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选豪 康战强
摘 要:敦煌莫高窟艺术是由壁画、彩塑、洞窟建筑共同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所产生的雕塑造像与壁画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是反映当时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一个载体,为当今社会在敦煌莫高窟艺术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上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将莫高窟艺术元素用于文创产品等一系列生产设计,但其中也存在着对莫高窟文化艺术元素提取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的问题。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元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等艺术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元素提取、市场调研、文献研究等途径和方法,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元素与当今设计理念有效结合,从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符合现代设计思潮的背景下实现敦煌莫高窟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艺术元素;艺术设计;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敦煌莫高窟艺术元素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成了一项全新的课题。
一、莫高窟代表性石窟的艺术特征
敦煌莫高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保存品相最为完好的石窟。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开凿。现存十六国时期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代的大部分洞窟,共包括七百多处石窟、两千余身彩塑,约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 这些洞窟、彩塑、壁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四至十四世纪敦煌美术发展历史和将近千年的社会生活情况。
现存十六国北朝时期的莫高窟营造主要分为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阶段。北凉时期石窟共有7个,其描绘的内容大多为本生世界、佛传文学人物、说法图像,此外,还有供养阶位、伎乐、飞天等。壁画人物面相饱满,上身丰满。其绘画技法采用西域画法渲染明暗,表现立体感,色彩上采用了红色为底,再用线描勾勒,颜色较为单一并反映了本土的某些艺术特色。
北魏时期洞窟共有12个,绘画内容主要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其人物身体修长,姿态优雅,很明显受到了南朝时期瘦骨清像的造型影响。但画法大体上所采用的则是西域画法,以工笔重彩勾线渲染,表现出立体感,线条多为铁线描。颜色上仍以红色为基础,用青、绿、灰、白等色彩绘之。总之,北魏的壁画初期仍然受到西域、印度的影响,但是后期受南朝社会的审美风格影响,异国情调减弱,本民族特点开始逐渐增强。
西魏时期洞窟共10个,构图上仍然采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但是画幅开始减少。人物形象上继承了北魏后期的特点并进一步汉化,人物更加修长优雅。画法上仍然采用工笔重彩画法,重勾线条仍然是铁线描,但是有微妙的变化。色彩上以白色墙壁为底色,点染上蓝、绿、黑彩。总之,西魏受到的外来影响较少,本民族的特点较强[1]。
北周时期洞窟有14个,壁画内容仍然采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画幅较多。人物形象矮胖,身穿汉族服饰,已经完全转型为本民族化。画法上采用点缀,勾线为主,线条突出奔放。色彩上白底红线,点染蓝、绿、墨彩。北周的壁画简朴豪放,完全摆脱了外来影响,属于彻底的中国化风格。
隋代时期的洞窟有100多个,隋代的壁画处于过渡时期,因其独有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汉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见证者,质朴典雅,沉着大气,在时间历史的洗礼中彰显着大美的风范。色彩上较之早期的色彩表现,除了石青、石绿、土红以外,中间色调出现了橘红、曙红等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色彩,画面中既有对比色又有同类色。
唐代石窟是莫高窟开窟造像数量最多的时期,新建洞窟150多处。其壁画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与隋代以前的壁画截然不同,體现出唐代各个时期的壁画特征,艺术风格可以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四大阶段,从造型、结构、渲染和纹饰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画风。以334窟内的《阿弥陀经变》为例,构图上凸显主体人物,表现出了对称、均衡、疏远等关系。色彩上采用渲染叠加相结合,透视上还采用了鸟瞰和散点式的技法,使画面极具空间感。晚唐时期的画风细致,技法写实并且富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吐蕃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保持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由此产生了绵延二百年的敦煌绘画地方风貌。从保存的壁画作品上看,唐代的敦煌壁画中,西域画派带给敦煌的艺术营养已经得到充分的吸收,并且完成了本土化的升级,除人物衣冠还保留一些外来形式。人物形象、姿态表现上明显与中原取得的艺术成就实现对接,多种风格汇集一体。
宋代莫高窟的《经变图》居多,以为数不多的宋代洞窟壁画为例,这些绘画作品大都具有时代特色,大多以唐代石窟壁画为蓝本,有明显的模仿倾向。宋代时期莫高窟的壁画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宋代壁画有90多幅,而最具代表性的为61窟,绘有众多人物与建筑的《五台山图》,它反映了五台山世俗生活风貌。画家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绘制技术,运用鸟瞰式的透视构图方法,展示了巍巍敦厚的五台山以及方圆八百里内的社会生活场面,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2]。
西夏时期敦煌莫高窟与榆林窟都有营建。新开凿洞窟一处,另外60处均是利用前代石窟重新创作的,绘画内容覆盖前代的壁画。西夏壁画更加细腻写实,中期以后又接受了回鹘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步产生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壁画气魄宏伟,线条有力,颜色大多有红、绿、金色等,但也有的色彩看起来比较简单,缺少生气。
元代的洞窟很少,新开洞窟8个,重修洞窟19个。榆林窟元代洞窟1个,其中以465窟和3窟为代表,分别代表藏、汉两种画风。画面用笔熟练,用色直接画在黄泥壁上,仅衣服涂白、绿、红色,整体简单,局部丰富,装饰性强,其艺术特征完全为汉文化传统画风。
敦煌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是我国洞窟与美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历史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由历代的艺人在本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下来的,也因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敦煌文明[3]。
二、莫高窟石窟艺术元素的提取与调整
(一)敦煌莫高窟的线条元素
就敦煌莫高窟绘画技法构成而言,线条是敦煌莫高窟绘画作品得以展现的基础,同样也是中国绘画美术表现的基础。线条的使用产生的艺术感受不仅仅停留在形象层面,其线条自身的韵律也具有美学特征,从而形成其主要的美学表现成分。大量线条的使用则是为了构成更多雕塑表现语言所特有的美学特征,在人物造型中,古人就充分地运用了曲线表现技巧,勾勒出佛祖、菩萨等婀娜多姿的生动体态形象。在建筑上用粗实有力的线条和几何图案等方式有规律地排列组合在一起,以及运用群构法呈现出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山水、树木等环境营造方面用粗细不一或凌厉的线条描绘出层峦叠嶂、高低起伏的山峰以及蜿蜒的流水等环境氛围。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色彩元素
敦煌绘画的主要色彩特点是线条和颜色的结合,利用线条把不同颜色联系起来,并以此建立和谐融洽的构图关系,使画面获得了装饰性效果。敦煌石窟中的绘画颜料主要以石青、石绿、土红居多,染色物质也大多取自青金石、孔雀石、绿松石等自然矿物。色彩效果采用了对比色、渐变色、互补色等多种形式的颜色组合,产生了较强的审美视觉效果,其色调也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在色彩元素的提取上,可采用数字图像提取法,利用设计软件找到画面的色彩区域使用提色工具找到壁画的RGB的色彩范围,最终为设计上的色彩运用提供一个颜色范围供以参考。
(三)敦煌莫高窟艺术元素的调整
在石窟艺术元素的调整中,提取和调整的顺序应从线条、颜色和形状三方面入手,采取的方式是将绘画的线条抽取与绘画线描绘制两者相结合,利用构成手法调整画面反差,消除画面中的色彩冲突,再进行绘画原始线条的抽取,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调整,最终获得画面流畅、完美的视觉效果。例如,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大多采用线条勾勒方式来表达,再与颜色加以组合,构成独特的人物造型特色,其艺术元素的调整应注重繁简有序、疏密有致、造型生动和细节丰富等因素,抓住敦煌艺术元素人物形象的神态、情绪、意境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再通过现代设计技法和理念表达出敦煌艺术的韵律美和民族美[4]。
三、莫高窟艺术元素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用
(一)莫高窟艺术元素的应用范围
基于对敦煌传统文化艺术内容的提炼与整理,先考量市场人群年龄特征,并从文化层次、性格等方面收集差异化要素,通过对收集到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新的形式进行设计,借助平面设计、包装设计、装潢设计、VI设计等,运用形式各异、风格迥异的直观元素,使得敦煌文化艺术元素内容更加迎合观众求新求变的诉求的同时,让其信息传导功能性日益增强,个性化表现方式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二)莫高窟艺术元素的应用意义
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也日益普遍,在这种状况下避免不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怎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就变成了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和转型所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即怎样合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创设计的有效融合,将敦煌莫高窟艺术中的大量艺术元素融入设计中,不仅能够展现中国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中華民族文化在国际交流间的高效传递。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优秀的设计者都从传统艺术中获取灵感。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造型,其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的“祥云”和“画轴”,奥运会的标志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书法篆刻。而敦煌莫高窟艺术同样可以为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和元素,从中提取出其中民族性强、识别性高且富含敦煌艺术内涵的艺术元素,从而运用到设计中并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随着国风元素的流行,国风元素在建筑上得到充分运用,不仅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良好条件,也是莫高窟艺术元素和建筑完美融合的直接体现,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最后,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脉络,把敦煌文化艺术的抽象概念和具象视觉传达结合起来,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使得敦煌文化艺术化,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
(三)莫高窟艺术元素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莫高窟艺术创作有其特殊性,它不等同于量产化的设计。如果在社会应用过程中把莫高窟艺术元素大量复制设计,非但不利其美学意义的发挥,也使得其作品失去了自身文化内涵,阻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作用。为规避此类问题发生,艺术设计师应以莫高窟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为基础,结合个人创造力,设计出融合多种敦煌元素的设计作品,是目前莫高窟艺术得以有效保护的措施之一。因此,设计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努力冲破传统设计方法,改变当前设计中千篇一律的方式。第一,设计师应该根据自己对传统美术的认识,在兼顾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使莫高窟艺术在彰显文化底蕴的同时又不落俗套。第二,设计师应该适当参考国内外设计创作的优秀范例,力求吸引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能够进一步为消费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精神追求,增强莫高窟艺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敦煌文化艺术产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在考虑把莫高窟艺术元素应用于设计中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设计主题,根据主题选取与之相应的元素,充分考虑到二者结合的合理性,使二者结合的有效性与协调性得到提升。第四,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敦煌绘画的艺术因素,以及与平面设计在空间比例上的分配情况,立足实际并保证了方案的整体有效性,使整体视觉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在这些步骤基础上使得莫高窟艺术元素得以可持续的发展[6]。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凝聚着中国历朝历代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思想,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来源,对于敦煌莫高窟艺术元素的应用,应深入了解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平面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方法,将敦煌壁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从宏观上把握其特征及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敦煌壁画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具体运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才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赵生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余日季,尹婕.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在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1):187-195.
[4]叶黎君.敦煌典型装饰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美术观察,2015(06):97-99.
[5]王艺.浅析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68-69.
[6]马振龙,朱荔丽.从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谈现代平面设计[J].敦煌研究,2008(04):54-5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