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恩
[编者按] 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写作无疑是绕不开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教育写作是教师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的检阅台,是教师培训研修、能力提升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孵化的加速器。为此,本刊特开辟“教育写作”栏目,期待教育专家、一线名师积极投稿,分享教育写作好经验,探讨教育写作好路径,推介教育写作好方法。
摘 要 教育写作是教师探索、经验总结的检阅台,是教师培训研修、能力提升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孵化的加速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写作经验,分别从教育论文的选题原则、开掘路径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教育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希望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研论文 选题原则 开掘路径
因为多年主编教研刊物,且自己也发表了一点教学心得文章的缘故,时常有语文老师与笔者交流,诉说苦闷,说是很想写教研论文,但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只要用心教学了,留心研究教学问题了,时间一长,必然会有值得反思、总结、沉淀、提升的内容。但许多老师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是不知道教研论文如何选题。为此,首先要明确教研论文的选题原则,其次要明确教研论文选题的开掘路径。
一、教研论文的选题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研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着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着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掌握规范的解题方法与步骤,为着帮助教师总结和运用切实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原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法,系统整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于不断反思探索中促成专业稳步发展。
明确了教研论文选题的目的性原则,只要抱着促进教学的诚实态度,老老实实写来自教学实践的东西,写自己真实而深入思考的问题,客观理性分析教学难题的成因,深入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的办法,或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自己有显著成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那么,任何老师都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2.可行性原则
教研论文的选题必须考虑自身的理解水平、研究能力与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对某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没有全面的了解,代表性的专著没有通读几本,或者对某个语法知识知之不全,知之不深,对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不够,必须的资料找不全,在这种情况下,硬要围绕这一选题进行写作,自然是不具备充分的客观条件。
当然,客观条件具备了,占有的资料齐全了,不代表一定能胜任这一选题写作。因为自身的专业素养,对问题的敏感性、钻探力,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所以教研论文的选题,必须从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那些客观条件具备、占有资料充分而自身能胜任的选题去做。
3.创新性原则
教研论文的选题必须具有实际价值,要能够给人以启发、启迪,要让读者增加见识、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有利于读者积累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方法,获得某种新见解。为此,要求选题必然有所创新,要在“新”与“深”上作文章,要么是材料新、观点新,要么是对材料的开掘深入、對问题的看法深刻、对问题的论述深透。那种思维肤浅、人云亦云,靠堆砌材料炒他人现成饭的文章,是很倒人胃口的,选题没有新颖性,写出来的东西自然缺乏吸引力,他人难有阅读兴趣。
二、开掘教研论文选题的路径
教研论文的选题路径是很多的,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教研论文的写作路子宽广得很。
1.选题来自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读教材,精读教材,研读教材。
从教材的内容编写与材料选用、教材的结构板块与思路安排、教材的内涵意蕴与教学价值、教材的编写技巧与特色亮点、教材的瑕疵与改进等方面进行独立研究和评析,在广泛了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形成本人深刻独特的见解。同时,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研究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研读教材,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可以当作选题写成教研论文。
《张衡传》曾教过多次了,但课前依然认真研读,尤其是在国家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来研读,发现本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启示,于是顺着这个有价值的探究点进行研读,得出四个结论: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学问功底;培养独立担当意识,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涵养恬静淡泊品性,提升忠诚奉献境界;增进生存智慧,创造人生价值。于是,笔者以《<张衡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启示》为题写了一篇教研论文,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
2.选题来自上课
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磁场,上课应该是师生共动探求真知、充分交流思想、愉快分享经验的过程。为此师生都要保持旺盛求知欲,持续专注力,关系融洽,情感投入,思维活跃。
同时,教师还必须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各个教学环节的展开等有敏锐快捷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所表达内容的准确度与表达方式的完善性、各自观点的恰当性有高度的灵敏性、敏锐的捕捉力、高效的修正力。教师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与学生的意外问题要有机智处理的敏锐性、及时性、有效性。所以,上课也是教研论文的选题来源。
笔者曾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在达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琢磨,让学生谈一谈这些语句给自己的人生启示。一番自由言说式的讨论交流,居然碰撞出不少耀眼的思想火花。例如,“公将战”之时,曹刿“请见”“入见”“请从”给人的启示有:位卑不可忘忧国;艺高还需胆大,有谋还需有勇;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善于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才可能得到赏识与重用。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准备“衣食”“分人”给人的启示有:平时不烧香,临事抱佛脚也枉然;舍弃前嫌顾大局,计利当从长远计。鲁庄公“将鼓”而未鼓、“将驰”而未驰,曹刿两番“未可”与“可以”给人的启示有:忍耐是金;大丈夫相时而动,成功者善于捕捉机遇;凡事不可能不留下蛛丝蚂迹,只看你是否留意察看;良弓还需遇上好射手,否则一文不值空埋没。对《曹刿论战》意蕴的挖掘,让师生收获不少。以此为选题,写成了《语文教学应提倡“画蛇添足”》一文,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
3.选题来自听课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应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感悟。
课堂听什么?要去听师生的朗读时机是否恰当、声色是否到位、感情是否融入、效果是否最优;要去听教师的提问是不是问得太大了,太笼统了,或者太细了,太琐碎了,或者太虚空了,太跳跃了;要去听师生的互动讨论是不是形式与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是否过于讲究形式,缺乏内容;要去听学生的交流讨论是不是偏题跑题,思路是否清晰,要点是否完备,是否有新见,是否有深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有积极的回应,是否点评到位,是否引导到位,是否由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了新的教学问题,是否对学生的回答与问题有合理的扩展、延伸、深化,是否发挥了学生答问的最大价值。
课堂看什么?要去看课堂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要去看学生活动是否充分了,学生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这“五到”,有几到了;要去看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思维激活了没有,热情高涨了没有;要去看学生有没有静读教材、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有没有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发言的机会,他们有没有收获的舒畅感、喜悦感。
曾经听了一堂公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缪贤的形象,感觉这个点抓得好,可惜对缪贤的形象特征及意义,师生讨论得不够深入,挖掘得不深。
于是就着“缪贤的形象特征及意义”这个点深入探究了一番,结合文中语句论证出缪贤是值得称颂的勇敢无私的人。因为缪贤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名誉的义利观,表现他敢于正视自己有污点的历史,坦然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有不粉饰自己的诚实品质,他真心悔改,勇于向前看。缪贤有知人之明,慧眼识才,有为国荐贤的责任担当。他为国举贤,正直无私,心胸豁达。缪贤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赵惠文王心胸是豁达的,作风是民主的,“底下人”越级言事,没有受到大将军廉颇诸大臣的反对。赵国建言献策的渠道是畅通的,人才成长的渠道是畅通的。赵惠文王正是凭借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激励、培育出了缪贤、蔺相如这样的有胆识、敢担当的杰出人才,也正是凭借这些有胆识、敢担当的杰出人才,赵国才在群雄纷争的动乱时代里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力,在与强秦的长期斗争中,能够切实维护赵国的权益与尊严。
听课之后,“缪贤的形象特征及意义”成了研究的选题,写成了《问渠哪得担当客,为有源头英才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的形象特征及意义》,被《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
4.选题来自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尤其是在公开课、示范课的听评课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善于反思。
该公开课或示范课对教材的取舍、对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方法的选取、对精彩片段的分析挖掘等,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可以与大家充分交流。
在听评课教学研讨中,要善于倾听他人是如何评价这堂课的,评价的原则与标准是什么,评价的依据与理由是什么,评价的关注点与创新点在哪里,是否评得公允中肯,是否评得具体深刻。他人评课的角度与深度,能给自己哪些启迪,他人的发言能促使自己反思什么问题。
其实,教学研讨活动会有很丰富的信息传递给我们,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集体备课研讨中随机产生各类教学问题方面的,同事课堂教学特色与教研成果方面的,参加教学研讨交流所获得的新收获、新感悟方面的。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接收的教学、科研信息应该是异常丰富的。
曾经在《中学语文》读者群主持了一次网络教研讲座,给嘉宾的讲座话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词句理解力”。在嘉宾讲座结束之后,感觉自己对此话题还有话要说,于是以“培养词句理解力”为选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主要探讨了“品什么词”“析什么句”“怎样品析词句”三个问题,力求结合实例谈具体,增强可操作性。其中在“品什么词”部分,主要探讨品味蕴含特定含义的意象性名词,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灵动生趣的活用词,耐人寻味的虚词,表限制或修饰性的定语,表情态心理的状语等。在“析什么句”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予以高度关注,加以深入的分析、挖掘,力求读出既切合文本内容又有自己真切感悟的深刻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包括:一体现作者主要观点、感情倾向的关键语句;二能揭示作品主旨或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标志性语句;三使用了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语句;四内涵丰富、表达含蓄、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有重要作用的语句;五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对理解文意有重要影响的语句;六容易被忽视的看似寻常的语句等。在“怎样品析词句”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培养语感能力,要掌握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一是加强诵读训练,二是学会想像和联想;其次要掌握品词析句的方法。品词义,一要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字典义、语境义;二要分析修辞,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三要以形悟神,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四要结合背景,揣摩词语的隐含义。析句意,一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字面意);二是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句内意(语境意);三是结合时代背景与人物生活经历与思想变化挖掘深层意;四是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句外意(即“言外之意”)。据此,便写了《品词析句能力的培养门径指要》一文,被《语文月刊》发表了。
5.选题来自试题讲評与高考研究
阶段性考试之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普遍性存在的知识缺陷与能力短板,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与措施;同时,教师应善于依据试卷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试卷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应试能力的价值。
要努力做到通过讲解这一题,能够让学生旁通一类题,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那么试卷讲评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这一题,学会解答这一题,而必须让学生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熟练规范的答题步骤。
研究高考试题材料的来源与篇幅、试题材料的类别与特点、试题考点与材料的对应关系、选择题选项肢的整合方式与设误方式、主观题尤其是探究题考查重点的确定与答题方向的暗示,主观题规范的答题步骤与模式等,只要深入研究,总会有心得体会,有感悟收获,就可以写文章。
曾经讲评了一道文言文阅读试题,对《醉书斋记》原文的讲解引发了对语文教学功能的思考,于是对试题的讲解过程进行梳理,选出相应的文言实词、虚词、多义词、句式让学生理解、分析,突出文言文教学“语言落实”的原则。所有这些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特点与断句标点的落实,都要先由学生自行完成,互相评点之后,再由老师点评讲解,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虚词“或、以、且、为”,让学生一一找出相应语句,加以比较,就可以辨别出它们的不同意义与用法。长此训练积累,学生对文言虚词就能掌握得系统而扎实了。总之,在落实古代语言文字方面,突出“渐进性”“自主实践”“找规律”的教学原则。
分析高考常见考点,撰写完整答题分析文章,如《高考小说表现手法考查实例》;分析高考易失分考点,撰写考点指津文章,如《深挖巧析,持论有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考点指津》;分析高考考题的设误方式,撰写答题规范文章,如《明确答题误共,规范提炼阐释——以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为例》;分析高考难度较大的考点,撰写备考方法文章,如《如何备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开放探究题》;大胆预测高考考题类型,撰写应试指导文章,如《看后描·悟后概·联后立——“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这些文章分别被相关专业杂志发表了。
6.选题来自阅读专业书籍报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是我们教师补充新知,开阔眼界,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学习专业书籍、报刊文章中的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充分发挥专业书籍报刊的先进理论、优秀经验对自己教学的指导作用与引领作用;要对照他人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能够引发自己哪些思考,能够促成自己哪些积极的尝试,以专业阅读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行动;要分析他人的实践经验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有哪些可改进之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学以致用,更快提升自己;要辨别他人的观点新颖在何处,论述角度与思路如何,从中学会如何选择论题,如何周密辩证论述问题,以阅读助推教研写作水平的提升。所以,阅读专业书籍报刊也是教研论文的选题来源。
曾经在阅读某语文教学杂志时,对“时代性”话题的论述很受启发,于是结合经典课文教学,也借鉴着写分析文章。教学《扁鹊见蔡桓公》后,觉得蔡桓公“讳疾忌医”而身死的悲剧,抛开桓公本身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讳疾忌医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可以从扁鹊与桓公身边的“大臣与侍从”身上找到一些原因,得到一些启示。
扁鹊能够准确判断出桓公病情发展的四个阶段(腠理、肌肤、肠胃、骨髓),能够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说出各种相应的救治措施(汤烫、针石、火齐),表明他是精通医术的。然而,他终究没能获得救治桓公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桓公病入“骨髓”而身亡。因此可以说,对于桓公的身死,扁鹊负有失职之过。扁鹊本可以结合实际病例宣讲道理,使桓公早一点懂得不配合医生治疗的最终危害,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但他没有这样做。扁鹊的失职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一个教训。我们应该从扁鹊身上得到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启示。青少年学生如果沉湎于泡网吧、玩电子游戏、看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书刊,他们便成了现代的“桓公”,有“病”在身了。那么,作为“扁鹊”的教师、家长、社会人士该如何承担起救治之责呢?我们不能像扁鹊那样有失职行为,而必须采取防治结合的办法,勇担责任,主动作为。
桓公的病情一步步恶化,他身边的“大臣与侍从”不可能没有察觉,但他们始终没能加以提醒与规劝。他们为了个人的私利,曲意迎合桓公,投桓公所好,讨桓公欢心,助长了桓公一言堂、家长制作风。联系当今时代,如果说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中的腐败分子是“桓公”,那么“桓公”身边的这些“大臣与侍从”们对促成其腐败行为负有不可推卸之责。惩治“桓公”这样的腐败分子的同时,理该相应惩治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为此,我们有必要健全各种监督机制,“桓公”们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了监督的义务与权力,有了制度上的制约,自然就免掉了其私欲膨胀的可能性。只要他们敢于挺直腰杆,自觉承担起对“桓公”们的监督之责,对“桓公”们的越轨行为及时加以提醒、规劝、检举,以引起各方面的警觉,遏制其“病”情的发展。
这些思考是受专业杂志的文章观点启发而获得的,及时整理,写成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放谈》,被《语文教学之友》发表了。
阅读教学理论文章,曾经结合课文内容对时髦理论“素质教育”作了微观分析、个案探究。例如教学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之后,对蔡芸芝老师的教学实践作了全方位的透视,挖掘出蔡芸芝老师教育思想的多方面内涵,一是善于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生理规律,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既让学生在集体文体活动中放松心情、享受快乐,更让学生在愉快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促进学生生理的正常发育;二是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灵,有一双深刻敏锐的眼睛,在与学生亲密融洽的相处中,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出現的问题、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和疏导;三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方面真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亲身了解社会生活;四是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特别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注重放飞学生的想像,唤起学生的探究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蔡芸芝老师的教学实践完全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因而写出了《蔡芸芝,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一文,被《语文教学之友》发表了。
只要遵循教研论文的选题原则,懂得教研论文选题的开掘路径,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乐于实践,勇于创新,勤于总结,持之以恒,必能取得可喜教学科研成果,写作教研论文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作者通联:湖南永州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