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2023-06-28 08:54杨扬
艺术评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演奏李斯特

杨扬

摘要: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他在技巧性方面让钢琴演奏产生了管弦乐效果,并发明了背谱演奏法,是当之无愧的“钢琴之王”。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不仅体现了其高水平的音乐创作能力和钢琴技巧,还彰显了其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着眼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进行创作和演奏分析,探究其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以加深对李斯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  创作特征  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5

从世界乐坛上的钢琴发展史来看,在钢琴音乐中融入各地的民族元素并不稀奇,但像《匈牙利狂想曲》这样优秀的钢琴作品罕见。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19首作品中大多都深受匈牙利民族文化影响,十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匈牙利人民的精彩生活和绚烂文化。其中《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更是凸显了匈牙利吉普赛音乐风格,李斯特通过模仿吉普赛人的乐器音色、加入吉普赛风格的节奏、吉普赛音阶调式等,将各种特色吉普赛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新,呈现出了浓烈吉普赛风格,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下文通过解读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节奏风格、音阶调式体系,并分析其演奏技巧,以期为《匈牙利狂想曲》的演奏提供一些借鉴。

一、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创作背景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的一个音乐世家,受其祖父、父亲爱好音乐的影响,他在六岁就已经开始学习钢琴,并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在九岁时就已经独立举行了一场钢琴音乐会,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钢琴神童。之后,李斯特获得了前往维也纳学习音乐的机会,在那里跟随音乐大师萨列里、车尔尼学习。1828年,李斯特前往巴黎定居,在这个大都市里李斯特结识了当时不少音乐大师,如肖邦、帕格尼尼等,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李斯特在钢琴作品创作方面获得了不少启发。1837年开始,李斯特在欧洲开始了钢琴巡演,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表演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李斯特狂热”。直到1847年,李斯特在俄罗斯做了谢幕表演,结束了欧洲钢琴巡演,并宣布退出音乐会舞台,不再进行收费表演。也正是在这巡演的十年间,李斯特创造了新的钢琴演奏技法。1848年,李斯特去往魏玛,并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十年期间演出了大量的钢琴作品,甚至让魏玛一度成为当时的音乐中心。而且这一时期也是李斯特作品创作的高峰期,包括《浮士德》《但丁》、十二首交响诗等。李斯特在晚年生活期间也没有停止音乐创作,而由于1865年加入了圣方济修会,也创作了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音乐作品,如《圣伊丽莎白轶事》《基督》等。1886年,李斯特开始了75岁生日巡回演出,同年7月31日在德国拜罗伊特因病去世。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创作背景

李斯特一生的音樂成就十分突出,创建了交响诗音乐形式,巧妙地将诗歌与情感融合于交响音乐中,创造性地深化了交响音乐的内涵和表演形式,并采用了单乐章结构创作手法,对之后的钢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主要创作于1846—1853年、1882—1885年这两个时期。李斯特在欧洲各国表演及游历期间一直搜集大量民族民间音乐,并记录了各地民族民间歌舞表演,为《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积累了必要的民族音乐创作素材。

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都有浓烈的匈牙利吉普赛元素,其中以第九首的吉普赛色彩最为浓厚。李斯特幼年时期就对祖国的吉普赛音乐十分好奇,成年后李斯特回到故乡再次听到了吉普赛迷人的音乐旋律,并产生了创作匈牙利自己风格音乐作品的想法,以让吉普赛音乐走向世界。1839年李斯特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再一次听到了独特且迷人的吉普赛音乐。也正是这次归乡激起了李斯特对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同时李斯特结识了当时正创作民族歌剧《巴托利·玛利亚》的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埃凯尔。在与埃凯尔交往过程中,李斯特了解到埃凯尔为作曲收集了大量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受埃凯尔将匈牙利民族音乐与歌剧创作结合的启发,也开始收集大量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对于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融入,一方面是通过模仿吉普赛传统器乐,另一方面遵循匈牙利吉普赛传统的节拍规律,对节奏进行即兴化处理,并进行节奏变化。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中运用了特色化音程,如“增二度”“克鲁克四度”,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旋律中。另外,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时还运用了大量匈牙利吉普赛风格的和声织体,并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和弦的转换,以呈现极富民族特色的吉普赛色彩。

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分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整个曲调采取的是bE调,4/4拍,曲式结构为查尔达什,整个乐曲的篇幅较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慢板(1~70小节)。为了方便分析,还可以进行乐段的细分:A段(1~17小节)、B段(18~44小节)、C段(45~60小节)、D段(61~70小节)。

第二部分:快板(71~217小节)。分为E段(71~105小节)、F段(106~135小节)、G段(136~169小节)、H段(170~217小节)。

第三部分:终曲(218~488小节)。分为I段(218~241小节)、K段(242~269小节)、L段(270~327小节)、M段(328~359小节)、N段(360~406小节)、O段(407~435小节)、P段(436~488小节)。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A段首先从纯四度上行开始出现第一个动机,从第1小节开始,并穿插于整个乐曲中。而且这个动机呈现了四次,并逐步递进,力度也逐渐加大。之后出现了连接句,并逐渐进入第二个主题。如第12节由一个下行音阶开始,与之前的音调相比更为柔和,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之后逐渐进入B乐段,也为下一个乐段的幻想式风格做好准备。

B乐段左手以一个琶音伴奏开始,且这一整段都使用了这一固定音型,呈现出奇妙的幻想风格。而右手延续了第一个乐段,但风格更为轻盈,如第18小节,之后通过四次变奏进入了下一个下行音阶,如第37小节。这一个乐段的变奏变化较为丰富,加入了不少倚音、颤音等作为装饰,并通过八度和弦、织体改变音区,呈现即兴演奏的色彩,给人一种明显的节奏变化感受。

C乐段左手是第一主题的变形,如第43~46小节,旋律在演奏者双手间穿插,左手低音音色较为低沉,而右手高音模仿长笛音色呈现较为婉约,有一种男女对话的感觉,给人极大遐想。

D乐段是一个连接乐段,左手延续B乐段的伴奏音型,而右手则由六个连音和十度跳音交替,呈现轻巧、活力的节奏。之后进入华彩乐段,如第69小节,是一段绚丽的音阶,从G音开始,形成一串向下的半音音阶,并对速度进行弹性处理,使得整个乐段语气更为自如。

E乐段的左手是切分音,右手则采取了重音,如第71小节,使得这一乐段的曲调富有弹性,具有鲜明的吉普赛音色风格。之后这一乐段的左手伴奏变为重拍休止的下行短琶音,呈现更为轻快的音色,之后音色逐渐柔和,并在第105小节以琶音和弦结束。

F乐段采取和弦跳音、八度大跳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音色,如第106小节,类似于交响音乐的辉煌效果。而且这一乐段还加入了许多连续双音断奏,这一创作手法可以看出李斯特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加入了类似小提琴双弦音色,使得曲调进入了一个高潮。

G乐段是对E乐段的三次变奏,第一次是以半音阶来装饰,右手演奏以跳音为旋律,呈现出较为雅致的节奏。第二次右手的高声部上交替出现了跳音、滚落,巧妙地使用了查尔达什舞曲韵律。第三次变奏是十二连音节奏,结尾进行减速处理,呈现出查尔达什舞曲旋律变化。

H乐段是F乐段的变奏,如第170小节,延续了E乐段的主题,演奏者双手是交替的跳音,呈现生动而活泼的音调。从第198小节开始是E乐段的变奏,并利用了具有吉普赛风格的切分音节奏,以渐弱的PPP上行迎接结束。

I乐段的调性和速度不断转变,从急板开始,如第218小节,调性从降B转向降E纯四度上行,这一乐段的调性实际转入了降a小调,这一个乐段的音色与小号类似,音色明亮,反复一遍之后转入下一个乐段。

K乐段节奏是降A大调,是速度稍微慢些的急板,如第235~244小节,以变奏手法将旋律区的音色升高,右手的六度和弦变为力度更高的八度和弦,并反复以此结束这一乐段。

L乐段整个是E大调,节奏为小快板速度,也是从A乐段第二主题演变来,但整体风格却不同,曲调呈现出柔美之感。如第270小节,演奏者左手有两个伴奏音型,一是非连奏变奏,二是三连音连奏,而右手的一些旋律高了一个八度,呈现更为优雅的音色。

M乐段与I乐段的调性保持一致,而演奏者的左手伴奏音型发生了变化,如第328小节,右手则反复出现上行纯四度,两个小节一组反复出现了十多次,音色不断增强,呈现出多层次推进节奏,呈现出宏伟壮观的交响音乐效果。

N乐段也采用了下行动机,保持fff的强力弹奏,并使用变奏手法进行演奏,持续不断,将吉普赛狂欢节的氛围营造得更为浓烈。

O乐段也是A段第一主题的变化,整个主题在演奏者的左右手之间相互穿插,如第407小节,整个伴奏采取的是上行柱式和弦,并通过反复进行变奏成半分解和弦,呈现出轻快的节奏,让人仿佛看到了吉普赛狂欢节上轻快舞蹈的人们,令人耳目一新。之后从第423小节开始演奏者不断加快节奏,衔接下一个乐段的急板,从而将曲子的情绪推上更为高涨的程度。

P乐段是由A乐段中的第二主题演化来的,如第436小节,右手高音呈现一次,而转向演奏者左手,不同音色穿插并不断呈现,一人演奏仿佛是整个交响乐团的演奏,整个旋律富有层次和张力。最后一个跳音,干脆地在热烈的音色中落下了整个曲子的帷幕。

(二)音乐节奏风格

正如上述关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曲式结构的分析,可知其采用的是查尔达什结构,并创造性结合了传统自由曲式。对此,亚科夫·米尔什坦在其著作《李斯特》中这样阐明李斯特的创作动机:“李斯特坚持继承民族音乐,并坚定地相信匈牙利民族音乐会指引他的创作方向”。可见李斯特在创作《匈牙利狂想曲》坚定融入民族音乐的信念。也正是基于这一信念,查尔达什结构成为《匈牙利狂想曲》创作的首选结构形式。查尔达什是一种匈牙利民族舞蹈形式,一般由慢板和快板构成,其中慢板也被称为“拉舒”,是为男子圆圈舞伴奏使用,音乐节奏整体较为柔和舒缓,常被用于整个舞曲的开端。而快板则称为“弗里斯卡”,为男女双人舞进行伴奏,因此整个音乐节奏风格较为欢快,且具有极强的节奏律动。这种慢板和快板结合形成了查尔达什结构,这也是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独到之处。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时,尾声结构较大,使得整体篇幅是十九首里较长的。其中第一部分慢板为“拉舒”结构,属于自由曲式结构,整体节奏风格华丽,而且李斯特通过变奏手法呈现整个主题旋律,塑造出吉普赛舞者生动的形象;第二部分快板为“弗里斯卡”结构,为小快板速度,以反强弱的节奏感呈现出吉普赛狂欢人们的活泼;第三部分终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和单乐段结合,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奏,让整个吉普赛人们的节日氛围一直萦绕不止,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体验感。

三、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演奏分析

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时,一如既往地采取了独特炫技手法,对于演奏者的速度、力度、手指独立性等都是挑战。因此,演奏者应结合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节奏风格,探究其演奏的一些技巧,具体如下:

(一)快速音群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快速音群就是李斯特经常使用的技巧,时而作为装饰音,时而是長篇幅的华彩节奏,要求演奏者注重放松双手的手腕,保证能够及时移动双手的力量重心。而且演奏者需保持手指高度的独立性,为了方便弹奏,手指不能离开琴键太高,可以以贴键的方式进行触键弹奏,从而保持较快速度的清晰音色。当快速音群作为装饰音时,要求演奏者的弹奏力度应具有变化,做到快而不浮,滑动音符却要击中主音。而针对快速音群作为华彩节奏,演奏者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呼吸,通过变节奏练习,保持双手手腕的放松,指尖不能摇晃,从而保证曲调音色的统一。

(二)连续断奏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中的连续断奏较多,包括单音、双音、和弦等。《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连续断奏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技术,因为双手手腕很容易僵硬,从而导致难以保持要求的速度。因此,演奏者在练习《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时需要放松大臂、手腕,并依靠双手手指将音串联成组,避免发生手僵导致断气。例如和弦的连续断奏要求演奏者使用大臂力量,而手腕放松,固定手型从而快速移动,能够提高和弦断奏的准确率。

(三)大跳演奏

大跳也是《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常用技巧,且李斯特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十度连续大跳,这就要求演奏者弹奏时需要保持连贯,断奏也必须体现乐句感,达到音断气不断的效果。为了降低演奏难度,演奏者可以通过双手手腕的左右移动来缩短音距,以发挥缓冲作用,也能够让音色更为柔和。而在双手手腕移动自如之后,逐渐加快手腕速度,从而熟悉音在鍵盘上的分布状况,达到快速音准。《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中一个大跳难点是第348~351小节左手,对于演奏者的手速要求极高,演奏者不能只依靠手腕横向移动,而是更多地依靠手肘移动,保证八度按键的准确。

(四)力度演奏

力度是《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技术难点之一,这首作品李斯特描绘了佩斯城狂欢节的舞蹈场景,整体节奏情绪走向越来越热烈,直到最高潮才落下帷幕。因此,要求演奏者演奏强力快速段落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肌肉和呼吸,科学使用发力技巧,让演奏者保持整体松弛状态激发钢琴的音量。为了能够顺利扎实地弹奏整个曲目,演奏者需要坚持长时间的力度训练,并注重正确的发力方法。

(五)乐段衔接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乐段衔接也是演奏的一个难点,因此要求演奏者注意速度和力度的衔接,并配合情绪的转换。最具代表性的是K段和L段的乐段衔接,K段为稍慢的急板,双手都为断奏,L段是小快板,旋律较长,多连奏。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灵活调整自身的心理和情绪,在上一个乐段的快速弹奏结束时,提前进入温柔的心理状态,才能准确地把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

(六)踏板使用

踏板是《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技巧之一,但其标示并不细致,只是在乐曲开始有一些提示。这就需要演奏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踏板,并注重与手指进行弹奏配合。以《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第480小节为例,这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要求演奏者左手各八度同属一个和弦,演奏者还需一直使用踏板,并不断叠加音响,从而呈现出万人欢呼般的音响效果。

(七)情感处理

《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演奏也不能忽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演奏者需要深入了解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经历和情感寄托,并最大限度还原作品中的情感。通常钢琴演奏者会通过触键速度的快慢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情感处理的准确性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如《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E段的演奏,这是一段较为柔和的节奏,演奏者需要想象自己置身于静谧而美好的环境,轻盈抬手、触键柔和,从而把握住作品中优美而柔和的情感。

四、结语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展现了创作者高超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现力,第九首更是极富吉普赛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将李斯特自身与吉普赛人民的热情、浪漫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曲式结构、音乐节奏风格、音阶调式体系分析,可知李斯特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作曲结合,不仅创造出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钢琴作品,还加深了世界人民对吉普赛民族音乐的了解,是一次极为成功的钢琴创作,也对后世的钢琴创作有重要启示。通过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的创作分析,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诠释这一作品,而演奏的关键在于快速音群、连续断奏、大跳演奏、力度演奏、乐段衔接、踏板使用,尤其是要注重演奏细节的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引发听众的喜爱和共鸣。

参考文献:

[1]罗帅婷.《匈牙利狂想曲》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4(07):143-144.

[2]李丹.李斯特钢琴音乐中改编类作品的艺术特征解析[J].音乐创作,2017(08):152-153.

[3]马维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之第五首创作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2017(12):145-148.

[4]张琳君.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戏剧性特征探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8(03):91-101.

[5]亚科夫·米尔什坦著.《李斯特》[M].张玉芝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刘晴.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10》的分析与演奏诠释[J].四川戏剧,2019(03):151-153+159.

[7]吴丽丽.李斯特钢琴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以改编自舒伯特的两首艺术歌曲为例[J].四川戏剧,2022(01):134-136.

[8]李木子.浅析李斯特与勃拉姆斯狂想曲风格之不同——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为例[J].北方音乐,2014(05):29+209.

[9]王宇.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9中吉普赛风格的体现[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20):63-65.

[10]王宇.匈牙利的“吉普赛风格”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影响性[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2(05):88-90.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演奏李斯特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西方音乐的魅力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