍—织金—黔西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黔西南自治州晴隆—普安、册亨-望谟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危险性较大区: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中东部、毕节市北部及东部、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中东部等地。
《方案》对防治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天空地”查灾,强化“人防+技防”措施,巩固“隐患点+风险斜坡”管控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最大程度守护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域排查巡查风险隐患:一是全面排查新增隐患,二是全面巡查风险隐患,三是全面开展动态调查。
提升隐患早期识别能力:一是强化多源数据分析,二是强化隐患核查验证,三是强化数据行业共享。
加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一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二是推行雨量位移双预警,三是推进监测预警智能化。
抓实临灾避险撤离管控:一是编制撤离预案,二是果断启动撤离,三是加强现场管控。
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一是加大避险搬迁力度,二是规范防治项目实施,三是整顿防治项目问题。
严防人为活动诱发灾害:一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二是优化危险性评估管理,三是强化空间规划引领。
突出防治铺天盖地宣传: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二是把握宣传重点内容,三是创新丰富宣传形式。
强化应急抢险救援准备:一是健全抢险救援队伍体系,二是加强抢险物资装备配备,三是严格地质灾害值班值守。
《方案》在涉及突出防治铺天盖地宣传中,首次提出把乡镇 (街道)、村(社区)作为前沿阵地,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覆盖到“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