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演奏《兰花花叙事曲》才能将二胡情感沁入乐曲思想

2023-06-27 04:05曾鸿斌
艺术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二胡曲人物形象艺术

曾鸿斌

摘 要:二胡叙事曲《兰花花叙事曲》是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是著名作曲家关铭1981年的作品。改编之后的主题音调不变,旋律有张有弛,故事情节适当延伸扩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逼真、突出而鲜明,旋律表达酣畅到位,如泣如诉,将陕北姑娘纯洁美丽、善良的性格特点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展现得淋漓尽致。乐曲将奏鸣曲的曲式特征运用其中,再加上传统戏曲音乐的特点,艺术感染力极强。本文运用器乐“语言”艺术,剖析音乐创作动机,阐述二胡是怎样用艺术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关键词: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语言”艺术;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03

乐曲中的兰花花家住陕北,性格刚烈,执着于爱情,性格坚韧,仇视地方黑恶势力,敢于挑战残酷的社会现实,敢于斗争,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兰花花的爱情故事是美好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的,乐曲旋律是感人的,故事结局却是残酷的,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

乐曲由引子—第一部分呈示部—第二部分展开部—第三部分再现部和尾声组成,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一、引子与呈示部

引子悠扬、自由。G调开场,抒情而又厚重,有庄重和歌颂的意味。开始句由慢到快,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自由发挥,但装饰音要短促轻快,体现陕北“信天游”的悠扬宽广的风格。当然,这段旋律也可以处理为不演奏,很多演奏家都选择了不演奏,而由乐队演奏。

在出版的乐谱中虽然记有二胡的引子部分,但在实际演奏时,引子通常是由伴奏乐器来奏出。它以民歌《兰花花》为主题,将人们带到了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最后用四个琶音引出了二胡的主题旋律。

呈示部也是G调,“6”和“2”贯穿整个旋律,商调式,主音结束在“2”上,本来商调式就有一种委婉、伤感的感觉,所以旋律就有一种凄凉的韵味。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兰花花》的主题音调,能感受到民歌《兰花花》一样的味道,铿锵有力,坚韧不拔,叙事性很强,把听众引入一种强烈的气氛当中,既熟悉又感觉陌生,叙事的格调瞬间展开,让人有一种迫切的,想瞬间知道整个故事的急切心情,置身于故事环境当中,聆听进一步叙说。在4个小节当中一直用较轻的力度贴弦呈现,弓速轻快活泼,让弓子饱满舒展,特别是最后一个高音“2”,用轻盈的泛音,甩出一个不易让人察觉的滑音来,音响效果极为空灵美妙,仿佛飘入遥远的大山中。主题旋律可稍稍自由一些,“2”音在时值上延长一下,“6”起“上板”,緊接着的三个“5”音,因此时的旋律要演奏得悠扬动听、委婉柔美,都要用快慢、轻重不同的回滑音来加以装饰,才能更加展示主人公兰花花的美丽、纯洁的生动形象。第6小节第二拍运用了食指的同指滑音,慢速滑动,不着急,过程要衔接自然、流畅充分,不紧不慢,表达人们对兰花花的怜爱之情。

第8小节起旋律要演奏得更进一步,要委婉、坚韧,塑造兰花花的纯朴甜美形象。接着“2”音上的回转滑音就要演奏得圆润、柔美,塑造一种情感气氛;连断弓的两个“5”音,第一个要短些,听起来是断开的,第二个“5”时值要保持充分,下滑音的音尾要藏尾早收,收放自如,与“3”音相呼应,因为“3”是藏头的上滑音,将旋律修饰得柔美委婉。接下来的同指换把滑音出来的效果,符合特定的人物形象。过门只要4小节,却加花伴奏,一气呵成,连接15小节的弱起,发挥二胡的运动起音法,运弓在进行,由不发声到逐渐贴弦发声,让旋律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若隐若现,以一个舒缓的渐进引出旋律,避免生硬的音头。从28小节第二拍开始,二胡大篇幅地运用连弓,力度不断加大,在换弓的过程中快速将弓子抬起,“6”音的演奏要稍微短促一些,然后在“2”音时快速“甩”出,左手同时配以滑音,这种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展现兰花花心中不服的人物心理活动[1]。

8小节之后转调,副部开始了。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名字叫《女娃担水》,旋律时上时下,给人一种轻松活泼、富有张力的感受, 兰花花天真清纯的形象跃然观众眼前。[2]乐曲此时来了一个情绪的急转,让听众从刚才猜测、焦急、悲剧意识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面对一个天真烂漫的陕北女子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59至74小节是一个4小节一乐句,形似积木时方正的结构,即“4×4”的工整乐段,情绪平稳愉悦、无波动。这里可以演奏得平和流畅,旋律起伏不大,节奏适中,由正常弓法转入碎弓(快弓),循序渐进,后面高音递进。具体来看,第一句的4个小节听起来轻松活泼,发音轻快,音符跳动,跳跃感强。第二句的4个小节“承接”了前句的奏法,变奏后递进,进入下一个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山里丫头,无忧无虑、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的形象。第三句4小节“笔”锋一转,承接上一句递进,用饱满的长弓、连贯的线条奏出富有歌唱性,与前两句形成音乐性格上鲜明对比的乐句,将上扬的情绪交给了后面的旋律。第四句4小节“回归”到第一、二句的奏法,对应承接,使乐段显得非常工整,情绪交接自如。接着第75至90这16个小节是同一乐段的加花变奏,作者先用抛弓释放情绪、后用快弓递进上推,由正常弓法转入快弓,循序渐进,后面高音递进上扬,最后高音再收尾,这是作曲法中常用的技法,更进一步地表现了主人公性格活泼、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

从第100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段落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旋律张力满满,情绪以舒展为主,这是副部第三个乐段,采用了中国戏曲演奏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在高音区更清楚地体现出来,衬托出了兰花花人物心情极好,青春活泼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此时乐曲变得生动而富有激情,多手笔、多角度开始了对兰花花的形象重点塑造,将主人公的形象张扬扩大,重彩浓墨,将其塑造得越是动人、可爱,那么乐曲的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强。

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听众期待的时刻,作者将叙事曲的关键部位设置在展开部就是引人入胜。从第135小节开始,旋律进入华彩乐段,叙事情节逐渐展开。此时的兰花花以泪洗面,描述一种绝望无助、声嘶力竭的场景。兰花花喊天不应,呼地不灵的心情该如何表现,二胡借鉴了戏曲音乐板腔体的技巧手法,塑造了一种艺术张力,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展开部采用bB调,主音仍然是羽调式的“6”,主音上方小三度“1”,大篇幅使用上方纯四度“2”,刻画兰花花绝望的心情,旋律委婉柔美、曲折动听,主题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展开部的第二个部分是慢板,用二胡演奏哭诉,借鉴了民间音乐中“合头”的技巧,旋律起伏较大,情感充沛。

第一乐段从第136至143小节。这一段旋律十分简洁,所表现的情感是痛苦隐忍,兰花花那无助、无力也无语的画面,同情感油然而生,这种委屈与观众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演奏时左右手要配合得当,控制好手指触弦的力度和右手运弓的力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协调一致,水天一线,行云流水。处理短分句时,要音断弓不断,将音符刻画得生动形象,听起来有一种哭诉的顿挫感。后面的两个乐句要运用回滑音来表现伤心欲绝的情景。

第二乐段从144至151小节,同样是2小节一乐句,共4乐句,即“2×4”的结构。这一段旋律始终在高音区呐喊,表达撕心裂肺的情绪和向天诉苦天不应的场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将气氛推向高潮,旋律紧张,一浪高似一浪。第148小节带起拍是“眼”一抽噎,音量要变化明显,突然减弱—后中断—又发声,抽泣的效果,二胡要将气场演奏到位,力度、速度、休止的时间,甚至连揉弦的频率都要控制好,不可太快,缺一不可,更不能出现杂音。到149小节再次变成激愤,情绪有所变化。下一个高潮乐段即将出现,旋律柔和平稳,音量减弱;后面的“2”以三指换一指,以同音异指的方式换把滑音,效果委婉优柔。第三乐段要上扬承接,在力度上迅速强起,推出一个高潮乐段。

接下来的第三乐段,情感更加充沛。二胡的运弓先是紧紧地贴弦运行,速度快一点,力度重叠更替,过渡不留痕迹,情绪激烈,这是情感碰撞的结果,开始不断加大揉弦的力度,情感最深处要用一定力度的压揉做进一步的展现,这是为了模拟人物在达到最强烈哭诉时的表情[3]。

第四乐段是第160至167小节,属于由伴奏乐器完成的复调音乐,但二胡走的是副旋律,二者相辅相成,结构合理,旋律优美。演奏时要注意情绪的承接和旋律的紧密性。

第三部分是“出逃”的主要内容,将戏曲音乐中的摇板和快板缀合揉进,将音乐做出了戏剧性的结构张力,效果丰富,强烈表现兰花花对封建恶势力的极力抗争。

第一乐段赋予“摇板”的形式,情绪紧张,重音突出,顿挫分明。为表现快速激烈的情绪,二胡需要用快速回弓来演奏,演奏时要注意音准到位、力度适中、运弓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要防止二胡弓触碰到琴筒,而制造出杂音,影响整体效果。

第二乐段的展现形式是“紧拉慢唱”,这是传统戏剧里常用的表现形式,就是伴奏旋律紧张热烈,一般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而主角却在沉稳演唱,一般速度较慢,二者配合默契,相辅相成,展现出一种虽然是慢唱,但情绪却表现为紧张的舞台效果。伴奏乐器的“紧拉”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运动感与急促感,深刻地刻画了兰花花出逃时紧张而又急切的复杂心理。

第三乐段主要描绘了出逃时纷乱嘈杂的场景,急速的“快板”以及跨小節的连弓强弱变化突出,力度较大,音乐动感较明显,将上行的半音阶演奏成颗粒状,轻巧沉稳,组建出一条渐强的弧线来,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四乐段主题音调笔锋一转,进入“#F”羽调式,弓速加快,主题旋律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使人物性格明显饱满。二胡演奏时要扎实有力,沉着稳重;滑音的时值要充分到位,酣畅淋漓。

从第五乐段开始,旋律展现的是“兰花花投崖”的紧张画面,运用半音阶音型模进旋律,呈现急切的上行态势,速度渐快,充分调动观众激昂振奋的心情,高潮突现。演奏时要掌握好半音阶音准和力度的变化,演奏者要通过特定情景渲染主人公当时的内心情感,将自己的意象贯穿于音乐中,增强艺术感染力[4]。

第六乐段节奏较为自由,演奏时用FF较重的力度演奏,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展示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山崖边奋力地呼唤兰花花时的动人场景。这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连续的三连音形似呐喊,由慢渐快,近似于戏曲打击乐中的“乱锤”。第一、二两句主要是呼唤,要用最大的力度奏出,演奏时弓子紧贴琴弦,甩动手腕,借助右臂的惯性,甩出弓子,全力“击发”出弓头音。第三句着重强调了悲愤,哭喊的情形有所减缓,二胡的表现也在减弱。第三拍三个连续的强拉弓,显然哭腔由“悲”到“愤”,铿锵有力。第四句二胡开始趋于连贯,走向柔和,表达惋惜的情感,情绪平静下来,展开部结束。

三、再现部

乐曲的再现部篇幅不长,但旋律流畅自如、舒缓平稳,表达了人们对兰花花的悠悠怀念之情,换弓时要圆滑连贯,不留痕迹。兰花花的故事引人深思,值得人们同情,同时也是对刚烈女子的钦佩。爱情是伟大的,爱情故事也很容易成为悲剧,特别是在作者笔下的爱情,所以乐曲的情绪有一个不断变换的过程,结果却打破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又一次希望,不平等社会现实的又一次揭露和封建社会阴暗面的又一次晒白。乐曲再一次呈现了主题,美妙的旋律将凄凉的故事萦绕心头,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四、尾声

在两小节的伴奏音型后二胡那徐缓、深情的旋律再次响起,透亮清澈,无比感人。一个动人的情景展现:乡亲们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在潺潺流水的深涧前默默地为兰花花致哀,深切地怀念这位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善良姑娘。二胡在演奏第272至279这8个小节的乐段时,要用十分平静、轻盈、柔美的音色奏出,注意音量要弱,滑音要轻,揉弦要淡。从第280小节开始,10个小节之内重复了《兰花花》的陕北民歌主题,与主部主题呈示时完全统一,听起来十分工整、大气。

《兰花花》的故事人人皆知,也使人很容易融入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但是通过一件乐器演奏就能将人感动得痛哭流涕,那就不一定了,特别是二胡这样的民族乐器。一个是对二胡的了解有多少,如果才开始接触二胡,那理解程度就有局限性,更不要说理解透彻了;再一个是对二胡语言的理解有多少,二胡的表现技巧非常丰富,不亚于西洋弦乐器小提琴。二胡的弓法、指法、揉弦的特定含义,表达情感的轻重缓急,引用戏剧的演奏方法,解读二胡语言的程度等,都将影响观众对乐曲的理解。如何将演奏二胡的感情真实地沁入乐曲思想,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但要彻底地理解乐曲,还要以一个观众的角色走进故事,真实地讲述,即:我是故事的主角,故事就是这样的,我讲给大家听。这样就更能感染听众,因为当演奏者把自己真正当成了主人公的时候,才能将自己的真切感受真实地流露在音符之间,更能以满腔热血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能将二胡这件传情之物的技能技巧发挥到极致,但这种投入要有一个“度”,就是不能超越自我的现实范围,演奏者在演奏技法、状态等方面,要保持第一自我,贯穿第二自我,演奏者必须保持冷静,避免过分投入自我情感而破坏音乐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琼洁.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赏析[J].大众文艺,2010(16):10-11.

[2]周文泉.浅议二胡独奏《兰花花叙事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5):53-54.

[3]邵吉民.“兰花花”好——评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J].人民音乐,1983(10):21-23.

[4]林阳地,谭勇.二胡叙事曲戏剧性初探——从《兰花花叙事曲》说起[J].四川戏剧,2009(02):107-110.

猜你喜欢
二胡曲人物形象艺术
齐白石妙说二胡曲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纸的艺术
我躲进二胡曲里纳凉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