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辉 吴维伟 纪政 李少豪 叶颖龙
摘 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2013-2021年的894篇期刊论文绘制知识图谱,探究现有研究的文献概况、发展脉络和研究论域,以期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论域主要分布在智慧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价值意涵、体系建构和实践问题等方面。当前还存在三方面的薄弱环节:学术关注度仍不够高,整体研究水平亟待加强;偏重技术应用研究,人文精神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科互动性相对薄弱,更缺乏足够的反思性。这也是今后需要亟待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智慧养老服务;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19
0 引言
伴随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快速加剧,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智慧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智慧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服务形态,为学者们研究养老服务提供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学术界目前围绕智慧养老服务开展了哪些研究?是否还有哪些研究空间可以作进一步探索?围绕上述疑问,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文献开展知识图谱分析,为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1 智慧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的总体状况
1.1 文献总量
本文在CNKI数据库,以“智慧养老服务”为检索主题,检索年限截止2021年12月,共可检索到894篇期刊论文。其中,属于CSSCI期刊来源的论文有80篇,仅占总体的9%。智慧养老服务是人工智能和新兴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的结果,属于养老服务的一种具体形态。以“养老服务”为检索主题,在同样的检索条件下,共检索到24146篇期刊论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234篇,占总体的9%)。可以发现,智慧养老服务的发文量在整个养老服务领域中只占3%。实际上,早在2010年我国便开始进行试行智慧养老服务。因此,从发文量来看,当前智慧养老服务研究的体量相对偏小。
1.2 年度分布
从2013年至2021年,发文量總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并在2021年达到峰值,当年发文量达到248篇。其中,智慧养老服务领域最早发表的文章是2013年刊载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甘肃兰州虚拟养老院推“智慧养老”》一文。从2018年开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更是破百。自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以来,智慧养老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可以说,智慧养老服务的政策实践推动了学术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是对智慧养老服务政策实践的回应,体现出智慧养老服务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1.3 高引论文
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是睢党臣和彭庆超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文,自2016年发表以来,共被引用364次。“互联网+”理念有助于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以数据库系统建设为抓手,构建“五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在高被引论文中,发表时间最早的是左美云的《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一文。在该文中,作者在讨论智慧养老服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首次界定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内涵。
2 智慧养老服务研究的知识图谱
这里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智慧养老服务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出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
2.1 关键词词频分析
对894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关键词总频次达到3822次。“智慧养老”和“养老服务”两个关键词的频次超过了100次,“老年人”和“居家养老”两个关键词的频次分别为81次和72次。另外,随着我国近年养老服务供需变化以及智能技术的引进,“医养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关键词也开始进入研究视野,体现出智慧养老服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治理特征。
2.2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在词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不同年份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侧重点和研究热度。在2013年,核心关键词“智慧养老”开始出现,但同年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只有“养老院”;在2014年至2017年,随着国家开始出台智慧养老的相关政策以及各地方的先行先试,多个关键词在这段时间出现,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开始得到拓展;在2018年至2021年,关键词的数量更为多样化。尽管这些关键词在词频总数上相对偏低,但可以看出它们是在原有关键词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且更加注重解决政策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智慧养老服务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显示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圈层大小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决定。智慧养老、养老服务、老年人、居家养老等节点的圈层较大,频次较高、意味着它们是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表明,当前智慧养老服务研究领域已经形成网络特征,但呈现出相对独立的主研究网络和次级研究网络,而且主研究网络和次级研究网络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还未形成成熟的核心研究网络。
3 智慧养老服务研究的主要论域
3.1 智慧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
“智慧养老服务”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所提出的“全智能化老年系统”。有学者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认为智慧养老服务是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应用,包括实体服务、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左美云则基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认为智慧养老服务是现代科学技术以老年人的身心活动需求为核心而提供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包括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三个方面。
虽然目前学界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尚存分歧,如偏重技术视角的“技术应用论”,技术应用带来的“养老模式变革论”,以及技术与养老模式相结合的“综合论”。不过,多数学者已有基本共识,那就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是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包含“信息技术应用”与“技术融合下的养老模式变革”的双重内涵。
3.2 智慧养老服务的价值意涵
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智慧养老服务的价值意涵。部研究从社会养老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智慧养老模式对整个社会养老模式带来的影响。有研究指出,智慧养老理念蕴含“互助养老”理念,将会催生新的智慧养老模式,让政府、企业、家庭协同合作,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贾妍等人基于技术应用的角度,认为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养老模式,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对接养老供需,实现养老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另外,有学者从经济和工业发展的视角,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价值意涵进行了分析。例如,景楠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可以充分挖掘我国养老市场潜力,促进养老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杨武指出,智慧养老服务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智慧养老、医疗产业、旅游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3.3 智慧养老服务的体系构建
该论域致力于解决智慧养老服务的主体、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架构问题。睢党臣等人从公共产品的角度,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必须由政府主导以实现社会效益化,企业充当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补充者,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郝涛等人则持不同观点,其认为我国应该由市场主导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尽可能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的角色在于引导和扶持。廖楚晖则主张保持市场与政府的协同关系以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3.4 智慧养老服务的运行问题
在现实中,智慧养老服务出现“不智慧”的情形,如遭遇服务资源分散、适老化不足、服务质量偏低的困境。在产品服务上,智慧养老的产品服务种类过于单一,多为防走失手环、智能手机等智能穿戴产品,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整体偏低。在服务类型上,智慧养老服务依然偏重于家政、清洁等生活照料类型,而在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仍较为匮乏,在满足老年人的医养需求上还有较大差距。在协作共享上,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等不同系统平台之间存在缺乏有效协作、功能重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如何实现区域以及行业间的有机整合是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4 智慧养老服务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4.1 学术关注度仍不够高,整体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从发文總量上看,2013年至2021年,智慧养老服务这一主题的发文量只有894篇期刊论文。与同期24146篇“养老服务”主题的发文量相比,智慧养老服务主题的发文量总体偏少,这意味着国内学界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学术关注度仍不够高。另外,从期刊论文质量上看,高质量论文明显不足,这直接表现为CSSCI论文数量不多,仅占总体的9%,这也表明智慧养老服务这一研究领域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国家推行智慧养老服务实践及相关养老行业的纵深化发展,学术界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关注度,为未来实践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
4.2 偏重技术应用研究,人文精神未得到足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研究更多地看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呈现出“重技术轻人文”的特点。在现实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服务中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彰显,甚至存在“被物化”的倾向。技术无法替代养老服务本身的人文属性,智慧养老既要有技术的精度,更要有人文的温度。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对智慧养老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给予足够的重视。展望今后,下一步研究应该同时兼顾技术应用和人文精神,明确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4.3 学科互动性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反思性
智慧养老服务本身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特性,吸引了信息管理、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而且,以“智慧养老”为核心祠的智慧养老服务研究主网络开始形成。不过,从关键词的共现网络来看,主研究网络和次级研究网络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还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主网络,缺乏跨学科之间的互动。从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论域来看,大多研究停留在概念界定、价值意涵和体系构建等理论层面。尽管部分研究开始关注智慧养老服务在现实中的运行问题,但偏重于从宏观角度开展研究,相关的问题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相对不足。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立足于当前智慧养老服务的现实发展状况,审视智慧养老服务实践所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2]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
[3]黄俊辉,李放.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知识图谱与未来展望[J].江汉学术,2021,(1).
[4]张丽雅,宋晓阳.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5).
[5]曹莹,苗志刚.“互联网+”催生智慧互助养老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8,(8).
[6]贾妍,蓝志勇,刘润泽.精准养老: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J].公共管理学报,2020,(2).
[7]景楠.“望闻问切”把脉养老机构健康发展[J].人民论坛,2020,(Z2).
[8]杨武.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1,(7).
[9]睢党臣,曹献雨.“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基于动/静态博弈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10]郝涛,徐宏,岳乾月,等.PPP模式下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1).
[11]廖楚晖.智慧养老服务总体性问题破解与实现路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6).
[12]贾玉娇,王丛.结构二重性视角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释析——从“人技隔阂”到“人技融合”[J].社会科学战线,2020,(12).
[13]陈友华,邵文君.智慧养老:内涵、困境与建议[J].江淮论坛,2021,(2).
[14]席恒,丁一,翟绍果,等.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模式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
[15]吴玉韶.智慧养老既要“技术精度”更要“人文温度”[J].中国社会工作,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