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2023-06-28 09:47刘丽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行为准则幼儿园幼儿

刘丽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前主席丽莲·凯兹在她的教育专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讲到一个假想案例:户外活动时,小莉抢走了全园仅剩的1辆小三轮脚踏车,宝宝没有抢到,便跑到教师身边告状。虽然这是一个假想案例,但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在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情景。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丽莲·凯兹接着分析道,在上述情景下,一个非专业的人士可能会急于“灭火”,如转移宝宝的注意、威胁小莉、许诺给予小莉某些好处、让小莉到旁边思过、说教等。总之,会想方设法阻止这场纷争,以尽快恢复之前的秩序。而一个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可能会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在以下知识和技能方面获得发展。社交技巧:轮流玩、协调、克服困难等。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等。社交知识: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等。气质: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等。

一、什么是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关于什么是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正像丽莲·凯兹指出的那样“众说纷纭”。她认为,专业应该包括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这些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等。笔者认同丽莲·凯兹的观点,认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对幼儿施以适宜的、有效的教育。上述非专业人士的行为——许诺给予小莉某些好处、让她到旁边思过等,显然不够专业,他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教育行为不符合专业行为的准则。

二、目前幼儿园教师存在的不专业行为举例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不专业的行为。虽然随着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和应对。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我们依然能经常看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不专业的行为。

1.想当然的生成教育

这些年,幼儿园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利用幼儿周围的人和事,对幼儿开展“生成教育”。这应该说是好现象,问题是在生成诸如“枣树”“毛毛虫”“兔子”等主题活动内容后,教师却沿着所谓的学科体系绘制庞大的主题活动网络,很少再考虑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和需要等,导致出现幼儿对后续的活动不再感兴趣,不愿跟随教师的节奏开展活动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生成教育起始于幼儿的兴趣、发展于教师的意愿、终结于教师和幼儿两茫然的结果。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这种生成教育依然是“教师的大纲”,而不是“儿童的大纲”。生成教育的精髓在于它追随幼儿的兴趣。上面说到的,教师明明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为什么幼儿不买账呢?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还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幼儿,还没有弄明白下面的问题:只是幼儿一时的兴趣还是幼儿对目标物有持续的兴趣?是否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都能成为教育的内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是否有利于幼儿经验的连续建构?绘制主题活动网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师对幼儿缺乏真正的了解,不清楚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不明确课程建构的幼儿主体性原则,导致不少生成教育是教师想当然的结果。

2.教师本位的预设教育

在许多幼儿园里,教师预设教育仍然占很大比重。预设教育本来就有天然的缺陷,如容易忽视幼儿的兴趣、经验等。如果教师以自己为本位,不去研究幼儿、了解幼儿,会导致预设教育的弊端更加凸显。这里以社会领域教育为例,谈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往往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环保、关爱残疾人等,至于这些內容是否适合幼儿,教师缺乏深入的思考。当前,不少教师喜欢把环保等内容引入幼儿园的教育,其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让幼儿形成环保的行为,就必须先帮他们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首先要让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破坏环境会给人类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其次要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会破坏环境?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均比较抽象。有的教师想通过让幼儿观看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等,体验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其实也是对幼儿不切实际的期待。因为幼儿对残疾人的生活比较陌生,难以像成人一样对残疾人的表演有感悟。这个活动的不适宜性在于它超越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因而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二是教育手段追求新颖、多样,往往缺乏与教育主题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为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比如,为了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教师搜集舞蹈《千手观音》《感恩的心》等视频让幼儿观看,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是否能真正达成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情感的目标。三是有些活动重知识传授,有些活动重行为表现,却忽略了社会领域教育重情感体验的特点。比如,在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有些幼儿园注重让幼儿认识国旗、国徽、地方特产、节日习俗、名胜古迹等,有些幼儿园热衷于让幼儿穿着红军服装开展“爬雪山”“过草地”等活动。幼儿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同样离不开知、情、意、行。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中,社会认知是基础,只有有深刻的认识,才可能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社会行为体现了知、情、意的结果。社会情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情感体验,幼儿的社会认知是苍白的,是难以产生行为动机的,其社会行为也是表面的、难以持久的。幼儿一切正确的社会行为都来自他正确的社会认知,而正确的社会认知则来自他的社会情感。所以,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过程,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关键。

3.游戏中的假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明白应该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同伴等,但在实际情境中却对幼儿做了很多限制。比如,游戏区域是教师安排好的,幼儿无法自主选择。有些名义上让幼儿选择游戏内容,事实上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教师,教师往往选择自认为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游戏内容。比如,在“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一个要进行深入探究的场域。结果大部分幼儿选择了理发店,教师却认为幼儿只是被热情的理发师和好看的三色旋转灯吸引了,所以教师建议选择超市,这样幼儿可以学习分类、计算等内容,最后幼儿只能无奈地顺从教师的决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体、智力、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被限制的游戏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4.低效的随机教育

幼儿心理发展的无意性特点使幼儿园有时随机教育的效果要优于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有些教师往往没能抓住这些教育良机。比如,面对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例呈现的情景时,不少教师只想着赶紧“灭火”,而没有想到引导幼儿从中学习些什么;有时候教师反复提醒幼儿“物品、玩具用完以后放回原处”,当幼儿没有这样做时,教师却没有想到可以利用幼儿下次玩时找不到玩具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的常规教育;一个不太自信的幼儿终于鼓足勇气与班里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交往时,却被后者无情地拒绝了,站在旁边的教师对此视而不见。

三、增强幼儿园教师专业行为的举措

1.不断钻研专业知识

从本文“什么是专业的幼儿园教师”部分的阐述可以看出,一名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可以浓缩为舒尔曼所提出的PCK,即领域教学知识,主要包括领域内容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及教育对象的知识。这些知识除了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和听专业报告获取外,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学习是教师学习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而积累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已经转换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性知识。由于亲身经历过,教师更相信这类知识,因此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更大。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理念的广泛传播,教育不再被看作是孤军奋战和单打独斗的工作。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共享,相互激发思考,修正不恰當的教育行为。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知识场”的产生,而“知识场”又会诱发“场效应”“知识发酵效应”,从而使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育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一起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根据各自的经验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解读,会比教师单独解读更深刻、更完善。而对幼儿绘画作品的深度解读,有助于修正、拓展教师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2.持续深入地研究幼儿

教育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幼儿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必须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幼儿有充分的、深入的了解。持续深入地研究幼儿,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想法,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幼儿,没有真正以幼儿为主体。“自我中心化”是皮亚杰揭示的前运算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事实上,“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去自我中心化”是每个个体一生都要面临的任务,作为教师更是如此,因为教师只有放下自我,“去自我中心化”,才有可能走进幼儿的世界。

教师的儿童观直接影响其教育观,教育观则会影响其教育行为,所以儿童观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关键因素。儿童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如何建构知识经验的?他们又是如何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的?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所以,增强幼儿园教师专业行为的根本举措是不断研究幼儿、了解幼儿。教师对幼儿了解得越多,其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就会越强。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呢?第一,要克服本位主义,“去自我中心化”,以幼儿为本。第二,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同伴的互动活动、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等途径来了解幼儿。第三,了解幼儿要从观察幼儿做起,观察幼儿的年龄特点(包括学习特点)、个体差异、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兴趣、需要、经验等,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地尊重幼儿;只有尊重幼儿,才能有效地改善师幼关系。要知道,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一切教育的前提。广大教师应自觉地不断修正自己的儿童观,使之更加科学。只有当教师的儿童观正确了,才有可能提升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每位教师要始终进行的一项修炼。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学习,以及与幼儿长期良性互动,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从而尊重幼儿。由此,他们也赢得了幼儿、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因此,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很强。做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教师增强职业幸福感、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遵循教育行为准则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幼儿教育行业也有行为准则,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要注重保教结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等。但这些行为准则往往是指导性、原则性的,在实践层面教师还需要更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学习共同体(如幼儿园的教研组)在把原则层面的行为准则转化为操作层面的行为准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它是教育理论转化成教育实践的桥梁;另一方面,由于集体智慧的参与,其结果一定更为完善和科学。“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集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更为聪明。团体的智商可以远大于个人的智商。”(彼得·圣吉,1995)

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制定常见情景下的行为准则,如教师在接待幼儿来园,照顾幼儿盥洗、进餐、午睡,以及组织教育活动时的行为准则。其次,幼儿园可以制定一些能预见的特殊情形下的行为准则,如教师在幼儿哭闹时、发生冲突时的行为准则。如果用美国幼儿教育协会《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一书中的写作方式,即以适宜的教育行为与不适宜的教育行为相对照的方式呈现教育行为准则,相信对教师的实践更有指导作用。有了行为准则,教师就有行为遵循标准,这对于新手教师尤为重要。事实上,行为准则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也是教育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行为准则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为何不吃梨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