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锭
绘本图文并茂,叙事生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基于绘本阅读培养学生的练说仿写能力,可以取得传统训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精心挑选繪本材料,采用有效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说写能力。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读图”并进行“猜想”,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阐述个人的认知与情感,训练“说”的能力。
1.读整本图
绘本主要用图画来阐述故事,相比于传统的文字阅读,绘本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内容,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故事。借助读图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整个绘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绘本故事进行阐述,将自己从图中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例如,《我爸爸》是一本语言精简、图画有趣的绘本,讲述的是一位幽默风趣、无所不能的爸爸的故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生活中有哪些习惯,以及爸爸对自己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快速阅读绘本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绘本中的故事内容,总结绘本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重点图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学生“说”时,除了用词准确、逻辑清晰,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情感的表达。教师要注重从绘本图画中寻找重点图,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图的解读与深入分析,感受绘本故事中的情感,使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例如,《爱心树》是一本内容较多的绘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浏览一遍,把握绘本故事的大概内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重点图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各自的感受,表达个人阅读后的想法和情感,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3.读关联图
在绘本故事中,很多情节都是有关联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先找出绘本中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图片,再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图片之间的关联,并说一说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什么样的“因”导致了什么样的“果”。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起来相对较快。但是,绘本的图画有许多留白,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关联图,猜想故事情节”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读图是学生获取绘本故事内容的关键途径,与此同时,绘本中精练的文字往往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因而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文字对学生开展读写训练。
1.结合句式训练
大部分绘本的文字都具有简洁、工整的特点,而且句式基本上是重复的,这样的表达特点让学生更容易模仿绘本语言。比如,《我爸爸》的句式比较工整,还采用了一些典型的表达句式,如“……像……一样”“……会……会……还会”,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后,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基础,用同样的句式进行说写训练,提升说写能力。
2.结合主题训练
教师让学生围绕绘本主题,运用绘本中的句式和语言表达特点,开展说写训练,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爱心树》传达的就是“爱”这一主题思想,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后,可以给学生设计“编故事,感悟爱”的仿写主题。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捕捉图画中的信息,然后用绘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讲述故事的内容,最后给自己的故事起个名字。看图说故事时,学生要表达出独特的内心情感。
学生阅读绘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绘本的画风和语言续写绘本故事。这种训练方式,实现了学科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情境:小花猫在家里是个淘气的宝宝。一天午后,小花猫正在阳台上慵懒地晒着太阳,听到主人出门的声音,它立马跳下阳台,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将想象到的场景画下来,并给图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综上所述,说写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