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反思

2023-06-28 18:56:35李宏李玉辉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3期
关键词:摇篮曲旋律课件

李宏 李玉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音乐教学领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向我们走来。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需使用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一、遇到的问题

在音乐课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背后,笔者也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1.为了应用而应用

教学设计过程中,有的教师想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亮点,于是不假思索地在每个环节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识谱和唱歌的时间很少,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完成识谱、唱词、有感情歌唱等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导致教学环节时间设计比例严重失调,教学重点没突出,教学难点也没有解决。

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在一些完全不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环节也进行了设计。例如,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激趣环节,在这一环节用时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用时不足,致使一些教学重点环节的时间受到了挤压。笔者曾看到一位教师在教授学生自创舞蹈时,先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了一段本旋律下的舞蹈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自创舞蹈。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浪费了精力和资源,也影响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达成度。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了。

另外,很多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娴熟地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能运用到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去。但还有部分教师平时很少应用信息技术,在上公开课或大赛课之前,往往是临阵磨枪,匆匆学习了一些“皮毛”就慌忙上阵。对哪些教学环节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哪些教学环节不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没有细想;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音乐课教学的效率,没感觉,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一些公开课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先进的音乐软件,有打击乐器软件、键盘软件,也有一些不太熟悉的软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流于形式,注重软件的新鲜度,不关注学生的利用率和参与度,很难达成实效。

另外,为了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面,部分教师精心设计了活动环节,如人机互动、闯关游戏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只能有一两位学生有幸参与体验,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围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一直在思考,人机互动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必要?是否可以用其他教学手段来代替?当“花样”渐欲迷人眼时,真的要沉下心来思考一番了。

3.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整节课上只依靠课件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以及教师对学生歌唱时的临时指导,甚至板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教师不用课件都不知道如何上音乐课了。如此依赖于课件,不但弱化了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而且淡化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度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度依赖。

二、应对策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完美融合,让它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必须掌握分寸,决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稀里糊涂要不得,形式主义要不得,跟风作秀也要不得。我们要沉下心来,尽去浮华,拨云见日。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必须要有分寸感,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信息技术要能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音乐《小蜜蜂》这首歌时,笔者认为,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很好。所以,笔者先在导课课件中穿插了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播放动画视频:在一片美丽的花丛中,一群小蜜蜂自由自在地飞舞。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2.运用信息技术要能突显教学重点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克服录音有声无形的缺点,也能弥补图片有形无声的不足,更能综合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从声、色、情、意等方面感受音乐真实的美感,体悟人世间的真善美。

在教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演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妈妈、孝敬妈妈的情感。但许多学生在演唱时只知道把旋律唱对,声音生硬,无深情可言。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视频课件进行情感疏导。视频中呈现出安静的夜晚,妈妈抱着孩子,唱着摇篮曲,背景音乐《摇篮曲》深情舒缓,教师温柔甜美地讲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中慢慢长大的,多少个夜晚,妈妈不知给我们唱了多少遍《摇篮曲》,让我们安静甜美地睡觉。谁能说说刚才的《摇篮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至此,学生很轻松便感受到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显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比单一枯燥的讲解示范效果更好。

3.运用信息技术要能解决教学难点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特别是较难掌握的旋律,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内容和学生特点,用课件展示作品的难点,包括展示旋律的难点。教师可以先展示音乐的主题旋律,让学生们学着唱会几小节的旋律,从而帮助其在欣赏歌曲与歌唱的过程中把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

4.运用信息技术要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可以经常让学生自由编创作品,然后用多媒体将学生创编的旋律播放出来,当学生听到自己写出的旋律变成音乐时,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即使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此刻也会兴致勃勃。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作兴趣、创新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

总之,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完美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摇篮曲旋律课件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摇篮曲
心声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20
摇篮曲
北方音乐(2017年18期)2017-11-23 08:11:30
忽然听到《摇篮曲》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2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