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巍
摘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音乐编辑,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扎实的音乐方面基础知识功底和随机应变及创新的能力。广播的音乐需要以奇制胜或带给人强有力的冲击。电视不同于广播,它比较直观,音乐起到渲染气氛和情绪、辅助主题表达的作用,用好可以使作品锦上添花。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广播电视台音乐编辑行业,在专题、纪录、新闻等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第二主题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以往的音乐基础研究分析,探索自己的方法。得出:作为音乐编辑,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专业知识,丰富各种视角,提出作为音乐编辑不但要熟知以往的音乐成品,还要自己创作,旨在为广播电视创作出制作精良、脍炙人口的精品。
关键词:音乐编辑;音乐素质;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处理能力;音乐创新能力
首先要了解音乐的起源。有人说,在人类没有语言文字的时候就有音乐了。用各种长短不一,强弱不一的音调表达不同的情绪和诉求。比如求偶、劳动等。还有说小孩诞生的时候,发出的第一声是哭声,而不是语言。哭声可以说是最本能的歌曲,最原始的曲调了。歌曲应该说是音乐最早的雏形。音乐形成于没有文字的时期,是最早的表达语言。因此音乐应该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一起劳动的实践。
其次要了解音乐史,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最早产生于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我国发现最早的乐器:骨笛。远古以及夏商时期,产生了劳动狩猎和祭祀方面内容的初期音乐,如葛天氏之乐的《奋五谷》、黄帝时期的《弹歌》等,音乐以歌舞形式出现,乐器是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周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将礼法与音乐集于一体等级划分管理制度。周朝有庞大的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用于培养王孙贵族的音乐教育、管理和表演。宫廷乐舞有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等。《诗经》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汇集了史诗 、叙事诗、劳动歌谣等为一体的集体创作诗歌。作者多为无名氏。它大约汇集了我国公元前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分为秦风、魏风、郑风等,取材于各地方声调演奏的乐歌。雅用的是西周京畿地区的乐调,呈现当朝正统内容出现的音乐,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诗篇在当时都配有曲调,口头传唱于民间。进入中国汉代,有官方制成的诗歌集成,称为《汉乐府》。由官府专门机构收集编写各地汉族民间音乐,经过整理改编与创作进行演唱和演奏。开启了中国五言诗体叙事诗和诗歌现实主义题材的新里程。经典之作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直到今日我国的教材和诗集中还保留着。乐府诗与诗经、楚辞在中国音乐史册上可谓平分秋色。到了后来的唐诗、宋词也都能歌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水平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民族音乐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浪漫和炫丽色彩的弹拨音乐及歌舞和伴奏乐队迅速地发展起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中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方音乐开始传播到中原地区,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在中国的元朝是元曲繁荣发展的时期。由于官府取消科举制度,大量的文人墨客都加入了民间艺术创作的行列,这对元曲来说,不仅提高了创作水准,丰富了故事情节性,还得到了民众的喜爱。使之家喻户晓,越来越繁荣。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道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散曲是诗歌。中国的元曲自成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经典之作有《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等,都已享誉国际,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不朽之作。
环顾世界音乐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创作的音乐及歌曲,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音乐及歌曲起初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祭祀、娱乐和典仪。音乐形态是单声部的,器乐为人声演唱的旋律作陪衬,构成简声复调。后来西方音乐发展出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当节奏模式作为定旋律的格列高利圣咏,会形成音对音的相互对位,这种对位风格被称为狄斯康特。后来经过中世纪漫长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教会音乐为基础,发展出具有西方艺术音乐特有的声乐复调和记谱法。
在欧洲音乐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公元1300年至1600年期间。分成两个阶段: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1300~1450)和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14世纪由于教皇势力的逐渐衰落,世俗文化抬头,出现了人文主义萌芽。在法国反映为“新艺术”与“古艺术”之争,其中心内容是节奏划分问题,新艺术反对古艺术受神学观念支配的三分法,主张更科学的二分法。因此,14世纪又被称作“新艺术”时期。
巴洛克时期是指公元1600年至1750年。它可以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期。其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可以说为以后的音乐构架、旋律走向等奠定了模板和格式。时至今日,我们的音乐形式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在扩展。歌剧是人类歌曲发展史中的一个伟大的成就,它将复调的风格逐渐向主调风格转移,大小调式进入主流。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代表作有《马太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另外还有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維瓦尔第,代表作《四季》《圣母颂歌》等。都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巴洛克后期进入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将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鼎盛。
公元1800年至1900年以后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从此开始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元素逐渐占据音乐的主导地位,音乐史上将这100多年称为“浪漫主义时期”。期间涌现出大批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如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他们运用高超的技巧、华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19世纪末与20世纪之交,后浪漫主义音乐家又把浪漫主义的理想与语言推向高潮。接下来印象主义为20世纪音乐开辟新河,各种风格主义交迭出现,将传统的音乐发挥得淋漓尽致。1920年以后的西方音乐更是百花齐放。50年代和70年代,音乐的风格种类突飞猛进。现代音乐的发展凸显表现主义,情感音乐此起彼伏。从20世纪开始,西方音乐受东方文化影响,众多亚裔作曲家将鲜明民族特质融入西方音乐的主流中;非洲和拉丁美洲因素得到重视等,中西文化艺术交流频繁,音乐相互渗透。
首先要熟知乐理知识。先从音阶调式说起:中国五声调式,也称为民族调式,即宫、商、角、徵、羽。在此基础上根据音程关系形成各种调。如e角调式、G徵调式、a羽调式、E宫调式、F宫调式等。欧美调式常用的有两种: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包含: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小调式包含: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以及中古时期的教会调式。如Ionian伊奥尼亚调式(自然大调音阶)、Dorian多利亚调式(自然大调2级音阶)、Phrygian弗利几亚调式(自然大调3级音阶)、Lydian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4级音阶)、Mixolydian混合利第亚调式(自然大调5级音阶)、Aeolian爱奥利亚调式(自然小调式)、Locrian洛克利亚调式(自然大调7级音阶)等。还有曲式及分析,如AB段、ABA、ABC等等的掌握。以及对乐器及音响效果的了解,如民族乐器:二胡、竹笛、笙、琵琶、阮等。西洋乐器:小提起、大提琴、贝斯、长笛、双簧管等。
其次要了解音乐的各种风格及流派。传统的有西洋交响乐、室内乐、奏鸣曲、协奏曲、歌剧等,流行乐如R&B、Hip-Hop、Rap、Soul、Jazz、Funk、
Blues等。中国的民族器乐、民歌、戏曲等。特别是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江南小调、河北小调、沂蒙小调、闽南歌曲、蒙古长调、新疆民歌、花儿、信天游、号子、山歌等。
再次要对中外音乐名著有大致了解。我国器乐曲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二胡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国外著名的有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无伴奏大提琴曲等,莫扎特的《魔笛》《土耳其进行曲》等,贝多芬的第五、六、九交响曲等,维瓦尔第的《四季》,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拉威尔的《包列罗舞曲》等,都是需要知晓的基本知识。
根据素材及所学知识搭配相应的音乐。记得笔者曾为一部弘扬延安精神的广播剧配乐,就用到了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根据相应的配音载入,加上歌曲的冲击力很强,极大地烘托了对主题的描写。电视专题片等要根据音像素材、配音,在不同的场景渐入相应的音乐或歌曲。比如一部描写西部风光的纪录片,就要根据地域选配不同的音乐,新疆地区要看是哪个民族,哈萨克、维吾尔等都要选用有其民族特点的且为人熟知代表性强的音乐或民歌,青海是要注意是藏族地区还是回族地区,藏族要选用藏族音乐及歌曲,回族多选用“花儿”等回族音乐及民歌,宁夏也是以“花儿”为代表的民族音乐,甘肃也有。陕西主要音乐是关中秦腔和陕北民歌“信天游”等。要根据实景搭配各民族音乐,才能为纪录片增添色彩、辅助主题。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是闽南语代表性音乐作品,此外还有广东丝竹、壮族民歌、傣族民歌等等区域性音乐作品,还有粤剧、越剧、江南丝竹乐、湖南花鼓、川剧、评弹等地方戏也要略知一二。北方的东北秧歌、河北小调、蒙古长调、山东沂蒙小调、山西民歌、河南豫剧等都要有一些视听印象。
以上是选用音乐,如果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音乐编辑,能自己创作音乐和歌曲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如cubase、studio等,就如虎添翼。可以根據题材或素材创作或改编一些音乐和歌曲,实现本质上的飞跃。另外就是创新能力。2005年笔者创作了两首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作为西安电视台方言剧《狼人虎剧》的片尾曲引起极大反响,带动了陕西方言歌曲的发展。陕西方言和当地人一样:生猛倔冷,说话字正腔圆,一板一眼且嗓门很大。在秦腔中表现为二六板,每小节两拍,即2/4拍,很规律,拍子的强弱关系从头到尾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旋律上起伏波动,有大幅度的五度或八度的高音急转。美国流行音乐节奏最复杂的应该是RAP这种说唱形式。黑人方言的发音很随意,口齿含糊。RAP的节奏也不固定,随心所欲,几乎使用了所有的节奏型,无规律,如连续的四分、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切分,前十六、后十六等无规则运用,重音也不固定,律动形式适用于街舞等自发性舞蹈。在节奏律动上两者有很大区别,所以这是一次地方方言和美国流行乐RAP的融合实践。在创作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一)时,前奏音乐中加上了陕西方言的代表语:忒色,重音放在弱拍,运用秦腔的板式结构2/4拍,说唱出它的后半拍伴奏:0 0 0忒 | 色 0忒 | 色 - | 0忒 0忒 | 0忒 0忒 |,然后进入正拍:从小 我就 |……实现节奏上的轮换使用,这样尝试了方言与RAP在节奏上融合。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两种中西调式的融合呢?五声调式基本都是和谐音程,那么在运用的时候,要看作品倾向于哪种风格,可以穿插使用。比如要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调,还要有西方元素,那么在音符的写作上以大小音程或纯音程为多,看旋律发展引入不和谐音程,或以变化音形式出现。如果以国外流行乐的音乐特征为主调,那么先选定所用的调式,根据乐曲或歌曲的需要,片段使用五声音阶。或者用各方的节奏特征演绎对方的旋律。总之无论哪种方式融合,都需要保持旋律的流畅和易接受的试听效果。在创作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一)时,过门音乐用的是秦腔的五声调式,如第一段:55 32 | 55 32 | 3535 23 | 1 - |。但节奏是中国大鼓打出的切分节奏,快板打出正拍节奏,加上贝斯用十六分音符演奏低音旋律,这样听起来虽一板一眼,既不混乱也不失中西结合的现代音乐感。和声是音乐实践和音乐表现等层面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歌曲创作的感悟,加上从小在西安长大所积累的对陕西方言的理解,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一)在和声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以下特点:
引子的旋律中四五度叠置和弦,将6217和5165二度移位,使这两个和弦相互结合和借用。
用和弦音轮流承担高音和低音,如222 12 | 20 |222 12 | 20 |等。
演唱部分的旋律主要以方言的音韵作为调式和声的基础。用方言的发音,对应相对的音符与和声。
打击乐与方言韵律结合形成特色和音性和声。实现方言与西洋打击乐的巧妙融合。
特色调式核心音化的特色调式和声。以商调式的五音为基础排列。
五声化和声首尾呼应。实现了颇具民族调式特色的和声编配。
音乐编辑看似一个简单的职业,但要做到优秀实属不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犹如粮食和水分,补充人们在精神上的一些残缺。音乐在调节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广播和电视作为传播音乐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音乐编辑,深知职业责任的重大。笔者将不遗余力,为听众和观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贡献自己的全部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