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菩萨服饰

2023-06-28 16:10元晓敏蔡建梅钱丽霞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榆林西夏莫高窟

元晓敏 蔡建梅 钱丽霞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odhisattva's dress of Dunhuang murals during the Western Xia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lothing (style, color) and decoration (headwear, necklace, waist decoration, arm decoration, etc.).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odhisattva costumes in the Dunhuang Western Xia fresco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painting art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also reflected the Uighur style and Dangxiang ethnic style.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art of Tantric painting in Nepal, India and China's Tibet, and is a valuable par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inority costumes.

一、引言

敦煌石窟是以莫高窟為主体,包括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的石窟群,其绚丽的壁画是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争奇斗艳、交融荟萃的创造结晶。菩萨为壁画中出现最多的人物之一,充分表现了各时期符合中国审美、富有中国神韵的美轮美奂的人物形象,是服装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西夏是敦煌艺术的晚期,壁画既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又与敦煌和内地汉民族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西藏密宗绘画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壁画有了新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以供养式大菩萨环绕主尊佛的形式表现,弱化了山林、殿堂等环境因素,减少了飞天等,画面更多的是佛菩萨组合,空间强调的对象主体突出,营造出更直接、更纯粹的朝拜氛围。

敦煌壁画中针对菩萨形态和服饰的研究中,涉及西夏时期的较少。

二、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中菩萨服饰

西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新开凿的洞窟不多,主要是利用已有石窟重修和重新绘制壁画。

他们在瓜沙二州续重修、新建寺庙和佛窟、绘饰壁画。

西夏统治敦煌的近200年里,重修的莫高窟洞窟推测有六十个。这些洞窟的壁画题材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菩萨的服饰多元化特征显著。

1. 莫高窟壁画中代表性菩萨服饰

西夏初期壁画中菩萨像多为座像少为站像。菩萨服装基本样式为上身右斜披帛绕身,袒胸露脐,赭绿双色或赭白色披肩在手臂绕一圈向后飘动,如莫高窟第97窟壁画中菩萨(图1),下身着大长裙、系围腰、垂 ,臀部大腿间横系宽带,在前面打结。

莫高窟第65窟供养菩萨(图2),头梳高髻,戴宝冠,冠下扎官巾,戴耳垂环、项饰,配璎珞,披披巾,腹部着腹围,系围腰、下系条纹裙。莫高窟第399窟菩萨服饰也是此类。

莫高窟第206窟养菩萨(图3)袒上身而披宽大绿披巾,披肩环绕过身前,下着裙,耳饰重环。人物造型服饰打扮同榆林窟第29、2、3等西夏晚期窟菩萨非常相似,莫高窟第308窟白衣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头髻宝冠之上披白色长巾,通身着白衣。

2. 榆林窟壁画中代表性菩萨服饰

在榆林窟的菩萨服饰,部分与莫高窟第206窟菩萨服饰样式类似。但也有不同的几种样式,如榆林窟第3窟普贤菩萨变相(图4)头戴华丽的菩萨冠,服饰以白色缎带缠绕,飘带向右飘动。菩萨服饰缎带流向为画面增添了一层灵感和仙气。同窟的普贤变相艺术风格及服饰样式亦是此类。

榆林窟第29窟东壁中间菩萨(图5),耳饰重环,袒右肩而披巾,上身内斜披络腋,外披袈裟式长袍。

3. 东千佛洞窟壁画中代表性菩萨服饰

东千佛洞壁画的菩萨服饰颇具特色。如第3窟壁画中有坐菩萨像,该菩萨梳高髻并饰有珍珠,戴多面火焰型宝珠装饰的峨冠,肩披卷发,上身袒露,腰系极短小裙,通体环钏璎珞严饰。东千佛洞第2窟的菩萨服饰腰部有精致的装饰,有的加之透明薄裙。穿着此类风格服饰的菩萨在榆林窟第29窟东西两壁、榆林窟第3窟南北两壁壁画中、五个庙石窟第3窟都有出现。

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图,头戴华丽的金冠、胸披还璎珞。服装色彩相当鲜艳,蓝色披肩绕身,浅褐色围腰,下搭配红色长裙,下装膝盖位置并以团状金点缀,既典雅富丽,又饶有装饰趣味。

4. 五个庙壁画中代表性菩萨服饰

五个庙石窟第3窟肋侍菩萨(图6),梳高髻戴宝冠,冠顶饰火焰宝珠,冠巾于两侧下垂之后绕圈向上飞扬,卷长发披散双肩,鬓发下垂由耳中部向后环绕,耳垂重环。袒露上身,下着长裙又于腰间系一花短裙,头顶至双肩均用精细的宝珠串联点缀起来的璎珞。

总而言之,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中菩萨服装样式丰富,配饰样式同样呈现多元化。此时期敦煌壁画中菩萨一般多为梳云髻或梳云髻并曲发披肩,头戴有华丽的头冠、头巾,耳饰重环,胸饰璎珞,臂饰臂钏,手腕饰镯子;腰饰多为腰带而少见腰链;因为下装多为及踝裙/裤,不能确定是否佩戴脚镯,在下着短裙的菩萨像中,可以看到戴有简单的脚镯。

其中,头饰样式丰富,有宝珠冠、化佛冠、华丽的菩萨冠、火焰型金冠、宝塔搭配披肩式头巾、党项民族头饰样式的宝冠等;耳环有大扁椭圆形重环、葡萄串式的宝珠大耳环等;璎珞有X造型的通身样式、通体环状样式等。

三、敦煌西夏时期壁画中的菩萨服饰样式影响因素

1. 受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西夏时期壁画中的菩萨服饰风格与时代的艺术风格、审美 趣味和绘制壁画的画师技能密切相关。他们传承着西北地区汉晋 墓室壁画的艺术传统。从西域而来的画师,带来了新鲜的佛教绘 画样式和技法,在汉民族统治时期,中原来的画师,带来中原地 区艺术风格和技法的流行和变化。到了少数民族统治敦煌时期, 有些到达本地的少数民族画师,为敦煌艺术注入新的题材和内涵。

西夏建国初期,本民族佛教画家还未真正成长起来,因而 就直接继承了曹氏归义军时期的画师。前期西夏壁画艺术追随唐 宋风范,如西夏前期莫高窟第65窟,该窟建于盛唐,后室整个 经西夏重修,题材多为千佛、听法菩萨或供养菩萨。这种壁画始 于曹氏晚期,而流行于西夏前期。

归义军曹氏政权晚期到西夏占领敦煌的初期,敦煌的回鹘 势力比较强大。在敦煌石窟中出现了回鹘风格壁画。莫高窟第 309窟、310窟、209窟、245窟等壁画中菩萨均有造型风格及衣 冠服饰与回鹘时期某些壁画此类人物颇有相似之处,如伯孜克里 克第9窟中的菩萨形象。

后期西夏壁画,在继续吸取中原绘画传统及新派画风的精 髓之同时,大力扶持和推广藏传佛教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印 度、尼泊尔佛教艺术,而且将上述两个地方的因素糅合为一,形 成了独特的西夏民族艺术。

因此,西夏后期壁画同时呈现唐宋中原传统的“吴装”风 格、藏画风格。榆林窟第3窟的文殊反映出了两宋绘画对西夏的 影响。西夏时期的榆林第2窟、3窟,10窟,29窟,基本上都是 密教内容为主的洞窟。另有属于上述两种画风的混合型风格,人 物造型与上述两种画风相比有明显不同,人物形象显得有些滑稽 可笑,这种造型模式非常奇特,系西夏党项族画师独创。除敦煌 石窟外,此风格的绘画还见于黑城出土同时期的挂轴画、版画以 及内蒙古伊克昭盟百眼窑石窟部分壁画。

2.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敦煌西夏时期壁画中的菩萨服饰样式丰富,有唐宋时期的 样式,有回鹘、党项、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样式。装饰样式同样受 着汉民族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

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中菩萨形象受到了汉、藏地区以及周边 一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基于原有的形象而有所改变。如这一时期 的水月观音像,基于唐时期创造以来的造型与各民族艺术风格糅 合,呈现出了独有的特征,有创造性的多元复合民族文化特征。

前期西夏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样式、服饰、动态、神韵具有 民族化特征。

在西夏时期即使中间隔着金朝也仍然传到了西夏陲边镇的 瓜沙二州,沙州由于长期与沙州地区汉人的相处,接受了汉地佛 教及其艺术,主要接受唐宋以来的佛教艺术影响,所以壁画中表 现出浓厚的唐宋遗风。画中人物的服饰也受到了该艺术风格的影响。榆林窟第3窟中如普贤变相(图4)菩萨人物造型、服饰既 有西夏时代的特点,又受南宋中原之影响,还带有道教人物造型 风格。同窟的普贤变相艺术风格,服饰样式也是此类。反映了两 宋对西夏的影响。莫高窟第65窟壁画中文殊菩萨服饰同唐代莫 高窟第57窟、375窟、61窟文殊菩萨服饰相似。

榆林窟第29窟菩萨(图5)的形象更加民族化,在造型和服 饰上体现出西夏民族的一些特点。莫高窟第206窟供养菩萨(图 3),人物造型服饰打扮同榆林窟第29、2、3等西夏晚期窟菩萨 风格一致,都具有西夏民族特色。榆林窟第4窟说法图也是西夏 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比较浓厚的典型作品。

3. 受藏传佛教的影响

后期西夏王国受吐鲁番密教影响,壁画表现了题材内容和 风格上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创造出这一时期适应敦煌地区众多 民族信仰和审美观的独特而成熟的艺术。其画风既有游牧民族 的剽悍、雄放气概,又有中原唐宋传统的细密、绮丽、抒情的 神韵。

西夏敦煌壁画在藏传佛教影响的时期,壁画中菩萨服饰出 现下装为短装的菩萨像。东千佛洞第2窟壁画中的有穿此服样的 立菩萨像,这是一个典型的藏密风格的菩萨形象,人物形象受 着明显的印度或尼泊尔模式的影响。如东千佛洞第3窟的坐菩萨 像,东千佛洞第2窟的菩萨,服饰也是此款服饰,而绘画风格反 映出西藏密宗艺术特色。

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榆林窟第29窟东西两壁、榆林窟第3窟 南北两壁绘出的菩萨形象用色对比较强烈,造成神秘感。如榆林 窟第3窟中的供养菩萨、五个庙石窟第3窟菩萨像(图6),人物 造型和服饰都透出尼泊尔或印度梵相菩萨的风韵。

四、结语

多边多元性质的地缘政治面貌为敦煌本地与周边国家和地 区展开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敦煌石窟菩萨 的服饰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西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菩萨服饰,受到两宋时期绘画艺术 的影响,也有印度、尼泊尔佛教艺术的影响,兼有回鹘、党项族 风格,及藏地周边一些少数民族艺术风格。反映出对各民族艺术 风格的糅合及包容性,体现了有创造性的多元复合民族文化特 征。它继承唐宋的余绪,更加注重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敦煌 服饰辉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艺术的奇葩。 项目基金: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培育课题成 果(编号:ZSFCRC202110PY)。 浙江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繁荣计划平台建设专项资助 (项目编号21076182-N)

參考文献:

[1]之乎.多元文化造就跨越时空的经典:海派设计大师顾世朋和他的作品 [J].湖南包装,2017,32(3):8-17.

[2]贺旭辉.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44-46.

[3]侯宏堂.阴阳观念产生的三个基本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5):77-81.

[4]王静艳,朱史霞.汉字字体设计的重心概念辨析[J].包装工程,2018,39(24):39- 42.

[5]王静艳,美哉汉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044-

猜你喜欢
榆林西夏莫高窟
榆林感怀
走榆林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再考西夏的马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